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日本沼虾太湖野生群体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每尾雄性日本沼虾配对5尾雌性日本沼虾,构建了4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8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并应用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计了日本沼虾孵化后65 d和97 d体长、腹部长和体重的遗传力。结果表明:(1)各家系幼体培育成活率为13.52%~25.24%,每个家系平均产生92尾仔虾;孵化后65d和97d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2.18%、57.88%;各家系雌性个体占绝大多数,雌雄比为1:0.01~0.08;孵化65d有部分个体开始抱卵繁殖,抱卵比例在1.75%~20.51%之间。(2)孵化后65 d和97 d体长、腹部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2~0.180、0.075~0.160和0.125~0.213,其中以母系同胞方差估计的遗传力最高,父系半同胞估计的遗传力最低。初步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生长性状较适合进行家系选择或群体间杂交,但由于受个体抱卵率、成活率及育种设施等限制,进行大规模家系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产业在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氏沼虾作为外来物种自1976年引入中国大陆已有30多年历史。到2009年,全国罗氏沼虾年育苗量达250×108尾以上,养殖面积约3×104 hm2,养殖产量超过13.5×104 t,养殖产值超3.0×109元,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国。其持续增长的原因有:1、罗氏沼虾优良生物学特性是其产业发展的前提;2、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技术的进步支撑了产业的发展;3、对虾养殖产业的波动为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机会;4、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国内罗氏沼虾的消费市场;5、政府支持和水产技术推广是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技术支撑。罗氏沼虾生长迅速、养殖时间短、市场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因此,推广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体内RNA/DNA比值与其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白洋淀野生日本沼虾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重以及肝胰腺和肌肉中RNA/DNA比值,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得到体重与体长、RNA/DNA比值与体长关系的数学方程.结果显示,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可用幂方程(W=0.004 5L3.985 9,R2=0.98,P<0.01)来表示,而肝胰腺和肌肉中RNA/DNA比值与体长的关系则为指数式方程(RL=-0.225 3e0.74L,R2=0.968,P<0.01;RM=0.051 2e1.195 1L,R2=0.974,P<0.01),与体重关系为RL=1.592 4e0.821 5w(R2=0.969 9,P<0.01)和RM=1.198 9e1.330 5w(R2=0.981 3,P<0.01).RNA/DNA比值能较好指示日本沼虾的生长状况,为日本沼虾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渔业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8年,在半干旱地区的吉林西部大安市进行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采用湿地生态工程、水环境改良以及合理的养殖结构等措施,开发盐碱化泡沼养鱼762hm2,成鱼净产量240~490kg/hm2,平均334.7kg/hm2;纯效益625~1420元/hm2,平均968.2元/hm2;投入产出比1.81~2.97,平均2.20。开发苇塘养鱼1439hm2,成鱼净产量290~430kg/hm2,平均338.3kg/hm2;纯效益497~1417元/hm2,平均794.8元/hm2,投入产出比1.58~3.36,平均2.27。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开发盐碱化泡沼和苇塘湿地发展淡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膜净化水质的原理,配合斜管沉淀,自行设计封闭式循环水系统,集约化培养大规格虾苗,试验结果表明:经80d培育,密度可达898尾/m2,平均体重达1.48g/尾,平均体长51mm,折合1.33kg/m2,本实验提出了一种对虾苗中间培育的新方法,对于对虾养殖防病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志辉  王志成  陈竟敏  杨家林 《广西科学》2009,16(2):203-205,214
为寻找出一条适合广西北海地区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格对虾养殖模式,通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1口,面积0.2hm^2,放养虾苗的体长0.8~1.0cm,共8万尾。经136d养殖,获对虾1403.7kg,平均7018.5kg/hm^2,规格37.4尾/kg,成活率65.6%。产值44918元,扣除生产成本25854元,获利19064元,平均每公顷获利95322元。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7±2.0℃的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199±0.089 g的日本沼虾进行了56 d的室内水循环系统饲养试验,探讨了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7个组,其中试验组1-6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的植酸酶,试验组7不加植酸酶,加1.2%的磷酸二氢钙。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WGR和SGR以添加5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的WGR、SGR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本沼虾体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向凡纳滨对虾高位池(面积均为0.067 m~2)养殖环境中添加甘蔗渣悬浮颗粒与芽孢杆菌,设置不同梯度放养量,分别放养6万与16万尾虾苗,各处理组为对照组6、蔗渣和菌组6,对照组16、蔗渣和菌组16,通过测定水质、细菌数量和对虾生长等指标,评估对养殖环境和对虾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组生物絮团含量最大值分别为1.1 m L/L,1.0 m L/L,0.4m L/L,0.4 m L/L,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各养殖密度条件下添加蔗渣和菌组都大于相应对照组,这说明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的添加,对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养殖密度下蔗渣和菌组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维持在10~4 cfu/m L左右,而对照组都则维持在10~2 cfu/m L左右,蔗渣和菌组分别大于相应对照组,而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要低于相应对照组,原因可能是甘蔗渣悬浮颗粒的添加,为芽孢杆菌提供了大量的附着基,有效增加了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抑制了弧菌生长。收获时,蔗渣和菌组6对虾体重为9.09±0.43 g,对照组6为8.19±0.36 g,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蔗渣和菌组16(10.42±0.55g)也显著大于对照组16(8.33±0.51 g)(P0.05);蔗渣和菌组6的产量为325 kg,比对照组6高100 kg;蔗渣和菌16组最终产量为381 kg,比对照组16高276.5 kg。研究表明: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的添加,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增加和维持水体中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产量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和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旧金山湾、大盐湖和越南人工养殖的A.franciscana卤虫品系为参照,研究中国内陆盐湖和渤海湾盐田不同品系卤虫卵的生物学测定值和营养组成.结果表明:各品系卤虫水合卵径为224.9~292.6,μm,脱壳卵径为207.3~270.7,μm,卵壳厚度为2.2~12.2,μm,初孵无节幼体体长为399.7~490.4,μm,脱壳卵径与初孵无节幼体体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R2=0.694).卤虫卵和无节幼体大小与卤虫种和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两性生殖卤虫品系卵径显著小于孤雌生殖卤虫品系,且沿海盐场卤虫卵卵径小于内陆盐湖的卤虫卵卵径.各品系卤虫卵蛋白质含量占干质量的40.9%~49.1%,粗脂肪含量占干质量的11.8%~21.3%,能量值为20,193~22,192,J/g.不同品系卤虫总脂肪酸含量和EPA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80.68~187.33,mg/g和0.53~9.06,mg/g.与生物学测定值相比,卤虫卵的营养组成与卤虫种和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2+浓度为0.000 5 mg/L、0.005 mg/L、0.05 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 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 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 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 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 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 8 mg/L.  相似文献   

11.
赵蕊      徐燕      许凯      王文磊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85-391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WO144-3)的生长性状、耐高温性能、叶绿素含量、藻胆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一个野生型品系(W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20 d培养,WO144-3品系叶状体长度从4 cm增加到138 cm,平均日增长率为17.59%,是WT品系的1.92倍;叶状体厚度为(17.41±0.33)μm,约为WT品系的70%。培养开始时,WO144-3品系长宽比约为WT品系的2倍,20 d后增加到5倍。但WO144-3品系的平均日增重率与WT品系没有显著差异。2)在30 ℃高水温培养10 d后,WO144-3品系叶状体的长度是WT品系的1.70倍;此外,高温处理对WO144-3品系的Fv/Fm没有显著影响,而WT品系的显著降低了59%。3)WO144-3品系的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分别为WT品系的2.05、2.74和1.42倍,但在叶绿素a和别藻蓝蛋白的含量上两品系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出:WO144-3是一个窄/薄叶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受高温胁迫、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具备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命名为菌株HN.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阳性,为球状或杆状,菌落颜色显橙红色.该菌株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能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它的部分长度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HN与Rhodococcus ruber的16SrDNA序列具有99%相似性.实验采用PHYLIP程序对该菌株与报道菌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选育而成的“美味无籽1号”猕猴桃新品系,雌株具有单性结实特性,不需要配雄株授粉,果实无籽,平均单果质量50 g.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猕猴桃研究领域内的空缺,打破了园艺界长期存在的“猕猴桃不具有单性结实特性”的传统观念,对猕猴桃无籽机理的探索、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三个世代耐寒性能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法,以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自然种群作为选育种群进行自繁,通过耐寒与生长性能评价及低温选育,获得埃及品系尼罗基础群和核心群各1个,基础群1 180尾,选留率30.50%;P0代核心群292尾,雌雄比例为1∶1,选留率16.48%;P1代核心群均由10个家系组成,每个家系选留80~100尾,选留率25%左右,核心群的个体在400尾左右。在核心群选育的基础上,应用巢式配对的方法配对P1代家系283个,产苗家系137个,配对成功率48.41%,产苗135 550尾;配对P2代家系91个,产苗家系42个,配对成功率46.13%,产苗30 400尾。选留的10个家系耐寒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P1和P2代的平均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07°C和7.75°C,比自然种群低7.88%和13.98%,平均相对存活率分别提高21.52%和26.35%,平均生长速度提高9.77%和18.90%;其中P1和P2代耐寒性能最好家系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自然种群降低9.13%和18.98%,平均相对存活率提高25.29%和30.34%,生长速度提高15.87%和33.00%。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耐寒选育P1、P2代的所有家系和核心群的耐寒和生长性能均高于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代谢调节突变株的选育方法.以北京棒杆菌Q-7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能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强化CO2固定反应.突变株UH62的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1.45%和9.1%.  相似文献   

1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及相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运用Jeffers创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E.tenella进行了连续26代的早熟选育,并通过对早熟株与母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繁殖能力以及致病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E.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经过早熟选育后,其潜在期由母株的141 h缩短至118 h;早熟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比母株的明显减小(P<0.05);繁殖能力与母株的相当(P>0.05);在致病性方面,4个剂量组的早熟株平均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株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显著下降(P<0.05或P<0.01);4个剂量的早熟株组死亡率均为0,而母株组分别为0,25%,25%及31.3%;感染剂量越大,早熟株与母株间病变记分差异越显著.经选育的E.tenella早熟株具有潜在期缩短,致病性较母株弱以及繁殖力与母株相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家系东京野茉莉苗期生长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京野茉莉是一种优良的材油两用树种,研究其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差异,为发掘、选育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西省吉水县40个家系东京野茉莉1、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等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1年生幼苗株高为66.71~90.02 cm,平均值为81.52 cm,地径为11.27~18.13 mm,平均值为16.06 mm,整株干质量为27.07~146.41 g,平均值为80.79 g; 2年生幼苗株高为120.07~175.64 cm,平均值为156.52 cm,地径为17.19~25.28 mm,平均值为21.31 mm,整株干质量为112.20~415.99 g,平均值为274.90 g。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1年生与2年生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40个家系种质分为三大类。【结论】结合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主成分分析,1年生东京野茉莉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在76.78 cm、15.84 mm、76.16 g以上,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在153.72 cm、20.79 mm、246.19 g以上,可筛选出8个(15、16、22、23、31、32、33、37号家系)苗期生长性状优良的东京野茉莉家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木薯酒精企业的发酵水平低,而国内酵母研究技术水平较高,但其选育的优良酵母菌种未能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是高酒度等性能的酵母菌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条件。因而,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下提高菌种的优良性能是木薯酒精酵母菌种选育的原则。本文在总结我国木薯酒精发酵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木薯酒精生产企业对酵母性能的要求,提出了现有工艺条件下酵母菌种工程化选育的思路和方向,为木薯酒精酵母菌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9月—2013年5月连续33个月份在九龙江口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位流刺网和定置网调查采集的样本,对斑鰶和花鰶的生长和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斑鰶和花鰶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斑鰶的体长分布范围为29.0~190.30 mm,平均为103.54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30~121.20 g,平均为19.88 g.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L∞=204.75 mm,K=0.36,t0=-0.4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14、0.468 42和0.671 58;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0.647 52和0.745 56.2)花鰶的体长分布范围为42.00~143.00 mm,平均为89.26 mm;体重分布范围为1.00~43.85 g,平均为11.32 g.其生长参数L∞、K和t0分别为152.25 mm、0.32和-0.5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54、0.471 05和1.068 95;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1.165 78和1.321 32.通过YPR模型分析得出:斑鰶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花鰶资源尚未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20.
A phosphate-accumulating bacteria strain PAO3-1 was isolated from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ludge supplied with sodium acetate as carbon source under stable performance. This strain has goo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ffect on normal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Phosphorus removal ratio was raised form 44%with no added strain to more than 82% with strain strengthening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It is identified to be AlcaUgenes sp.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y,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cell of strain PAO3-1 is straight bacilli form, 0.4×1.1 μm, no flagellum, gram negative and special aerobiotic.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for growth are 32℃-37℃ and 5.5-9.5, respectively. The shape of slant clone is feathery. The phosphate situation, which was 76. 5% higher than that in non-starving situation. Its phosphate release rate of log course in anaerobic phase and in culture without phosphoru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log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