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专家格林研究了数千名猝死病人的幕后情况发现.人在生命终结前会出现先兆,不少人能预见到自己的死亡。他举了两个典型例子:一个例子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只有20岁,一天晚上下班回来,她出人意料地对丈夫说:“我感到很累.也许我很快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了。”第二天她就遭遇了车祸死了。另一个例子是一对中年夫妻,  相似文献   

2.
1968年12月20日,美国旧金山北边的维拉吉地区,一个名叫戴维的人和他的妻子被人谋杀。次年7月,差不多在同一地区,另一对夫妻迈克尔和达琳被人用半自动枪枪击,所幸的是迈克尔活下来了。事后,他竭力描写案发时的情景,但警方仍无法确定谁是凶手。 此后,有个人分别寄信给旧金山市府、主审官和维拉吉的行政官员。信很难懂,不仅许多单词拼写错误,语法不通,而且1/3用的是密码,但从中仍能隐约看出信与谋杀有关。警方将这三封信公诸于众,希望有人能破解其中的密码。结果有一封信被破译,从内容上看写信人热衷于杀戮,而且对…  相似文献   

3.
他们生下来时象女孩,因而被当作女孩来抚养。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有十八个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做做家务零活,照看婴孩,老是跟母亲呆在一起,而他们的兄弟们或在田里干活,或在河里戏水,或在观看斗鸡比赛。这些孩子对自己是女孩子这一点从不怀疑。但是到了发育期(青春期),他们原来的性特征消失了。在雄性激素达到高潮以后,他们的声音变得深沉了,肌肉也发达起来了,他们的外阴部变成了男性生殖器。“女孩子变成了男孩子”。这些孩子过去患着激素奇缺症,但是他们的悲剧性遭遇却给了科学家们一个认识男人和女人获得性特征的极好机会。这些孩子是因亲属之间结婚而引起一种罕见的遗传病的受害者。1972年,这种疾病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两个村庄里首次得到验明,从那时起就对此病进行了研究,而且在美国和欧洲  相似文献   

4.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新的研究表明,藏族人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多亏了他们的祖先与已经灭绝的人种混血所留给他们的基因。数千年前,一个罕见的基因变异(该基因主要用于身体血红蛋白的制造,而血红蛋白会携带血液中的氧气),在迁移到高原的藏族人身上普遍出现。这一变异使他们在海拔15000英尺甚至更高的地方也能生存下来,而普通人在高海拔地区血液会变得粘稠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这种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神秘的人类种族,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 :微妙的遗传因素比基因更能触发人体内的伤残。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常常自己给自己扰乱 ?美国科学家最近得出结论认为 ,我们是否要遭受自身免疫的疾病 ,这决不仅仅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更重要的 ,是在我们的母亲怀孕期间 ,侵入我们身体的错位了的碳原子和人体细胞 ,在某些疾病中 ,如关节炎以及至少一种以上的糖尿病等 ,起了一个重要作用的缘故。基因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敏感性 ,但这不是事情的全部过程。比如 ,如果有一对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发生了脑脊髓多发性硬化 ,这就有少于一个5 %的其他类似行为的危险。美国波士顿…  相似文献   

6.
你是有创造意识的人吗?或许你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自己没有。我们从小就听人说,创造力是罕见的、神秘的,只有艺术家才有。将近20粤的实验研究之  相似文献   

7.
太阳不见了     
正今年8月21日,数百万美国人因为看到日全食而雀跃欢呼。这是为什么?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日全食的知识,以及人类追逐日食、探索日食奥秘的历史吗?巨石阵沐浴在日全食怪异的光影中,几个人影一边喃喃吟唱一边焚烧祭品,周围聚集的人群在电视记者的摄像机前欢呼雀跃。这是1979年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西部一个仿制巨石阵的俯瞰场景。庞大的人群聚集在这里,从头到尾见证天顶上发生的罕见天文事件。科  相似文献   

8.
趣闻     
<正>会抱团的海藻近期,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滩上出现了许多神秘的"活海藻球",据生物学家称,这是一种稀有的海藻,人们能见到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才会被海水冲到沙滩上。当地人称,起初海滩上只有少数的几个球,随后的两三天内突然增至成百上千个,而且个头也比之前的大许多。关于活海藻球的成因,人们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说它们为防止自己  相似文献   

9.
遗传密码通过对三联体(由四种核苷酸“字母”中任选三个即成为一个三联体)的识别而进行翻译。假使有人说,遗传密码有时也用二联体,偶尔还用四联体,这是  相似文献   

10.
<正>王蛇能杀死并吃掉比自己块头大20%的其他蟒。它们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呢?以前这一直是一个谜。现在,科学家发现,其实,这全在于它们能把自己的猎物挤压得够紧。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了三种王蛇和隶属于另一类蟒的三种鼠蛇。他们查看这些蛇的身体尺寸所对应的肌肉量,并对98只活蛇  相似文献   

11.
专家们研究发现:意念的力量是惊人的,有时甚至可以创造"奇迹"。意念的影响有两个人都怀疑自己患了癌症,检查结果表明一个正处于癌症初期,另一个完全正常。但是医生不小心把两个人的检查结果弄颠倒了。从此一个闷闷不乐,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另一个很庆幸,因此每天很高兴。数月下来两人再去检查时,得癌症的病人已大有好转,而本来没有得癌症的人反而真得了癌症。当然世事  相似文献   

12.
"给自己一个吻",你别把这看成是无所事事者的一种自我解嘲,其实,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约·卡瑟拉对人们的一个忠告。在很多情况下,它对唤醒人们的勇气,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信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女友又残酷地离他而去的情况下,没有趴下,而是用一次心灵激情的进发,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乐章。再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曾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但后来突然被人从这个位置上踢了下来,妻子因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患病去世。艾柯卡没有消沉,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重整旗鼓,挽救并发展了与福特汽车公司激烈竞争的克莱  相似文献   

13.
罕见的脑疾     
普通人可能忘记别人的名字,但通常都能记住他们的面容。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些人记不清他所认识的人的面容,即使他已认识了好几年的人(如好朋友、父母、小孩)的面容也记不清,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尊容也不知道。对这种人来说,世界到处是陌生人。这是一种罕见的脑疾。美国爱阿华大学的科学家安东尼奥·德马西尔  相似文献   

14.
祖国的荣耀     
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16日6时许,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走出返回舱,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此时此刻,身为中国人,只有一个感受:自豪。一个曾经是积弱积贫的中国,一个曾经在她的土地上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半殖民地的中国,有了自己的载人飞船,有了自己的航天员,要知道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接下来的就是咱们中国,咱们中国哟! 本期科学视点就“神舟”五号升空的方方面面作密集报道,以示庆贺。  相似文献   

15.
吉尔和范洛妮卡是一对同时出生的孪生姐妹。两个婴女出生三个月后,就由两个性格不同的妇女认领为独女。吉尔的养母有才干、爱热闹,在政治上活跃,而喜用体罚管教孩子,几乎从养女开始会行走时,就要她自己照顾自己。范洛妮卡的养母则温和宁静,没有什么社交活动,而对管教孩子也没有坚强的观点。即使有这些差异,但当这一对孪生姐妹在学校相遇时,二人竟具有同样激烈和外向性格的个性,以及优越的智慧。她们真是一颗荚上的两粒豆,  相似文献   

16.
四角形太阳     
人们看到的太阳总是圆形的。可是,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我们却可以看到其他地方没有的一种自然景观:四角形太阳。长期以来,这种自然景观十分罕见,很少有人能幸运地看到,到目前为止,被人们拍摄到的也只有几次。最早拍摄到这一景观的是美国学者查贝尔。1933年夏天,在美国西北部沿海纬度较高的地带,查贝尔等待着这一奇景出现。可是,从夏天到秋天,他观察了3个月,拍摄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机显示屏上一对青年男女相对而立。少年深情地望着少女,似乎在企盼着什么。少女探过身,把嘴凑上去,给了他一个长吻(见图1)。 上面演示的是美国IBVA公司的电脑游戏软件“接吻”。但它不是用电脑键盘、鼠标或操纵杆控制的普通电脑游戏软件,而是用人脑控制的游戏软件。你看,有两个人正坐在计算机前,他们头上各戴着一个布满传感器的头环。这两个头环通  相似文献   

18.
<正>福岛核事故让美国对是否重启核反应堆建设激烈讨论,但最终还是批准了自1978年以来的首个新核反应堆建设项目。据Nature 2012年报道,2012年2月9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签署同意了自1978年以来美国的首个新核反应堆建设项目,这标志着美国核能复新的开始——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核能复新的结束。位于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的巨型公司——美国南方电力公司,自此可以在韦恩斯伯勒附近的沃格特勒(Vogtle)核电站推进一对西屋电气AP1000核反应堆建设进程了。然而,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13,(Z1):2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采用制造心脏、肺和肝脏等器官的类似方法,已经向在实验室里成功生成适用于人类的人造肾脏迈出了第一步。美国科研组首次利用清洗液,把捐赠器官上的活细胞剥离下来,只留下一个由胶原结缔组织组成的"支  相似文献   

20.
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身、运气、智能,还是其它条件呢?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新书,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见解。这本名为《情感智能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的书一问世就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该书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一个人理解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他人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