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在利比亚获利五千万英镑,而分给利比亚的却不到七百万英镑。这个比例对美国与利比亚达成的平分纯利润的协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利比亚《阿玛尔报》(AlAmal)愤恨地说,利比亚作为石油的所有者所分得的利润,只能说是闻到一点“石油的气味”。  相似文献   

2.
利比亚是否有石油,几年前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可是,现在利比亚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剧烈角逐的场所。1955年利比亚政府通过一项允许外国公司在本国开采石油的法律后,美、英、法等国的石油垄断资本便立即争先恐后地打入这个国家,疯狂地搜寻埋藏在沙漠之下的石油。到1956年底,外国垄断组织获得的石油租借地已占利比亚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英国公司占14%,法国公司占5.5%,其余的绝大部分都被美国石油资本所占有。最大的租借地属于美国埃索美孚油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仅仅是美国泛美石油公司就已取得九万二千平方公里的租借地,占利比亚面积的5%。在利比亚从事石油勘探的共有  相似文献   

3.
在北非,大自然的一个杰作是把沙漠和海洋联系在一起。非洲第四大国利比亚便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国家。在它的北边,地中海的碧波永不停歇地拍击着它1,900公里的海岸线。那里大部分地势险要,景色单调。往南去便是浩瀚的“沙海”。全国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撒哈拉沙漠占去了其中的90%。就是这样“一篓子黄沙”的疆土,今天却因石油而变成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000美元。这个数字不仅在非洲首屈一指,也名列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     
沿阿联海岸西行,穿过它的西部边界,就进入了利比亚国境。利比亚面积一百七十五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二十万,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的黎波里市周圍二百公里的范圍內,四分之一分布在昔兰尼加沿海一带,其余则分布在沙漠的綠洲中。阿拉伯人是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約一百万左右,另有的七万柏伯尔人。定居在利比亚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5.
目睹利比亚     
利比亚自从因洛克比事件而遭受国际制裁以来,外界对那里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制裁带来的一系列后果,知之甚少。而我们这些在利比亚工作的人耳闻目睹,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6.
利比亚陷阱     
Gevorg Mirzayan西方发动的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在利比亚沙漠中打响,连续数周的空中打击挽救了处在失败边缘的反政府军。但连续的轰炸并没有使卡扎菲下台,甚至也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他。忠于卡扎菲的将领们仍然控制善该国西部地区并且正在与反对派展开拉锯战。据资料显示,与战争刚开始时相比,  相似文献   

7.
西亚北非地区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已经导致该地区的地缘政冶发生变化。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看似稳定的地区开始“晃动”:在巴林,什叶派穆斯林反对逊尼派王室,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宣称在赢得选举后会重新审查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此外约旦这一巴勒斯坦人占多数的国家也面临着哈希姆王朝被推翻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湘溪 《世界知识》2011,(9):68-68
广受关注的利比亚内战,越来越有点打成“持久战”与“拉锯战”的味道了!曾几何时,在北约的猛烈空袭下,卡扎菲政权摇摇欲坠如风中之烛,西方媒体甚至已热衷于猜测其结局是“萨达姆式”还是“米洛舍维奇式”。而转眼间,“扛”了一个多月的卡扎菲非但安然无恙、守住了半壁江山,还示威性地在的黎波里大街上露面,而一度气势如虹、险些直捣卡氏老家的反政府武装却没了后劲。  相似文献   

9.
绿色利比亚     
南接撒哈拉大沙漠、北临地中海的非洲国家利比亚,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来说,感到的只有遥远、陌生和神秘。这个历史上屡遭外侵、现代又受到国际制裁长达十几年的国家,该是一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0.
利比亚是个“石油富国”,也是个缺水的“干旱之国”。这里沙漠多、耕地少,既无常年蓄水的河流及湖泊,而降雨量又极少,因此农牧业十分落后。为了改变农牧业不发达的状况,利比亚把解决水的问题提到首要地位。目前正在兴建的塔泽布—萨里尔引水工程,就是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1.
整体而言,代价涵盖了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而同时,还有一个方面是潜在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这就是“榜样”轰然倒塌所生发的“止步”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今年九月一日,利比亚举行“九·一革命”十周年庆祝活动。那天,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张灯结彩,通衢大街上搭起几十座牌楼,悬挂卡扎菲的画像和语录;在“九·一革命”的发祥地班加西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检阅,飞机、坦克、野战炮、火箭炮隆隆而过,仪式长达四个半小时,一派沸沸扬扬的景象。参加庆祝活动的来宾,都分得一枚证章。证章的图案是以利比亚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中央是卡扎菲所著的三卷《绿皮书》。外国报刊评论说,这次庆祝活动花费近一亿美元,它既是财富和武力的炫耀,又是狂热推行其“第三理论”的“壮举”。  相似文献   

13.
14.
利比亚自从五十年代发现石油以后,很快成为世界大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它的石油含硫低,质量好,开采方便,产地靠近海岸,运输也很方便。这些有利条件给利比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958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仅135美元,1980年人均国民收入已高达1万美元。这个北非沙漠之国由穷国一跃而为富国。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一向热衷于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统一阿拉伯世界原是埃及已故总统纳赛尔的想法。纳赛尔曾设想以两三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为核心,逐步实现阿拉伯统一。卡扎菲崇拜纳赛尔,自称是纳赛尔这一思想的继承人。自他1969年9月当政以来,利比亚先后七次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但是这些联盟均未成为现实。一、1969年12月27日:利比亚同苏丹和埃及签订《的黎波里宪章》,三国拟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1970年11月27日,叙利亚在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介绍了利比亚项目给水泵站的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国外监理要求,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如PROFIBUS总线控制技术和可视化人机界面,并且根据当地要求设计了国内没有先例的水塔+恒压双工况全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比亚外交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下半年,卡扎菲上校在外交上有两起惊人之举,一是与长期不和的摩洛哥签署了两国结成“国家联盟”的乌季达条约,二是与法国签署了双方从乍得撤军的协议。今年上半年,利比亚外交又继续有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尤其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政治舞台上表现得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利比亚无可奈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调重弹”素来不睦的美国和利比亚两国关系再度绷紧。4月初,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问埃及时透露,利比亚正在首都的黎波里东南约65公里的泰尔胡奈山区大兴土木,建造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产神经毒气的化学武器地下工厂。佩里出示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拍摄的有关照片,称那些化学武器会对美国及中东地区构成威胁。他表示,美国不排除以军事行动阻止利比亚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1,(19):8-8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全国过渡委员会”武力夺取政权以来首批到访的外国首脑。  相似文献   

20.
进入11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天气已渐渐寒冷,然而,这里的政治气候却一点也没有冷却下来的迹象.11月4日,激烈的枪声几乎在的黎波里上空回荡了一整天,两个民兵组织在位于市中心的利比亚最高安全委员会总部大楼交火,一度动用了迫击炮等重型武器.最高安全委员会总部大楼和附近一家医院在交火中严重受损,另外还有多人伤亡.中东媒体认为,这场激战是利比亚眼下乱局的一则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