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的现状防洪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水库下游河道,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采用多种工况组合,模拟计算并分析了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主要断面的现状防洪能力。建模过程考虑水库调度与潮位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水库下游河道最新实测断面数据与网上遥感数据,参考设计资料,并结合计算经验综合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为碧流河水库及其下游河道组成的联合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以底沙运动为主的水利枢纽下游附近动床模型相似律问题作了普遍性的分析,论证了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择应满足的8个相似条件;并以万安水利枢纽整体动床模型为例说明了按相似条件进行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择的详细步骤;介绍了电木屑作为模型沙材料的优越性及其开动流速试验成果;通过万安枢纽动床模型实际放水验证,表明了应用本文提供的模型设计方法能同时实现水流的重力相似、阻力相似和底沙运动相似。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自制的模型放水流量和相应下游水位的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保证了枢纽按非恒定流泄洪时模型流量和相应下游水位的变化过程与原型完全相似。  相似文献   

3.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和分析了三峡建库前后坝下游汉口以上河段的冲淤情况,通过分析丹江口、三门峡等水库下游实测资料表明,在水库下游河床冲刷、沙量恢复过程中,各粒径组输沙量均不会超出建库前水平,这是与河床边界、河型等因素无关的一般性规律,目前三峡水库下游冲淤计算成果与其他水库下游的冲淤规律存在矛盾之处,汉口以上河段冲淤情况以及对防洪的影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祁仑 《科技信息》2012,(1):622-622
本文简要阐述了汤河水库下游汤河建设汤泉谷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及由于近年来旅游和工农业的开发对汤河水库下游汤泉谷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和相应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紫坪铺水库是成都市和都江堰灌区的重要水源地。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将会污染水库生态,威胁下游用水安全。建立水库突发性水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可为事故预警、行动决策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库区和下游的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调水河流的特点,结合河道生态需水的一般考虑因素,总结了福建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的特点,并进行了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选;以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为例,基于Tennant法、90%保证率最小月均流量法和湿周法,对比确定了该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量,以期为福建同类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取值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程扬健  李红  谢伟  朱洋  聂闻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8):7631-7639
在全球极端天气逐年增多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愈来愈大。中国为防洪抗旱近年来兴建水库,而水库一旦发生洪水灾情,水库的泄洪淹没范围对下游防汛规划及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以山美水库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选用有源淹没方法确定山美水库遭遇3种重现期洪水泄洪的淹没范围,并利用洪水量等于淹没水量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运用二分法迭代有源淹没的淹没水位确定方法。通过输入3种不同重现期洪水量,本研究模拟出山美水库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0.04 km2,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4.42 km2,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淹没面积为26.07 km2。结果显示,淹没区域集中在水库下游的梅山镇、罗东镇、码头镇。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管理洪水风险、制定防洪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立军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6):49-49,45
本文阐述了新立城水库防洪调度运行方式。通过水库调度可以合理安排蓄泄,保证下游安全及提高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鲇鱼山水库加固工程概况,分析了鲇鱼山水库出口闸室及下游挡土墙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库除险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潜入位置、地形坡降、坝前水位及其库区河床地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重流的发生、运行及其消亡受制于地形的改变和进出库水沙量的影响;库区地形影响异重流的排沙效果,反过来异重流又塑造了库区地形.小浪底水库随着淤积三角洲顶点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坝段的比降变陡,有利于异重流排沙,可减少库区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2.
沉积微相与产能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指导榆科地区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榆科地区物源方向来自西北和西南;同时通过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测井相和地震相等多种相标志共同确定榆科地区东三段沉积期发育非典型曲流河沉积相,发育河床、堤岸和河漫三个亚相,边滩、河床滞留沉积、决口扇、溢岸砂和泛滥平原五种微相类型。沉积环境控制发育的储层结构类型,是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物质供应充分、沉积水动力较强、水流稳定、砂体发育的区域,产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汾河西山岩溶区段的河道下垫面背景分析,将汾河干流汾河水库至兰村区间分为7个区段,识别出了4个汾河与岩溶地下水相互作用积极的地段。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将兰村泉和晋祠泉岩溶水系统概化为双输入(大气降水与人工开采)单输出(泉流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与大气降雨入渗量、河流渗漏量关系推算出了汾河与各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的作用强度,即汾河对各岩溶水系统的渗漏补给量。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太原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缓解太原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保护岩溶地下水等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初论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道采沙从流态变化和对河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a)采沙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采沙坑对水流的作用类似于跌坎,相应地横向次生流和平面流场也被迫调整(b)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 ,进而导可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建议加强统一管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沙,力求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对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春中着重分析艾山-利津河段的冲淤变化规律,作者认为小浪底水库可使黄河下游总体上保持20年不淤,50年内相对减淤率为51.6%,艾山-利津河段也有减淤效果,但相对减淤率仅为全下游平均值的57%,河床抬升速度仍然较快。  相似文献   

16.
蒙药吉祥安坤丸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药吉祥安坤丸对动物子宫功能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方法:观察药物对大鼠在体子宫收缩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动物模型,观察吉祥安坤丸的抗炎作用.结果:蒙药吉祥安坤丸能使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松弛,对小鼠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蒙药吉祥安坤丸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发烧、乳腺炎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天然红树林湿地之一,南沙开发区内珠江火电厂下游珠江狮子洋河段西南岸以及槽船村内河道水闸下游两个区域的天然红树林湿地沿途的溶解性磷酸盐含量变化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天然红树林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河道内红树林不同覆盖宽度区之间和不同河道之间溶解性磷酸盐含量的对比分析显示红树林湿地对水体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河岸红树林湿地的过滤作用的大小与河岸红树林占据河道面积的大小有关,同等河宽条件下,红树林植物覆盖宽度越大其净化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砂槽试验模拟二元堤基不同河床下切深度条件下渗透变形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测得了不同河床下切深度条件下研究区域内的临界水头、破坏水头、渗流量和渗透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河床下切深度的增加,渗流场会呈规律性变化,临界水头和破坏水头均有所降低,渗流量有所增加,但降低和增加幅度均会逐渐减小;当河床下切到一定深度后,河床下切对二元堤基渗透变形的影响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结构是山区河流河床在洪水过程中达到较强阻力及较高河床稳定性时床面大颗粒的组合,对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输沙起重要影响.引入河床结构强度S对山区河流河床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使用河床结构测量设备对河床强度进行测量,采用类似于坑测法的子母双槽进行推移质输沙率实测,对云南小江流域的15条主要支流河床结构及推移质输沙进行野外实测,发现推移质输沙强度至少受单宽水流能量与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共同影响,在同等级水流能量条件下,河床结构的发育程度越高的河流(或河段)其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小,河床强度值越小的河流(或河段)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大.单宽水流能量小于50kg/(m·S)、河床结构强度大于0.35时,推移质输沙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比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比变化的原因.在1955-1990年期间三口分流比递减,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以及三口口门淤积;而在1990-2004年期间三口分流比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以及三口口门冲淤均变化不大、三峡蓄水以后,长江干流含沙量将会大幅度减少,笔者结合三峡蓄水以来的实测数据预测了蓄水20年后荆江河段的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口口门冲刷深度以及分流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荆江河段中、高水位下降幅度有限,三口口门河床高程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三口分流比将不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