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nf(n=6,7,8)的能级和精细结构劈裂,并计算了偶极跃迁1 s23d-1s2nf(n=6,7,8)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类锂体系1s22p2P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锂原子(含类锂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和轨道-轨道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具体计算了类锂体系(Z=3→7)激发态1s22p 2P的总能量,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铍原子波函数包含多个Slater基函数的复杂情形,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铍原子(含类铍离子)谱项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具体计算了类铍(Z=4~8)体系(1s)22s2p1P态和(1s)2(2p)21S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在对CaⅨ-LuLⅩ(20≤Z≤71)离子3s3p1P1能级结构的多组态相互作用理论HFR方法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效应对等电子序列离子能级结构的影响,找出了能级沿等电子序列变化的规律性.预测计算了CaⅨ-LuLⅩ(20≤Z ≤71)离子3s3p 1p1的组态能级,进一步计算了CaⅨ-LuLⅩ(20≤Z≤71)离子3s21S0-3s3p 1p1的共振跃迁谱线波长、振子强度和跃迁概率,其中GaⅩⅩ,AsⅩⅩⅡ,TcⅩⅩⅩⅡ,PdⅩⅩⅩⅤ,TeⅩLⅠ和XeⅩLⅢ离子的3s21S0-3s3p1P1的共振跃迁谱线波长等有关数据为本文内插计算值,而BaⅩLⅤ-Lu LⅩ的所有结果纯属本文外推预测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及其微扰修正理论,计算铍原子1 s22pnl(l=s,p,d,n=3-24)里德堡系列能级和量子亏损.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除1 s22 s9p1P1o谱项外,其余能级误差均小于1 cm-1.  相似文献   

7.
用全实加关联 (FCPC)方法研究核电荷Z =3~ 15的类锂原子体系 1s2 2p态的精细结构 .取得了与实验数据符合得非常好的计算结果 .定量地揭示了相对论效应和QED修正随核电核增大的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8.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Co24+离子1s22s和1s2np(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得到的1s22s和1s22p态的结果与Yan等人的高精度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对能量的高阶相对论修正和量子电动力学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np的跃迁能,波长和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将对该离子能量和振子强度的理论预言准确地外推到包括连续态的整个能域.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锂原子处于基态((1s)^2s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锂原子第二激发态((1s)^23p组态)的三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采用单参数的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锂原子(1s)^2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锂原子(1s)^2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0.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_(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1.
类铍体系基太以及低激发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铍原子(含类铍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其中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以此为基础,对于类铍体系(Z=4-8)基态(1s)22s2s1S以及低激发态(1s)22s2p3P分别完成角向、径向积分以及自旋求和,具体计算了这两个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当氦原子处于基态((1s)^2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s、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法计算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的两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用计算基态能量中采用的单参数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氦原子1s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氦原子1s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扩展能级(MCDF-AL)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类镁离子3s2 1S0-3s3p 3P1(Z=15-54)跃迁的能级间隔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重要的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和QED修正,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对角和方法,导出了氟等电子序列(Z=9-14)激发态1s22s2p6 2S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1%.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 Rayleigh- Ritz变分法 ,计算了类锂 B2 +,N4 +三激发态2 p2 np4 So( n=2 ,3,4 )和 1s2 pmp4 P态 ( m=2 ,3,4 )的能量 ,并运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的改进量及考虑相对论修正、质量极化效应 ,获得了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 .同时还计算了该系统之间的辐射跃迁波长、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率 .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Sc18+ 离子1s22s和1s22p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QED和高阶相对论效应对能量的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2p的跃迁能、波长、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以及1s22p态的精细结构.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类铍离子态精细结构(包括自旋-自旋、自旋-其它轨道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完成所有角向积分、自旋求和的计算,使类铍离子1s22s2p3P态精细结构能级最终可以表示为径向积分之和,从而得到了对应能级的精细结构的理论计算值,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值误差小于0.08%.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氟原子(含类氟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具体计算了类氟体系(Z=9~13)基态[(1s)2(2s)2(2p)5]2P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阈值附近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S~(4+)离子基态3s~(21)S_0到激发态3s3p ~3P_(0,1,2)~1P_1和S~(5+)离子基态3s ~2S_(1/2)到激发态3p ~2P_(1/2)~2P_(2/3)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截面,在两种关联模型下,分析了组态相互作用对碰撞截面的影响.目前的计算结果与Wallbank实验值~([14])相比,得到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MCDF(multi-configuration Dirac Fock)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Ni25+和Zn27+2p态的精细结构分裂,在计算中考虑了横光子相互作用、真空极化修正和自能修正对精细结构的影响。计算Ni25+和Zn27+离子2p态的精细结构分裂分别为177 512.60 cm-1和239 100.50 cm-1,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分别为16.5 cm-1和13.7 cm-1。横光子相互作用和自能修正的贡献较大,而真空极化修正只有很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