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在硫酸铜硫酸溶液中,用Pd做催化剂,由H2和O2常压合成H2O2反应,反应分2步完成,第1步通氢气还原,第2步通空气氧化。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H2O2的生成量与还原时间,氧化时间以及Pd、Cu含量等因素有关。在Pd含量为20 ̄25μmol/L,硫酸铜溶液中Cu^2+2浓度为10mmol/L时,H2O2的生成量最大,可直接得到3mmol/L的H2O2溶液。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13~25℃范围内考察Pd2Cl2(dpm)2,la,(dpm=Ph2PCH2PPH2)与H2S的CH2Cl2中反应的动力学。测试显示反应速率与la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在较低H2S浓度下与H2S浓度呈一级关系,在高H2S浓度下则与H2S浓度无关。这些现象可解释为:首先由la与H2S作用生成中间体la'并快速与反应物达到平衡,随后la'再分解为产物Pd2Cl2(dpm)2(μ-  相似文献   

3.
人工老化大豆种子膜脂质的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老化条件下,随着劣变加剧,大豆种子的膜透性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H2O2和O^-2浓度升高,而SOD和CAT活性则明显下降,由此可以认为,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大豆种子内H2O2和O^-2的消除系统产生障碍,H2O2和O^-2积累,造成膜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4.
100例复治痰培养阳性的浸润型肺结核随机分两组,甲组50例,以2HRZS/4H2R2E2药物疗法,乙组50例,以2HL2ZS/4H2L2E2(利福喷丁)药物疗法,乙组方案疗效好,复发率低,较经济,对肝的副作用小,显示乙组治疗方案在治疗复治肺结核时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臭氧与过氧化氢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溶解O3与H2O2在298K和不同pH时的液相反应动力学,总的反应相对于O3和OH-分别为一级,初始H2O2/O3摩尔比小于25,反应几乎与H2O2浓度无关;在较高的H2O2/O3摩尔比时,反应级数相对于H2O2为一级,实验结果与推导的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流化床燃烧工况下N2O生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3氧化形成的N2O量很小,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N2浓度时,N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能形成一定量的N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吉保明 《河南科学》1996,14(1):40-44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藏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穴醚(2,2)及其硝酸镧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的^1H NMR谱、^13C NMR谱、^1H-^1H相关NMR谱及^1H-^13C相关NMR谱的分析,讨论了它们的溶液结构。穴醚(2,2)在乙腈溶液中具有几种不同的构象,它们处于快速互变的平衡中。在溶液中,穴醚(2,2)具有与晶体结构相同的对称性。在穴醚(2,2)硝酸镧配合物溶液中,La^3+的配位作用把穴醚(2,2)的几种构象迅速平衡的结构固定下  相似文献   

9.
某些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Cu2+、Cr2+、Zn2+、Ca2+对H2O2稳定性和过氧化氨酶活性的影响,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和对过氧化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顺序皆为Cu2+>C3+>Zn2+>Ca2+。  相似文献   

10.
2—取代环酮与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乙氧羰基环戊酮,2-乙氧羰基环己酮或2-在酰基环己酮与w=37%的甲醛水溶液和对位取代苯胺,在HCl-EtOH溶液中可直接发生Mannich反应,将芳氨基甲基引入2位,得到2-芳氨基甲基-2-乙氧羰基环戊酮盐酸盐、2-芳氨基甲基-2-乙氧羰基环己酮或2-芳氨基甲基-2-乙酰基环己酮,共合成11个新化合物,2-乙氧羰基环戊酮与苯亚甲基芳胺在乙胺溶液中回流,将芳氨基甲基引入5位,得到5-芳氨基苯基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_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_3氧化形成的N_2O量很少,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O_2浓度时,N_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_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燃烧能形成一定量的N_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_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_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确定古土壤特征。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  相似文献   

13.
脉冲电晕放电是一种能同时脱除烟气中SO2,NOx和飞灰颗粒的新方法,然而在一个电晕放电试验装置上的试验首次发现,在脱除NOx的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N2O,而且随着电压和停留时间及NOx初始浓度的增大,N2O量也增大。试验还发现,电晕放电对N2O无分解作用,空气中的氮气在电晕中不生成N2O,脱硫及喷氨脱硫不生成N2O,SO2和NH3对N2O的生成元影响。讨论了脉冲电晕放电脱硝中N2O生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茂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5.
报导在KF-Al2O3存在下,1,1’-联-2-萘酚与一元卤代烷,溴乙酸乙酯的反应得到O-双取代1,1‘-联-2-萘酚双醚和1,1’-联萘-2-,2‘-双氧乙酸乙酯。后进一步氨解或水解以高产率制得相应的1,1’-联萘-2,2‘-双氧乙酰胺和1,1,’-联萘-2,2‘-双氧乙酸。  相似文献   

16.
以Ni(NO3)2·6H2O为参照物,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NO3)2/Al2O3的热分解过程发现,无论是在空气气氛还是氮气气氛中,纯Ni(NO3)2·6H2O的分解均是分五步进行的,其中前四步为脱水,后一步是Ni(NO3)2分解为Ni2O3.当Ni(NO3)2负载于Al2O3表面后,其分解情况随载Ni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纯Ni(NO3)2·6H2O相比,负载后的样品的脱水变得更为容易了.在最终含Ni3%的样品上,分解过程仅有两步:第一步是在较低温度下失水,第二步则是Ni(NO3)2分解为NiO.随着Ni含量的增高,失水又开始分步,并向Ni(NO3)2·6H2O的分解靠近.总的说来,Ni(NO3)2的分解变得容易了,它能在更低温度下分解,分解产物可能包括Ni2O3  相似文献   

17.
用^45Ca^2+放射性标记实验证明,在小麦根细胞中,Ca^2+进入液泡的转运依赖于膜内外的Na^2+梯度,Na^2+/Ca^2+逆向转运系统对温度敏感,可被高浓度Ca^2+转运速度受二价和三价阳离子,如Cu^2+,Cd^2+和La^3+,抑制。TritonX-100破坏Na^2+梯度,导致Ca^2+转运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在HAc—NaAc介质中Cu3+与I-、SCN-反应生成I2,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2O3还 原I2,最后用电生I2回滴定过量的Na2S2O2。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测定铜可行的,检测量可达 10-7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流态化化学气相淀积(CVD)制备Al2O3-SnO2复合粒子。探讨了SnO2在Al2O3超细颗粒上的包敷状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逍度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nO2在复合粒子团聚体体相中呈均匀分布,形成Al2O3-SnO2复合粒子,SnO2均匀淀积在Al2O3超细颗粒原生粒子表面,流态化CVD包敷效果优于非流化过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中SnO2含量线性递增;而当反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的铜(Ⅱ)西佛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生成”合成法,在Cu(ClO5)2.6H2O的存在下,乙酰丙酮在对苯二胺反应,制得了一种新颖的西佛碱配合物的「Cu(H2O)2L」(ClO4)2,并通过元素分析数据及热重,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磁化率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乙酰丙酮和二胺生成了“1+2”西佛碱,同时其中的未缩合氨基发生了氧2经反应,生成了亚硝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