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实验进行了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对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结合培养材料的碱性磷酸酶(ALP)定位以及α-乙酸萘酯酶(ANAE)同功酶分析,讨论了与Eerola雏鸡腔上囊上皮培养实验的异同,不同上皮在培养时的异质性与起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是获取无淋巴类细胞腔上囊上皮的可用模型。 相似文献
3.
石蜡切片α-乙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用于研究北京鸭胚及胚后早期腔上囊发育的不同阶段。观察了淋巴细胞的ANAE反应特点,并将滤泡上皮和网状上皮成分的ANAE反应与对应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比,结果表明:T型ANAE阳性淋巴细胞最初出现在胚胎28天。孵出后,数量略有增加。淋巴滤泡的联滤泡上皮,联滤泡上皮下方以及髓质中央的网状上皮细胞呈M型ANAE阳性,滤泡髓质边缘层及近边缘层的网状上皮细胞ALP阳性,ANAE阴性。值得了注意的是在胚胎发育中,酶染特性不同的两种上皮细胞分别来自于粘膜上皮的表层和基层。讨论了B淋巴细胞在腔上囊中发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AB-PAS反应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北京鸭胚胎期腔上囊上皮形态的分化;以胶体碳作为示踪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北京鸭腔上囊上皮的内吞机能。北京鸭16天胚腔上囊上皮开始出现突向腔内的上皮芽,此时上皮开始分化。26天胚上皮分化基本完成,表面上皮分化为滤泡间上皮(IFE)和连滤泡上皮(FAE);滤泡髓质区上皮分化为网状上皮,边缘层和芯细胞。18—19天胚腔上囊的芽周和芽间上皮的桂状细胞开始分泌粘液。19天胚FAE细胞开始具有内吞机能,在26天胚及1日龄雏鸭标本中观察到IFE的椭圆形细胞也有内吞机能。22天胚的部分接近成熟的滤泡髓质中有芯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萤光染色方法,研究了胚胎21天和胚胎26天外科切除腔上囊鸭脾的形态学变化;以鸡红血细胞作为抗原免疫,并用直接血凝、抗体形成细胞(PFC)和电泳方法,研究了刚出孵切除腔上囊鸭的体液免疫能力。北京鸭胚胎期外科切除腔上囊抑制了脾的发育,主要是生发中心、围鞘毛细血管淋巴鞘(PELS)等腔上囊依赖区的发育。胚胎中晚期和胚胎晚期切除腔上囊对外周淋巴器官发生的影响差别不大。刚出孵切除腔上囊能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但不能完全消除抗体的产生,而且有IgG和IgM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密度泛函结合对称性破损(DFT-BS)方法,研究了铜(Ⅰ)、银(Ⅰ)氮氧自由基配合物磁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改变两个氮氧自由基二面角(θ)而引起磁交换偶合常数(J)的变化时发现,将AgⅠ和CuⅠ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的正交排列逐渐转为平行排列,最终都实现由铁磁性偶合转变为反铁磁性偶合,但转变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分子轨道和自旋集居数分析都很好解释了计算结果。分析还表明,AgⅠ和CuⅠ两个结构相似的配合物,磁构效应之所以不同,实际上是由它们的磁偶合机理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结合对称性破损(DFT-BS)方法,研究了铜(I)、银(I)氮氧自由基配合物磁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改变两个氮氧自由基二面角(θ)而引起磁交换偶合常数(J)的变化时发现,将AgⅠ和CuⅠ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的正交排列逐渐转为平行排列,最终都实现由铁磁性偶合转变为反铁磁性偶合,但转变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分子轨道和自旋集居数分析都很好解释了计算结果.分析还表明,AgⅠ和CuⅠ两个结构相似的配合物,磁构效应之所以不同,实际上是由它们的磁偶合机理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前期研究表明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主要来源于岗梅和金樱根。而目前对于金樱根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樱子叶和果实,对其根化学成分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该实验在前期基础上采用正反相硅胶、凝胶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金樱根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熊果酸(5)、(+)-儿茶素(6)。化合物1,2,3为首次从金樱根中分离得到,且为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4E,6E)-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1)、(4E,6E)-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2)、对羟基苯甲醛(3)、cis-3-isobutyl-tetrahydroimidazo[1,2-a]pyridine-2,5-dione(4)、(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5)、α-亚麻酸(6)、1-亚油酸甘油单酯(7)、亚油酸(8),其中化合物3、4、6、7、8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6、7、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凤尾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全草95%工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2D-NMR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pterosin C(1)、Syringic acid(2)、ferulic acid(3)、isovanillic acid(4)、β-sitosterol(5)、daucosterol(6).化合物1为该属植物特征倍半萜类化合物蕨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14.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从穿心莲叶废渣中可提取5—7%水溶性多糖。穿心莲多糖中有20%的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和Sevag方法脫去蛋白后的穿心莲果胶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残基组成,亦有少量鼠李糖残基。经酸水解和果胶酶酶解,将穿心莲果胶断成不同片段,对各片段采用了多种方法初步研究,认为穿心莲果胶中半乳糖醛酸残基是以(1→4)连接的,可能是α—糖苷键。而半乳糖残基间可能为(1→3)与(1→6)连接的β—糖苷键。阿拉伯糖与鼠李糖残基较少,可能分布于多糖分子的边缘链上。经动物试验穿心莲多糖具有一定的抑瘤活性(40—6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人参多糖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参根废渣中可提取8—10%水溶性人参多糖。人参多糖中80%是人参淀粉。经淀粉酶脱去淀粉后的人参果胶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残基组成,也有少量鼠李糖残基。经酸的水解及果胶酶酶解,把人参果胶裂断成不同片段,对各片段用多种方法初步研究,半乳糖醛酸残基在人参果胶中的连接是(1→4)键,可能是α—糖苷键。半乳糖残基间有(1→3)与(1→6)的连接,可能是β—糖苷键。阿拉伯糖、鼠李糖残基较少,可能分布在分子的边缘链上。经动物试验人参多糖有一定程度的抑瘤活性(40—60%)。 相似文献
17.
19.
锁阳(C.songaricumRupr.)花药壁发育属基本型,中层为一层,腺质绒毡层,细胞具双核现象,药室内壁见纤维状加厚;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也有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直生胚珠,单珠被和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形和T-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性并发育成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