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信息快览     
信息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挂牌11月30日,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在深圳正式成立。在目标定位上,华南交易中心将致力于建立一个立足珠三角,连接港澳台,覆盖华南、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华南交易中心是作为创投资金解决进入退出问题及深圳、华南地区广大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开展公开的权益资本交易最为重要的举措。挂牌成立后,华南交易中心的运作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创新模式,为深圳、华南地区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六个领域的服务:一是为企业权益融资和产权流动提供交易平台;二是为中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和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愈来愈受到重视。但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多种支持产业发展的基金、专项资金,有针时性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宁波市政府为了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也相应设立配套资金,引导产业发展。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宁波市利用政府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提出宁波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申小企业融资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中科技型申小企业的发展资金融措更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随着世界新经济浪潮的到来,科技产业及其科技含量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成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不再仅仅是口号和概念。科技产业,尤其蓬勃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科技产业均原发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及市场培育。在这一过程中,与传统产业相比,其投入更大于产出,风险更大于效益,因而,其融资需求与融资风险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金科 《今日科技》2009,(7):20-2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时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发展困境,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尤为突出。2009年7月7日,由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发起,西湖区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主办,杭州点石引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中投信托、杭州银行、中新力合担保、西湖区担保中心协办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三潭印月”产品成功发行。  相似文献   

5.
童伟  吴弼人 《华东科技》2009,(11):32-33
为深入实施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率先研究、建设形成了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担保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以创新的融资机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政府没置专项资金,有效引导和带动了银行资金,通过操作机构的服务,将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链条紧密、有机地链接起来,充分体现了政府资金导的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6,(11):10-10
杭州将成立一个由贷款银行、担保机构、科技创业中心、政府再担保资金组成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联合担保,是由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和各区担保公司或科技园两级联动,政府设立专项补偿资金,共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这种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建立的联合担保平台,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8月5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托基金“钱江时代”在杭州江干区首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开拓小企业快速融资的绿色通道,在江干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携手中投信托、信林担保、杭州银行、图原创投创新推出了江干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托基金。该基金首期5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融资难让不少中小型科技企业心有千千结,因为这个“结”,让多少豪情壮志“花自飘零水自流”。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上海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管委会主任王荣透露,在孵小企业的融资难毋庸多言,至少99%!  相似文献   

9.
基于“四位一体”模型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企业、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在职教集团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高职院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企业以院校成果为依托,完善和寻求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撑;政府机构加大政府保障和资金支持;中介组织提供就业指导和供需信息,参与职教集团运行。由此构建“四位一体”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成都市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也变得十分紧张。因此成都市采用了国家开发银行“统贷统还”模式、软件企业“资金池”模式、“互联互保”模式(社区金融模式)、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模式、市县“联合担保”模式、“会员制”担保模式、“紧急拆借”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模式等改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局面。但这些模式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晨光 《科技潮》2008,(2):38-38
3年来,北京市政府出资近5000万元,支持了110家企业进行技术消化与再创新,引导企业投资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所支持的项目总计形成422项自主知识产权、78项技术标准,实现了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销售收入=1:8:440的成效.政府引导资金有力撬动了企业创新杠杆.促进了首都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这是1月22日北京市委在北京创业大厦召开的“企业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专项工作会”上发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资金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血液。我国的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很大的融资困境,融资难已经成为扼制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瓶颈"。央行陆续出台了不少帮扶政策,银监会在2005年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中也对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融资借贷问题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3.
陈治光 《科技潮》2007,(9):44-44
日前,北京市科委已全面启动“设计创新提升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引导资金与企业自主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促成国内外设计机构、院校、设计师与企业的对接合作,鼓励企业设计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全社会设计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的成功经验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一种主要由政府出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并通过其支持初创期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性基金。所以,也有称这种基金为“基金中的基金”或“母基金”的。从国际经验看,美国、英国、以色列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事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但是,融资难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以何种融资方式能够最快、最好的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层次分析模型(AHP)为数理基础,联系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践,“理论联系实践”,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和难易程度比较,得出融资的“帕累托最优”模式——风险投资。而且创新地提出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有选择的“拿来主义”,利用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海外专门和合作风险投资基金作为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有效利用财政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型企业倾斜,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十二五”期间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3月29日的“2008中国直销企业模式创新峰会”上,一位身材单薄、步履匆匆的男人不停地在会场中穿梭,忙于认识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高层们,他就是为交易双方提供资金支付服务的快钱公司的企业发展主管韩波。  相似文献   

18.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一度出现经营困难。一边是“民间资金投资难”,一边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共同促动了民间借贷热潮。缺乏规范与有效监管的地下资本暗流,往往过分依赖亲友间的信任、恶性担保乃至高利贷等危险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近年来科技金融创新不断推进,资本要素积极向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但高速发展也让这些企业遭遇更加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发动机,金融就是助推企业各个阶段发展的燃料。可是,融资渠道少、融资门槛与成本高一直"桎梏"着这些企业的蝶变。杭州市科委主任楼健人指出,了解企业的实际和需求、对症下药很重要。对需要资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是一味给钱。面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资金的不同需求,科技工作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杭州市逐渐探索出"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这一极具创新性的科技金融"杭州模式",成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典范。而在操作层面上更有示范与指导意义的则是不断推进提升的"杭州模式"中的6个关键点和亮点,本文进行逐一解读。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同时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探索出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有效模式。鉴于此,以巴斯德象限模型和新巴斯德象限模型为理论基础,聚焦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开展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起因,构建企业基础研究的“动力—能力”分析框架,探究企业基础研究的不同模式,并进一步揭示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基础研究模式受到企业基础研究动力和能力的双重影响;第二,发达国家企业基础研究经历了聘请科学顾问、建立企业实验室、政府支持以及合同外包等4个重要阶段;第三,现阶段我国通过建立企业实验室、政府支持、合同外包、慈善捐赠等多种模式,共同推进企业基础研究。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实现企业研发活动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