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探讨相关参数如支柱的密集程度、垫层的厚度与弹性、煤层的倾角与厚度,特别是顶板冒落岩块的大小与冒落位置,对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采煤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密集柱与顶底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因顶板冒落岩块冲击而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密集柱与顶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支护系统将会因稳定性不足而被冲垮。此法适合于薄煤层,2 m以上的煤层已不适合于此种支护系统。  相似文献   

2.
从单体液压支柱的特性出发,结合大台井实际的煤层和顶板条件,计算了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密集柱的支撑力。影响密集柱支撑力的相关参数主要有煤层厚度与倾角、采深、控顶距等。密集柱支撑力的大小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顶板压力主要由密集柱承担;随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采深增加而线性增大,深部开采时应考虑适当增加支护强度;随控顶距增大而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所得到的结论为大台井“川法”采煤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俯伪斜采煤法防治急斜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倾斜煤层俯伪斜分段密集支柱采煤法和直线长壁采煤法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进行了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俯伪斜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8.5m,约为直线长壁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10m的两倍,周期来压时采面上部的最大能量动载系数为2.03,比直线长壁工作面小0.53.煤壁前方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为1.67,比直线长壁工作面大0.2~0.25,而支承压力峰值距煤壁距离为6~10m,较直线长壁工作面大0.5~1m.即俯伪斜分段密集支柱采煤法通过降低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支承压力系数和增大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安全煤柱宽度,来提高采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洪山殿矿业公司咸沙坝井,在总结多年采煤方法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了镇江、四川等地煤矿开采成功的伪俯斜密集支护采煤法,并结合该矿的具体生产条件,进行伪俯斜密集支护采煤方法的试验,经过五个多月的试验,安全采煤1.05万t,杜绝了冒顶事故和重伤以上事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倾角煤层俯伪斜工作面走向长壁分段密集回采工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类似条件下的回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倾角走向长壁伪俯斜工作面顶板破断具有不同于真倾斜工作面的时序性和分区性,其顶板垮落充填特征极大影响了下端头支护安全性,需要针对下端头进行支护优化。采用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结合多个大倾角伪俯斜工作面实验与现场经验,分析了大倾角伪俯斜工作面顶板垮落充填规律和下端头顶板结构形成特征,建立了下端头三角板力学模型,提出了端头支架支护阻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大倾角伪俯斜工作面顶板垮落、滑移、充填交错发生,对采空区下部充填具有不均匀性,基本顶破断呈“U-X-O”动态演化过程,工作面下端头形成梯阶弧形三角板结构,弧形三角板传递至端头支架的载荷呈二次函数曲线分布,得到了下端头无充填时端头支架所需工作阻力计算公式。通过枣泉煤矿大倾角综放开采工程应用,确定了端头支架最小工作阻力为8 091.866 kN,选取ZTHJ11400/15.5/25型横式端头支架,保证了端头顶板结构的动态稳定,减少了端头漏冒事故,取得了良好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吕春泽 《科技资讯》2007,(21):34-34
急倾斜煤层顶板有其自身的特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支架布置方式包括带帽点柱支护、棚子、支护、特种支护,采空区处理有跨落法、充填法、顶板缓慢下沉法等。这些方法对开采急倾斜极薄煤层的顶板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胜 《科技资讯》2006,(28):50-51
新铁煤矿五采区是一个年产20万吨左右的大型井区、49#下、50#煤怪为主采煤层,结构型态为复杂结构,46053工作面位于井筒右部的49#下右三片,煤层厚度平均为1.8m,倾角在530~480之间,平均500,硬度为f=2.5.伪顶为复合顶板0.6米粗砂岩与0.7米的煤,底板有0.1~0.2的炭页岩伪底,老顶为灰色砂岩,该区段内煤层赋存情况一般稳定,46053工作面走向长600米,斜长110米,采用“八字”型柔性掩护支架,配合单体液压支柱做为调节柱支护采面的作业之间,采用煤破落煤,工作面分段采用溜煤斜坡配以搪瓷溜槽运货,下巷刮板溜子上皮带运货连续化运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俯伪斜密集支柱前进式采煤法,并对其防突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3,表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开采,掌握煤层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工作面采取伪俯斜推进及提高支柱的实际工作阻力是保障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安全回采的技术关键。该文详细叙述了大采高卧底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加强顶板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两硬”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缺乏,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不能在大同矿区推广等问题。笔者对液压支架与大采高综采采场围岩的力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矿压理论,从多种角度对“两硬”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列举了5 000 m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试验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支护阻力实测数据;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理论计算值与井下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再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大采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山煤矿2号煤的地质力学条件,通过围岩稳定性分类给出锚固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采动对巷道围岩移近量、离层量、塑性区及锚杆受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稳定性分析时应该考虑巷道的采动效应。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工程的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崔庙矿薄煤层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验证了薄煤层深部开采时具有冲击矿压现象,实验研究了薄煤层的冲击矿压危险性与煤岩体的结构特征的关系,即组合煤岩试样的冲击能指数随着顶板与煤样高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岩高度比减小,组合煤岩单轴抗压强度增大,煤层厚度的变化对煤体中的应力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探讨了薄煤层应力分布及转移规律和冲击矿压机理,即煤层越薄,煤体承载能力越强,越不容易产生应力转移,由于开采煤体,引起峰值应力区垂直应力升高,水平应力对煤体约束减小,导致冲击矿压。文中以崔庙矿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切顶巷和顶板深孔爆破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取得了显著效果,验证了薄煤层开采切顶巷防冲技术和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频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有必要明确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本次研究以大同煤田同忻矿为研究对象,收集钻孔地质资料,总结了各可采煤层厚度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各煤层顶板类型;采集各煤层顶、底板岩心样品,以岩石力学测试实验为手段,得出了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明晰了煤层顶板岩石类型和稳定性,并针对此提供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山2#、山4#、2#、3-5#、8#和9#煤层共6套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3-5#和8#煤层为主采煤层;山2#煤层顶板多为中硬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山4#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区域小规模存在,多为中硬岩和硬岩,稳定性较好;2#煤层可采区域顶板类型主要为直接顶和老顶,软岩—坚硬岩皆有分布;3-5#煤层顶板类型区域内以直接顶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伪顶和老顶穿插分布,主要为软—中硬岩;8#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罕见,软-中硬岩皆有存在;9#煤层顶板类型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穿插分布,软岩—中硬岩皆有发育。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现场实测结果和薄煤层普采工体面开采的实践,分析了薄煤层普采工体面顶板矿压显现规律,提出的薄煤层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保证了碱场2下/东一、二回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6.
赵斌  王寅  赵善坤  吕坤  苏振国  李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451-12457
针对陕蒙地区矿井普遍具有煤层埋深大、厚度大、顶板坚硬,开采过程中不易及时垮落,造成矿震现象频发等特点,以龙王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典型厚硬顶板条件下矿压显现特征和主控因素的分析,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厚硬顶版破断型矿震诱发的因素和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工作面出现矿震现象主要是高位顶板坚硬岩层采后不易及时垮落等单一或多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应力叠加传递造成的,关键应从两顺槽及回撤通道对工作面高位坚硬顶板进行处理,避免弹性能的集聚与传播、阻断应力传递路径,通过水力压裂等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来压步距,减少悬顶结构、提前释放能量,从源头上减弱矿震发生频次及危害程度,进而实现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为坚硬顶板条件下矿震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急料特厚煤层大放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及顶煤运动规律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工作面矿压显观的特征及顶煤运动基本规律,得出可将一次采放高度提高到20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坚硬顶板下近距离薄煤层在掘进期间使用的支护方式和开采期间的顶板宏观观察、矿压分析、顶板管理及事故教训,最终从施工方法、上覆岩性、煤柱集中压力与岩石滑动影响角及顶底板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巷道布置的合理途径;并提出了关于近距离煤层掘进工艺、支护和工作面开采期间有效矿压控制、顶板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为今后近距离薄煤层掘进巷道布置和开采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沙基型浅埋煤层保水开采工程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神东矿区2-2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机理和关键,以"综合分类指标分析法"、以导水裂隙带高度作为分类的综合指标、以采高、顶板厚度、岩体完整性及强度等作为综合分类指标的相关因素,对比基岩厚度与导水裂隙带高度,将沙基型浅埋煤层保水开采适用条件划分为七类,初步形成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的"分类体系";通过对各分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8号煤层80105工作面的在坚硬顶板条件下面临的回采巷道支护难题,结合围岩控制理论和锚杆、锚索支护理论,采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法,对兴家沟煤矿8号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探讨了适宜于8号煤层赋存条件的巷道锚固定支护理论依据、设计原理及方法,确定了85015工作面顺槽顶板及两帮锚固参数,并制定了合理的锚固方案,基于实践验证,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开拓掘进中面临的支护问题,达到了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