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郭雪咏 《科技信息》2007,(22):147-148
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的意识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武士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武士对中国儒学中的重要观念"忠"孝"的理解却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江户时代,儒学也给武士道增添了许多适应时代的新内容。日本儒学也从初期的以为"敬"中心发展为以"诚"为中心,表现为日本儒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刘象彬 《开封大学学报》1997,11(1):22-25,21
一朱子学是理学朱子学,在日本和朝鲜,是程朱理学的通称。据文献记载:来直是于12册年去世的。他去世后不久,他的著作很快就传入日本和朝鲜。日本是于1241年开始印行未赢的(论语集注)的(田中敬(日本图书学概况}。朝鲜是于1289年传入(朱子全书)的((高丽史·列传)卷18)。从此朱子学就开始在东亚不断地传播,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日本、朝鲜的文化界、学术界,不但大量印行朱子学著作,还将朱子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但在太学里讲,还在朝堂上讲。有一些学者成为理学大师。他们对朱子学有专门的研究,有不少专著问世。日本的…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家横井小楠写道:“明尧舜孔子之道,尽西洋器械之术,何止富国,何止强兵,布大义于四海而已。”据知此人曾热衷于朱子学,赞美西方的产业政策、通商政策和美国的总统制符合“三代之治”。这说明,儒学同日本的维新结下了不解之缘。无独有偶,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中国的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主张,那  相似文献   

4.
从1192年到1868年,日本处于军事封建贵族(武士贵族)专政时期,共经历了镰仓幕府(1192—1133)、室町幕府(1336—1573)和德川幕府(1603—1868)三个幕府的武家统治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的265年间,武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德川幕府的政治体制──幕藩体制集武家统治之大成,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可以说由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开创,德川家康及其继位者们完成的幕藩体制,创立了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独特的封建国家统治体制。一、幕府政治──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幕藩体制的核心是幕府.幕府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占绝对优势,这是幕府的权力基…  相似文献   

5.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鉴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不得已承认了幕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但其最终目标是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成为世界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制度,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为日本的修约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发展中实现了成为 强国的目标,并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修的成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不仅是汉代以降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构成15世纪以来整个东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儒学有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从鲁国的一种地方性学说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意识形态。第二次是从汉代到宋明时期,儒学又逐渐传播到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韩国儒学、日本儒学和越南儒学,成为东亚意识的重要内容。第一次大发展,儒学不断吸收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第二,儒学则不断吸收融合了佛教、…  相似文献   

7.
朱子学不仅是主导韩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而且也是韩国思想史的核心思想,在传统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思想体系。但当代韩国朱子学未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面对时代变化,将近代的历史不幸和错误皆归为朱子学的责任,并将当代社会改革的所有障碍推卸给了朱子学。有鉴于此,对韩国朱子学进行了集中分析和论证,经过冷静的反思、崭新的解释和重新评价,提示了未来社会的前途及方向。未来课题为朱子学的体系化、现代化、信息化,通过积极发展,能为克服和对付未来21世纪危机现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学于公元6世纪传播到日本之后,经过漫长的消化和吸收,于近世形成了在含义上与中国儒学呈现很大不同的日本儒学。在比较中日两国儒学含义上的差别的基础上,探究含义变迁发生的过程、时代背景,以及它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大差别,这就决定了两国儒学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变革后的日本儒学在近世与日本民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对日本近世乃至现代的各种事件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熹倾四十年之力而著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第三座高峰,通行宋之后八百余年。朱熹以理学为指导,在义理解诗的基础上,尊重诗文本身,将义理与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阐释实践,是其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从“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核心出发,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伦关系为主要内容阐述其家庭伦理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在当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培育以及和谐文化建设还依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朱熹工夫论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简要梳理朱熹格物论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指出朱熹在建构其工夫理论时,对“二程”的工夫论述有取有舍,凸显出朱熹工夫论思想的独特立场;2.考察朱熹“格物致知是《大学》第一义”这一重要论述,分析其在何种理论企图之下,再三强调格物在《大学》工夫程序中的首要地位;3.分析伊川“察之于身”的格物论及其与朱熹“反身穷理”之命题的理论关联,在此,朱熹已意识到居敬与穷理应当是一种“互相发”的关系;4.朱熹所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不是两事”之说乃是其工夫论思想的终极之论,此论意味着格物与诚意既可两立又不可分离,但这种不可分离又不具有浑然合一性。朱熹若能坚持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乃同属“明明德之事”的立场,则格物诚意不是两事的观点始能真正落实,由此可以建构起一套义理自足的儒学工夫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16.
以黄宗羲所撰《孟子师说》为核文本,围绕“梨洲晚年思想是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否因受陈确的影响而导致了这一变化”“他对孟子的解说是否胜过朱子而更能掌握孟子哲学的精神”这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梨洲晚年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他与同门好友陈确切磋,不免导致他在态度上有一些变化,但决无背离蕺山思想其事;梨洲的一元论思想,用来解说孟子,的确在有些地方较朱子的解说更为切合,但因超越体证减煞,也有其不相应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朱子家训》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理论基础就是由朱熹继承和发展北宋理学而建立起的庞大系统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宋代的新发展。《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家庭和谐,基础是实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目的是实现当时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子家训》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统治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论述在今天仍有可以借鉴的实践价值及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熹是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从"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核心出发,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伦关系为主要内容阐述其家庭伦理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在当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培育以及和谐文化建设还依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朱熹理学道德观对于先秦儒学道德思想的异化,指出理学在其对儒家之贡献背后包含着对儒家思想的异化与侵蚀。它一方面使先秦儒学走向停滞,使中国的思想文化走向停滞,压制了思想创新;另一方面,它在社会的历史实践,固化了纲常伦理道德,强化了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20.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如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等在仁学思想的发展中均有卓越的贡献。朱子在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尤为突出。整理和研究朱子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对当今海西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海西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