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街山列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对中街山列岛及其邻近海域12个调查站点主要海水水质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分别采用单项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从不同角度评价了调查海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岸海域污染较重,离岸海域污染较轻;各个站点的石油类含量均超过了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75%和67%,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67%的调查站位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最大富营养化指数达2.68,出现在宁波-舟山港水域的9号站;75%的站位都处于中度或严重有机污染状态,最大有机污染指数达4.8,出现在宁波-舟山港水域的9号站。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4年在渤海湾西南部海域进行的海洋环境调查结果,对该海域海洋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水环境质量和营养状态水平,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自1982年以来的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无机氮(DIN)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污染较重,秋季污染最重;春、夏季基本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秋、冬季超标较多,秋季44%的站位DIN超过四类标准;海域内氮磷比偏高,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秋季大部分海域呈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状态,冬季次之;河口等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海域内的氮、磷、硅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源输入。  相似文献   

3.
中街山列岛海域增养殖区表层营养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10年春、夏、秋季中街山列岛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及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月平均值均呈季节性显著差异。COD平均值较低,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就DIN而言大多数站位为劣四类海水,而DIP表现为大多数站位属于二或三类海水。E值表明海水基本处于高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COD占优势,其次为DIN,这两者起到绝对性作用;N:P值表明调查海区的海水基本处于P限制潜在性营养;有机污染指数A值表明所调查海域海水基本处于轻度有机物污染。营养盐与盐度和pH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磷酸盐的负相关最为显著,且各营养盐之间大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街山海域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1年中街山海域4个航次调查数据,利用相似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该海域的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秋季甲壳类占优势外,各个季节鱼类均为优势类群;从资源密度值变化情况来看,中街山海域夏季CPUE最高,为51.5kg,h;从各个季节生物优势种类组成来看,优势种种类数达17种,其中绝大部分为鱼类,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为3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优势度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重为26.5%;冬夏两季生物量优势度略低于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例为26.2%和20.2%;春季生物量优势度最低,最高单种生物量比重仅为16.5%。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无机氮和磷酸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莱州湾西部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8月该海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分布特征,并对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营养盐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河口附近为营养盐的高浓度区;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无机氮、磷酸盐、COD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COD和无机氮、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无机氮污染较严重,调查海域所有调查站位的无机氮含量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磷酸盐含量则有37%调查站位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结论】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富营养化较严重,相关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之间,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5属145种,季节变化为秋季(85种)冬季(71种)=夏季(71种)春季(30种)。中街山列岛浮游植物的丰度范围为0.86×104~64 575.61×104 cells/m~3,平均细胞丰度为7 959.00×104cells/m3,季节变化则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浮游植物优势种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由春季的夜光藻和具齿原甲藻演替至夏季的尖刺拟菱形藻、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3.53和0.44~0.77,群落结构较复杂。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中街山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水温、p H和透明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0.013~0.035 mg/dm~3)来看,该海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2010年6月,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共34种,分别隶属于3门26属,其中红藻17属19种、褐藻4属6种、绿藻5属9种,均为亚热带和温带种类。网箱框架附着海藻的生物量及种类均多于绳索及网具附着海藻。该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开始上升,春季达到鼎盛期,夏季逐渐消失,秋季又开始附着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状况。【方法】2010年6月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15个站位的海水样品,测定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等的浓度;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对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中COD平均浓度为1.00mg/L,DIN平均浓度为0.12mg/L、PO4-P平均浓度为0.01mg/L。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中COD浓度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浓度超标率为20%;PO4-P浓度超标率为20%。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为0.47;海水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营养级别为Ⅱ级。【结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受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陆源污染物及海水养殖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位于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东园排污口进行环境因子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排污口的污水影响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导致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分别超过四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有部分化学物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又根据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实际需求,探讨了龙海市东园排污口与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当今普遍关注的海水水质恶化、赤潮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贝类(文蛤)养殖区的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绝大多数监测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适合发展贝类养殖生产。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其中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2007年无机氮平均含量(0.40mg/L)超标0.34倍,铜含量最高值(39mg/kg)超标0.11倍,锌含量最高值(474mg/kg)超标2.16倍;合浦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的东江口监测点2007年的无机氮(0.380mg/L)和活性磷酸盐(0.0362mg/L)略为超标,但均比2006年明显降低,2007年党江深水区监测点砷含量(39.11mg/kg)超标0.96倍。超标原因是养殖区外源污染或环境本底超标,而非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于2008年9月21日和2009年4月12日对北海营盘青山头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养殖区进行春、秋两季水化学要素调查与测定。结果显示,营盘青山头南珠养殖区水质良好,各水化学要素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秋季活性硅酸盐与盐度成显著正相关(r=0.828),无机磷与pH值、活性硅酸盐与溶解氧、无机磷与叶绿素a都有较高的正相关趋势,春季营养盐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春季N、P和秋季N、P、Si含量持平或高于浮游植物摄食的最低阈值,其中秋季Si含量丰富;春、秋两季氮磷比平均值分别为7.0和5.5,均以氮为浮游植物摄食的限制因子;营盘马氏珠母贝养殖区的无机氮以氨氮的存在为主要形式,春、秋两季氨氮所占无机氮含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6.6%和74.4%。  相似文献   

12.
陶晓娉  吴淼  刘熊  雷富  何喜林 《广西科学》2022,29(3):532-540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广西北部湾海域2021年8月(夏季)和2022年1月(冬季)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夏季和冬季pH、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氧(DO)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DIN和DIP,钦州湾和铁山港是各单因子主要超标海域。有机污染方面,仅夏季钦州湾湾内存在1个重度污染站位,在钦州湾和铁山港湾内出现中度污染,夏和冬两季分别占18.5%和13.6%,其余受污染海域同时出现在钦州湾、廉州湾和铁山港,夏和冬两季良好水质仅占3.7%和22.7%,均位于涠洲岛海域。综合污染方面,未发现严重污染水域,仅钦州湾在夏季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夏和冬两季分别占40.7%和31.8%,夏季除涠洲岛外其他海域均受到综合污染,冬季仅钦州湾和铁山港受到综合污染。整体而言,单因子超标率、水体有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在夏季高于冬季,在湾内高于湾外。  相似文献   

13.
对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的海水在四季中的三氮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水浴场水质中无机氮含量具有夏秋季高,冬春季较低的特点.无机氮主要以N03^-N为主,而且无机氮、N03^--N四季变化特点相同.NH4^+-N冬春两季较高,但均未超过N03^--N,NH4^+-N和N03^--N四季变化趋势相反.N02^--N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与NH4^+-N的变化相同.该海水浴场水质较好,四季均达到海水水质二类标准,但夏季无机氮含量接近标准值.针对未来几年国际海水浴场夏季可能出现的污染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海水的质量,以避免对游客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湄洲湾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997年5月至1998年7月期间,对湄洲湾海域水质进行5期的监测,结果表明,湄洲湾海水中无机磷及无机氨的含量为二类海水标准,其PH值,化学耗氧量,油类,溶解氧,悬浮物和挥发性酚等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同时,研究湄洲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生物量的限制因子,进一步分析水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广西4个港湾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绍芳 《广西科学》2001,8(3):236-240
分别在1996年夏冬季对广西沿岸铁山港、廉洲湾、钦州湾、防城湾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测站29个,其中河口区3个,港口区5个,养殖区7个,浅海区14个。调查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Cu,Pb,Zn,Cd,Hg,无机磷、无机氮、硫化物和有机质。除近岸局部区域外,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洋水水质标准,港湾沉积物和生物体污染较轻,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廉洲湾海域的污染要比其他3个港湾的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防城港近岸海域表层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平面分布及周年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域表层水COD分布与不同环境要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在防城港近岸海域4个航次12个站位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相关性系统法等对该海域表层水的COD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OD超标的站位位于西湾顶部的防城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其余站位COD标准指数均1,处于一类海水水质范围。调查海域各季节COD浓度与水温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其中春季最高为0.575;各季节COD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高于0.860(P0.01);在春、冬两季COD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指数较高,分别为0.910(P0.01)及0.957(P0.01),呈显著正相关,夏、秋两季COD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606和0.592;COD与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冬季较小,相关系数为0.478,其次为秋季0.694,春、夏季节的相关系数均在0.800以上。【结论】调查期间,防城港海域各季节表层海水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体现为近岸高、外海低,由沿岸向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COD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尤其是河流输入,同时还会受浮游植物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0月(秋季)对廉州湾近岸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廉州湾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显示:秋季廉州湾海域的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为0.149-1.587 mg/L,均值为0.493 mg/L;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为0.010-0.084 mg/L,均值为0.033 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0.89-3.27 mg/L,均值为1.47 mg/L。DIN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DIP由湾内至湾外呈递减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调查区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0.48-76.25,均值为12.23,大多数站位的水质状况属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水平,严重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南流江口附近的站位;有机污染指数为-0.15-7.20,均值为1.80,研究区域50%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南流江水质污染最严重,属于严重污染水域。总体来看,河流输入的陆源污染和人类对廉州湾海域的开发利用,是廉州湾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