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经济联动一体化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进产业升级.基于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金融相关的截面数据,通过计算京津冀区域的金融相关率来度量其金融集聚水平,并探究了四个潜在影响因素对金融集聚的贡献水平.结果显示: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向天津和河北转移的趋势明显;金融基础,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对金融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显著性依次递减.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政府政府干预等方式,对金融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进行迁移和扩散,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业集聚是指金融产业成长和发展进而形成金融地域密集的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向少数中心城市的集聚。本文分别选定三大经济圈的金融中心,通过分析信贷资源、保费资源等的占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在三大经济圈中是最高的,最终得出发展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影响,推动环渤海经济持续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金融规模与金融深化两方面,在考虑区域空间相关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集聚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和溢出效益,发现金融集聚并不能直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但是金融集聚可以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相互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现阶段,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的深化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主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集聚的影响下,金融资源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金融规模抑制了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并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而金融深化提升了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规模和金融集聚规模两个方面构建金融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最大熵原理对珠三角经济圈内城市的金融集聚竞争力和辐射域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辐射的网络格局,同时检验了所构建的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文创造性地将珠三角城市划分为一个具有三层金融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圈,这使得珠三角经济圈具有双辐射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即形成金融中心,根据金融集聚程度可分为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我国金融、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环渤海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潜力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金融集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并从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吸引和培育金融人才、开放金融市场、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及其京津唐经济一体化、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融空间集聚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及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位基尼系数、重心模型、区位熵和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对中国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在省级层面上空间集聚程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证券业则不断上升.(2)中国金融各行业地理重心位于东南方向,但向西南方向移动,且迁移距离是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金融业.(3)北京和上海的金融各行业集聚度远高于其他省级地域单元,其中北京是金融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区位熵下降最大的省级单元;金融业和保险业向西部、中部和东北省份空间集聚不断加强;银行业西部省份区位熵增长最为显著;证券业除浙江、贵州和福建等省份区位熵有增长外,多数省份在下降.(4)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表现出较大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特别是金融业和证券业;人力资本对证券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影响大,而对银行业影响不明显;工业化水平对各金融行业空间集聚影响为负,区域技术创新对证券业空间集聚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2019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金融集聚与新旧动能转换指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新旧动能转换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金融集聚对新旧动能转换有显著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大于溢出效应。建议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增强金融集聚直接效应,优化金融资源空间布局,放大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8.
指出当前区域经济竞争中,金融资源向先发区域集聚的“马太效应”El益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位于两大先发区域之间的新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之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西金融存量水平较低,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较弱。提出为缩小与先发区域的发展差距,新兴经济区需有效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合理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借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南科技开发》2005,(5):56-56
据悉,杭州已将推进长三角金融联动步伐列入市政府今后数年中的经济工作。其设想是,加强上海、南京、杭州3大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金融合作,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金融合作圈”,旨在打破“银政壁垒”的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将可能因此而再度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的视角,深入探究了区域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了1997—2014年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却存在着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的过程中,面对贸易战、全球新冠疫情等内外部的复杂变化,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显得愈发重要。研究基于央行对于长三角地域普惠金融发展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城市经济韧性的相关关系。选择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敏感性指数度量长三角城市的经济韧性。研究发现,长三角各个城市在经济韧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变化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为本地市场注入活力,使当地经济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以此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工业集聚伴随着近些年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也初步显现。地区的不断开放成为长三角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国际贸易对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有多大的推动作用?是否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该文选择长三角制造业中六个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对以上问题做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正影响在某些行业中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和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9年—2016年期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V”字型的发展和变化趋势.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溢出效应,且局部出现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3)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空间的交互作用产生出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而有效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4)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营性收入影响上,不管是直接空间效应还是间接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且间接影响更为强烈.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溢出效应能够促使相邻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本地区农户的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靶心度分析的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区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分别代表东、中、西3个经济区域的6个省份,用灰色理论中的灰靶分析方法对各区域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1998~2002年各区域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动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开放较早,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发展也明显较快;中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在不断上升,但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最低,基本上还是国有金融一统天下.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灰色理论应用于数据信息有限、小样本不确定情况的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携手并进,加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放松金融管制,改善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存量、金融交易流量和非银行金融资产跳跃式增长,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种类日益繁多,各国金融市场的规模、深度和金融结构的复杂性空前发展,国际市场相互开放程度、互动程度、竞争程度和流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广义矩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结论:在所有影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山东省金融发展效率起到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规模.另外,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开放程度的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社会保障支出也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后,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集聚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的方便,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是通过分析闽台两地的金融发展,以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有效的金融集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说明了实现金融集聚中政府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加快金融集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郭琛 《科技信息》2007,(17):212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金融自由化概念及其利弊纷争进行深入诠释,并针对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回顾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历程,提出深化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