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然河道型水库长宽比具有长条形状,河流入库处突然扩大,流速变小有局部损失产生的特点,根据Saint Venant Equatians及河流纵向弥散微分方程,考虑河流入库突然扩大对计算的影响,建立了一维天然河流非恒定流水动力学和水质的耦合模型,对岳城水库、漳河的断面平均水力要素及相应断面的水质污染物浓度进行计算.在坝前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精度达到±10%之内.  相似文献   

2.
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建立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河网区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中水质降解系数进行了率定;利用率定的降解系数值,模拟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了鹤地水库文官至石角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上述河网区水量、水质模型,以及规划期的污染源排污预测值,对2010年文官至石角段的水质进行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和水质预测结果表明,至规划期,排污量预测值可满足该段水环境容量的要求,水质可满足该段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湖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富营养化问题.针对以湖体为研究对象的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定量的分析方法.为湖水污染防治和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湖泊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持,达到可持续保护水环境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武威——红崖山水库段水质现状及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合 《甘肃科技》1999,15(5):12-13,59
1 水质现状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是降雨融雪双重补给的内陆河流,上游有八条支流,下游水量主要由武威境内的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地表水及其地下水回归补给,这些河流在上游大多都建有水库,受人工调度控制,间断性地向石羊河下游补给水量.城市排放的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是造成石羊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汾河水库的概况,分析了汾河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出了实施后果。  相似文献   

6.
汾河水库是引黄工程的供水调节水库,通过对汾河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评价与探讨,指出氮、磷是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控制富营养化物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芸芸 《科技信息》2011,(3):392-393,404
为适应水利信息化的需求,及时、科学地为水资源合理调度提供实时水质信息,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水质在线分析仪、数据采集、通讯传输、远程监控等技术,实时监测库水水温、PH、DO(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水质参数,并通过多种远程通讯方式传输数据至分中心。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风水库水环境状况,分别在2009年枯水期(2月)和丰水期(5月)对该水库进行了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东风水库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而重金属和其他污染较轻,水库发生水华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水体健康状况形势严峻,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水质数学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海洋、湖泊和河流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生态各方面之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手段。水质模型不仅可以模拟、预测水质分布的现状及其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为进一步的水质监控、改善、调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方案。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水质模型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常用水质模型和应用实例。最后根据水质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水质模型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库水温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库水温数学模型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介绍了水温模型的发展历程,包括: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及能量模型、立面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对不同模型优缺点包括适用范围和模拟精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水温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水温数学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质预测物理模型在水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模型的参数识别问题,使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对人工神经网络(A rtific ia l N eura l N etw ork,简称ANN)水质预测建模作了初步研究.用试错法,以训练时间和测试误差两项指标为依据,对比分析三层、四层网络结构,认为ANN模型适应于水质预测建模,并提出了适合的模型结构、学习速率、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黄河三门峡河段水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变化趋势预测是维护和管理当前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影响水质的因素有物理、化学、水力学、生物学、气象学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相当多的影响变量,现有的基于数学表达式水质预测模型很难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预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利用马尔柯夫链预测水质所处状态概率,实质上是预测水质指标带有一定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在可以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扩大了预测的范围,相对的提高了预测的精度.文章介绍了马尔柯夫模型的基本原理,并且应用到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水质预测中,总体效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频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数据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河流水质的实时预测.应用此模型对广州市白坭河流域的水质参数溶解氧和氨氮进行预测和分析,验证水质模型的效果.根据预测时间的不同,搭建6种水质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溶解氧提前6小时预测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氨氮提前24小时内预测的水质模型效果较好.训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灰色预测对波动较强的序列只能预测大致变化的缺陷,在分析河流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灰色理论中的GM(1,1),无偏GM(1,1)和RBF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有机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灰色模型得到的数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原始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训练得到最佳神经网络结构.以某地区河流水质为例,根据其变化规律,应用有机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埋藏深、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应用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三维地震相干体分析技术、频谱分解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的各种地震属性特征,研究了一套预测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该套综合分析方法避免了单项技术分析的多解性,可以提高同类油气藏储层预测的精度,从而降低钻探风险。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发育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班多一级水库水流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道型水库地区有关参量的垂向变化比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建立垂向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算子分裂法、交错网格法、有限差分法求解。以50%频率年为例,在拟定发电洞引水流量和泄洪洞泄流量的基础上,模拟了黄河上游班多一级水电站的非恒定流动,结果是合理的。建立了一维动态水质模型,采用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格式求解,模拟了班多一级库区的BOD和氨氮浓度的时空分布。预测结果对于环境保护和工程的建设度运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底水脊进是底水气藏水平井气藏工程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利用镜像反映和势的叠加原理得到底水气藏水平井势分布,导出考虑地层各向异性的水平井产能公式、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底水脊进时任意时刻水脊高度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底水水平井产能受水平井位置和地层各向异性影响,减小水平井与底水的距离能增加水平井产量;垂向渗透率越大的地层更利于底水驱气藏水平井产能的提高。水平井见水时间主要受水平井位置的影响,水平井离底水距离越近,见水时间越长。投产后底水先以较缓慢的速度上升,到后期上升迅速。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底水气藏水平井气藏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非本征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原有的确定性物理模型建立了室内空气品质灰色非本征预测模型.并利用灰色非本征模型模拟了两种条件下,室内二氧化碳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计算实例表明,灰色非本征模型在预测室内空气品质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龟山湿地库区水质部分指标的监测,采用单因子分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白龟山湿地库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水源水水质要求;但5~6月份水质有轻度污染现象,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WASP6系统在三峡库区水质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996—2002年三峡库区干流代表性断面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WASP6系统对三峡库区水质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5%以下的占92%;在维持现有污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蓄水前后水质变化不大,各断面水质均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低水位运行的情况下,各断面的水质明显好于高水位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