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贽是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终其一生反叛传统道学思想。从时代、地理、家庭环境及其心学渊源来探讨李贽人格之形成,并以其形成之人格与封建儒教之对立来探讨李贽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历史、社会、心理三方面 ,分析了焦氏的变态心理和命运悲剧的复杂原因 ,并对中国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痛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悲剧的超越     
马恩悲剧观主要体现在对拉萨尔的两封信中,但这并非是瞬间的灵感或顿悟,而是他们长期对历史和文艺思考的硕果。在马恩的早期悲剧观中,曾经徘徊着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的影子,但马恩走出了曾一度笼罩其身的思想阴影,不存偏见地保留了西方悲剧理论的核心特征——冲突的必然性,却赋予了它以全新的意蕴,是对西方传统悲剧理论的全方位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兰 《枣庄师专学报》1995,(3):34-35,30
祢衡、许攸,杨修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组才气过人而又以悲剧结局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天赋高才,都做幕僚。而导致这三人悲剧的直接或间接凶手都是爱才的曹操。他们死的时候都很年轻,祢衡二十多岁,杨修三十多岁,许攸也正值盛年。毫无麓问,这是历史的悲剧.是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结果。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一对敢于冲破封建旧道德观念束缚,敢于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女性形象.在她们大胆争取自由爱情的同时,客观上成为了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代表,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残酷、阴暗、不可理喻的一面.两个深深陷入感情泥淖中的女人,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结果被一切所抛弃,终没有得到最后的幸福,她们只有以死来表达对这种社会制度的抗议与批判,完成自己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周蓉  赵红芝 《科技促进发展》2010,(4):276-276,278
哈代笔下的女主角苔丝纯洁、勇敢、温柔,但最终命运悲惨。苔丝悲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恶势力和反动宗教,以及维护他们的国家法律机器等等都是悲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同时哈代自己的悲剧观以及苔丝特有的反抗精神也注定了苔丝最终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几十年来评论界对《上海屋檐下》等三剧的评价是违背马列主义家庭婚姻观念的,必须重新评价。三部尉作的主题都是双重的,即反帝与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并存,其中反对封建婚姻观念的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处理《水乡吟》、《芳草天涯》的结局时,无意识地陷入封建婚姻观念的泥潭,封建意识在正确的口号原则之下,得以保留。究其根源,是作者的潜意识深处还存在封建的伦理观念。许多评论者亦无法超越封建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里的薛素姐和《红楼梦》里的凤姐,都可谓悍妒的典型代表。但是她们俩在为人处事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素姐对封建伦理纲常是彻底的反对,而凤姐则是圆滑地利用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她们不同的行为方式背后是有着出身、家庭、权力等多方面原因的。但尽管她们有这样大的不同,最终却都难逃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看似祥和、宁静、美丽迷人的果园城里,女人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果园城销蚀着知识分子的朝气;小职业者、农民等呈现出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大胆叛逆者给亲人带来更大的痛苦;上层人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果园城人整天无望或绝望地凝望天空。封建思想和封建陋习以及封建势力制造的苦难是果园城人同一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那样的生活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向上的路。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更进一步深入到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最能体现巴金制度文化反思追求的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思,巴金家族文化反思主要表现在他对封建大家庭与普通小家庭两种不同家庭的不同反思上;相比而言,巴金更注重对封建大家庭的剖析,巴金小说对封建大家庭的诅咒式书写主要反应在专制的家长、受害的子孙、难处的婆媳、为奴的女性等四类人物形象上。巴金控诉封建大家庭,但却流露了对普通小家庭的眷恋。巴金小说在主题与题材上一直选择父子两代新旧势力冲突的家庭描写,但又与鲁迅、老舍、张爱玲、白先勇等人对家的书写不同。  相似文献   

14.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严谨、内容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对累犯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尽管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严密法网,维护社会稳定还是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呐喊》和《彷徨》基本主题是封建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吃人,主要表现是封建思想环境吃人,绝大多数属悲剧作品。人的生命无端丧失是最大的悲剧,其作品多写社会底层和小人物之死。悲剧主人公苦诉无门、求告无路,沉重压抑的氛围让人想说难言,欲哭无泪。对中国历史的怀疑精神,撼人心魄的灭亡意识,以及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清醒“毁灭感”构成了鲁迅人格的特定内涵,他认为,我们这个将死民族每一个分子的觉醒,竟是举步维艰,这种毁灭意识能很快在革故鼎新,致力于民族振兴的志士仁人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运动,它由维新派鼓吹和掀起,得到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振荡和影响。光绪帝身为封建皇帝,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但从其思想、政治态度的变化及变法期间的行动来看,他确实顺应了救亡图存,改变中国落后地位的时代潮流,在评价光绪帝之时,不能因为他是封建皇帝,便简单地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举措一概否定。他在戊戌变法中所起的积极而不能替代的作用,更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8.
《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留学欧洲期间写作的博士论文。这本著作在对各种西方悲剧快感理论批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于悲剧快感的创新性理解,在悲剧快感、悲剧精神、悲剧缘由这几个方面尤其见出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见解的创新。他强调悲剧快感是由于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从而消除了因郁积的能量导致的高强度的紧张,郁积的能量在得到宣泄和缓和后,就引起了快感。在悲剧精神上,他是既悲观又乐观,但归根结底是乐观的。他看重的是悲剧中体现出来的虽然失败毁灭但依然强烈的人类的尊严以及由此而生的振奋之感。关于悲剧缘由,朱光潜由于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特别重视命运在悲剧中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以贤评价”的一组女性是袭人、宝钗、元春.她们这3个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互为补充,互为影子,层递式地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深沉反思和对女性自我祭献于男权社会的悲剧性叹息.  相似文献   

20.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