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诗性思维理论与中国诗学精神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诗歌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发达的诗性智慧和诗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的诗论涉及诗歌内容、功能、风格、手法等方面,他论诗从诗歌本体出发,辩证认识,扬弃了诗界革命之激进与复古诸派之保守,当为诗歌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力推动了诗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学唱和集是清代典籍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较之前代,在数量上有了急遽增加,在唱和活动的发生背景、中外文人的角色身份、编者队伍的人员构成、唱和作品的文学文化内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若干前所未有的新颖内容,是我们认知清代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诗学的主情观,在论述诗歌言情要婉转曲折、情与景的结合要关注内在统一,以及要以情为“兴观群怨”的纽带等方面.有其独到理解的阐释和别开生面的新意。它是对“诗缘情”说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学唱和集是清代典籍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较之前代,在数量上有了急遽增加,在唱和活动的发生背景、中外文人的角色身份、编者队伍的人员构成、唱和作品的文学文化内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若干前所未有的新颖内容,是我们认知清代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8.
诗三百在董仲舒阐述春秋大义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达意”、“正言”的作用。基于此,董仲舒提出“以诗为天下法”的诗学观点,但在“知天’’的问题上拒斥了诗和诗人,主张“知天,诗人之所难也”。同时,《诗》、《春秋》在董仲舒阐释哲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由此提出“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等理论命题。在现实政治的情境中,“知天”的问题非但是诗人所难,董仲舒本人也是难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9.
由道教的形神观与性命观来看,道教身心观既是哲学式的,也是医学式。修道始于净化身心,再通过形神并重或性命双修,使身心达到自然和谐健康的状态。道教不仅将个体的生命融于宇宙自然之中,而且将复归清静自然之道作为修道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提升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研究了威廉斯和谐诗学观的影响因素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刻把握和谐诗学观的内涵,通过详实的文本细读和综合的批评研究理念,以嵇康美学中的四大和谐观为哲学基础,挖掘威廉斯诗学观相对应的和谐诗学观内涵.着重分析威廉斯诗歌中的自然母题、女性母题、追求率真与美感、地方主义和客体主义等.结果表明,威廉斯诗学观之建构深受嵇康美学思想精髓影响,是嵇康四大和谐观在诗学上的再现,他的诗歌中散发着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游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多次出现金融违法事件,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潜伏着游资的影子。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分析研究,界定了社会游资的内涵、性质,分析了浙江省社会游资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社会游资六大形成路径:通过融资或直接投资,信贷资金形成社会游资;通过直接投资,将老百姓闲置的消费资金形成社会游资;迷失投资方向的生产资金,直接形成社会游资;各种基金组织吸纳的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形成社会游资;通过投机市场流失的国有资产形成社会游资;预算资金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绕开资金管制,直接形成社会游资。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知识形成观的变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知识如何形成的观念(知识形成观) ,是教育领域里一个基础性的观念。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随着电脑和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普及 ,随着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渐凸显 ,人们对现行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开始深刻反思 ,并追根溯源 ,追问到关于“人的知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基础性问题上来了。目前 ,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正在不断深化。一、知识形成观的变革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传统的观念认为 ,知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换句话说 ,外在即客观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中 ,就形成了知识。这种知识形成观的内…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包括:社会时代背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宣传;优良的个人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是以狂欢节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核心内容的,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最高目标的理想建构。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及其人本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同一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中 ,对唯物辩证的同一观的内涵作了大量的探讨。之后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同一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阿坝藏羌文化风情走廊建设的主要特质、优势劣势、布局规划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加速藏羌文化风情走廊的建设,让潜在的藏羌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而优化"一线一廊六带"文化产业布局,推动阿坝旅游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