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10,(9):10-10
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该小组在用人血管细胞和老鼠进行实验时发现,闭经后多发的骨质疏松症和一种动脉硬化现象——血管“石灰化”,是由同一种蛋白质引起的。可抑制这种蛋白质作用的雌激素,对于防治血管“石灰化”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3月27日报道: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戴维·蒂雷尔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制造人造血管的技术。他们用基因工程细菌产生一种类似弹性硬蛋白的聚合物。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和血管壁是兼容的,它类似真正的蛋白,是生物材料中的关键成分,可以植入人体中取代有病变的天然静脉或动脉血管。植入前,将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式的聚合物编织成血管状的基础结构,一旦植入人体中,内皮血管细胞就会在聚合物基体上生长;甚至在植入人体前,也可以用病人的细胞在人造血管上生长。美国其他的一些科研小组也在研究制造…  相似文献   

3.
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提取生长因子入手,建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用电镜进行了细胞鉴定,然后用去除生长因子(FGF和胎牛血清)的方法诱导细胞凋亡,利用荧光显微技术、DNA凝胶电泳、电镜技术和流式细胞分光光度技术,研究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发现去除生长因子3h后,在细胞发生明显的DNA片段化和形成凋亡小体的同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S期细胞显著减少,G1期无明显变化,G2细胞显著增多,说明用去除生长因子的方法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时,细胞从G2期脱离细胞周期进入凋亡程序,本文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和对该细胞凋记的研究对深入研究其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干细胞专家韩忠朝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尿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因子——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研究发现,它可促进血液血管共同的干细胞的增殖,经氨基酸和cDNA序列查证,HAPO是一个以前未报道过的新型干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05,(10):50-50
日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能够人工生成大量胰脏β细胞的新技术,据称利用该技术有望设计出人工胰脏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摆脱每天注射胰岛素之苦。胰脏的β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值。胰脏β细胞遭破坏或者功能减弱的糖尿病患者不得不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研究小组通过老鼠实验发现,没有植入β细胞的糖尿病实验鼠在实验开始10周后死亡,而植入了β细胞的实验鼠则存活了30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骨干研究员大串始的研究小组8月21日在东京举行的研讨会上宣布,从拔下的智齿所含细胞中成功培养出了新型万能细胞“iPS细胞”。 据报道,此前的iPS细胞主要来自皮肤,而智齿通常在拔牙后被扔掉,比皮肤细胞更容易采集。不仅如此,此次被用于制造iPS细胞的细胞还可以长期保存。该研究成果有望拓展再生医疗研究和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受到人们的瞩目。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等研究了金雀异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了金雀异黄素对B16BL6细胞中微管和肌动蛋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可以抑制B16BL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影响B16BL6细胞中肌动蛋白的组装,但不影响细胞中微管的组装.这些结果提示,金雀异黄素抑制B16BL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中肌动蛋白的重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利用冷冻干燥技术,使在冰箱内保存5年的大鼠精子与卵子实现受精,并产下幼鼠。  相似文献   

9.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本山博资研究小组.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cm深水的饲养箱中5d.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由于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研究小组希望这一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过劳现象。  相似文献   

10.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佛朗西斯·克里克在医学杂志《自然神经学》上发表论文,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克里克称,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精子是在雄性的精巢或睾丸中形成的,而卵子是在雌性的卵巢中形成的。但是最近,以日本大阪大学为中心的科研小组发表的实验结果,却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把雌雄试验小鼠的胚胎混合在一起,诞生出一种新的雌雄同体试验小鼠。研究发现,在它的精巢中,同时存在着将来既可以变成精子的细胞又可以变成卵子的细胞。这是探明哺乳类动物性别机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定量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形态变化有助于理解VSMCs的生长机制以及病理学研究.图像分割在图像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是图像处理流程中最困难的步骤.针对培养在平板流室中的VSMCs相互交叠的细胞图像,作者首先分析了这类细胞图像的特征,随后提出了一种具有四个步骤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别是图像预处理、照明校正、数学形态学重建和分水岭转换.实验结果证明,按照这种方法分割细胞图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提升上下文依赖关系的增强语义分割网络模型PS-UNet实现医学图像分割. PS-UNet将残差块、PCA模块和SPP模块融合到U-Net网络模型中,可获取更多的特征信息,从而提升分割效果.该模型既可以对器官轮廓粗分割又可以对视网膜血管和细胞精细分割.在公开的数据集上分别对肺部、视网膜血管和细胞分割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先进网络模型相比,PS-UNet在所有实验中,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肺部分割中准确率和灵敏度相对于U-Net网络模型分别提高了2.03%和2.24%,Dice相似系数达到了97.16%.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患者中经波长650nm,功率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1次,5次和10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高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及CD4^+/CD8^+具有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几种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 ,用光学显微技术、DNA凝胶电泳和Northernblot方法 ,研究了去除生长因子 (FGF和血清 )和蛇毒诱导的两个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系统中 p53、c H ras、c myc和bcl 2基因的表达 .发现去除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 ,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c H ras和c myc基因表达无变化 ;蛇毒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 ,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c H ras和c myc基因表达无变化 .在正常生长和凋亡细胞中均未检测到bcl 2基因的明显表达 .实验结果表明 :p53基因参与上述两种细胞凋亡诱导系统的分子调控 ;c H ras基因只参与去除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而不参与蛇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这两种细胞凋亡诱导系统均与c myc基因表达无关 ;未见bcl 2基因明显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过程 .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壳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方法测定了水溶性壳聚糖(water-solubility chitosan,WSC)的部分理化性质;通过原代分离培养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MTT实验,研究了1,10,100和1000μg/mL的WSC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WSC溶解度为125,含水量13.19%,脱乙酰度54.73%,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17×105.在24h和48h时,大于10μg/mL的WSC可抑制原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中,100和1000μg/mL的WSC在48h时对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表明在一定条件下,WSC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血管狭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的血管内病灶,应用超声进行成形术,在临床试验、动物试验和极少数临床病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高强度、低频率的超声波,置入导管内的超声探针系统等,使超声在血管内应用成为现实。超声血管成形术方法相对简单,操作人员不需要特殊培训。如果在血栓切除,血管狭窄再还原以后,辅助气囊血管成形术,可以使治愈率更高。这项技术经实验观察,并发症非常低,但目前尚处于理论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树鼩(Tupaia belangeri)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初步鉴定, 为新型实验动物树鼩的应用研究提供体外模型。方法 无菌取幼龄树鼩胸主动脉,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别进行树鼩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经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抗Ⅷ因子抗体进行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经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3 d有细胞贴壁,7 d后细胞从组织块中大量长出,15 d汇合为单层;酶消化法所得细胞12 h即贴壁,3~7 d生长较快,12 d汇合成单层,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状;两种方法分离所得原代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6代内,细胞生长均良好;利用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Ⅷ因子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后确定为阳性。结论 本研究采用简便的方法成功分离到了树鼩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α-硫辛酸(lipoic acid, LA)对心血管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离体培养的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了LA 对这两种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胁迫下,LA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提示LA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LA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开发,特别是对LA在保护心血管免受氧化损伤的功效的研发,提供了自由基生物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短波     
《科技潮》1997,(12)
美、德两国发明智能面孔辨认技术美国和德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能较为精确地在人群中辨认面孔的新技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德国波鸿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发明的这种技术,模拟了大脑辨认图像的技能,它采用模糊处理方式抓住每个面孔的特点,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面孔图像相对比。报道说,这种技术在人们戴太阳镜或改变发型的情况下仍能粗略地辨认出其面孔。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可应用于安全保卫等场合。○美国研究出治疗血栓的新方法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给血栓部位注射一种特定基因,可促进新血管的生长,使血液绕开血栓流动,减轻病痛。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一方法是美国波士顿圣伊莉莎白医学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发明的。他们将一种可促进血管生长的基因注射到患者血栓部位,基因进入人体后可促使该部位分泌一种激素,促进新血管生长,使血液可绕开血栓部位自由流动。该科研小组对10名腿部出现血栓的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结果有7人生长出新血管,腿部疼痛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