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提出一种混沌理论和极限学习机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对网络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分量,然后采用混沌理论对各分量进行相空间重构,并利用神经网络中的极限学习机进行建模,得到各分量的预测结果,最后采用对分量的预测值进行叠加组合,并采用具体网络流数据集进行模拟测试.相对于其他模型,混沌理论和极限学习机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能准确地反映网络流量的变化特性,获得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整体预测未来电力负荷变化趋势,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深度神经网络协作的短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为削弱原始负荷序列的非平稳特性,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各时序分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各分量的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短时电力负荷预测曲线.利用某电厂短时负荷数据对模型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天鹰优化器(Aquila Optimizer,AO)-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的组合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算法对光伏发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选出与光伏输出功率高度相关的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将光伏原始功率数据分解为多个特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将分解得到的IMF分量分别输入DELM预测模型,同时通过AO优化算法对DELM初始输入权重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泛化能力.最后,将各IMF分量预测结果叠加求和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EMD-AO-DELM预测模型,相较于单一DEL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构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经验模态分解(EMD)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混合模型,对时间序列的短期负荷进行预测.首先,对负荷序列进行EMD,将数据重构成多个分量;再通过GRU提取各分量中时序数据的潜藏特征;经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后,分别对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BP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SVR)模型、GRU网络模型和EMD-GRU模型,基于EMD-GRU-Attention的混合预测模型能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有效地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确定性负荷点预测存在不同程度误差及难以反映电力需求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 ESMD)-分散熵(dispersion entropy, DE)和改进乌鸦搜索算法(improved crow search algorithm, ICS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的短期负荷区间预测模型。首先用ESMD将原始负荷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特征互异的子序列,降低了原始非平稳负荷序列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计算各子序列的分散熵,将熵值相近的子序列重组为新序列以降低计算规模;其次,基于上下限估计法,利用ICSA算法对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KELM)输出权值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预测区间上下限,并以此分别对各新序列进行区间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区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有效提高了负荷预测区间的质量,为电力系统决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力系统管理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加权余弦相似度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tearning machine, ELM)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设计。通过熵权法对电力负荷相关物理信息进行权重分配,获得的权重赋予到余弦相似度中,利用加权余弦相似度对历史日与待测日的电负荷数据进行相似度选取,筛选数据作为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提高极限学习机回归模型的精度,最终获取电力负荷预测。实验分析与反向传播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p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预测算法对比,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同时简化计算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简称CEEMDAN)算法和外部输入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简称NARX)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算法对电力负荷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1个残差分量;然后,将得到的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1个残差分量输入NARX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得到短期负荷预测的最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CEEMDAN算法与NARX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负荷预测模型有较强的收敛性能,能减少噪声对预测结果的不良影响、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山区环境中泥石流的孕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泥石流危险性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 F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bas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KELM)的预测模型。首先,针对数据维度爆炸的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数据降维,使得留有大部分致灾特征信息的因子输入训练模型;然后,使用萤火虫优化算法更新核极限学习机的参数,将四川省北川县监测数据输入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并与其他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算法的优越性;最后,使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FA-KELM模型能够有效地简化数据结构,提高泥石流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为泥石流灾害预测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氧化铝焙烧过程具有强非线性、检测滞后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灰狼优化算法(CGWO)参数优化在线贯序极限学习机(OSELM)的氧化铝质量预测模型。在基于机理分析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氧化铝质量指标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在线序贯极限学习机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混沌灰狼优化算法得到最优的初始权值和隐含层偏差,实现焙烧过程氧化铝质量预测建模。采用工业过程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收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然后采用蝙蝠算法对延迟时间和嵌入维以及极限学习的隐含层结点数目进行优化,利用电力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重构,最后采用最优隐含层结点数目的极限学习机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采用具体数据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建立了整体性能优异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提高了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角度分布的高维数据流异常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检测高维数据流中的异常点,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分布的高维数据流异常点检测(DSOD)算法.运用基于角度分布的方法准确识别高维数据集中的正常点、边界点以及异常点;构造了基于正常集、边界集的小规模数据流型计算集,以降低算法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开销;建立了正常集、边界集的更新机制,以解决大数据流的概念转移问题.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SOD算法的效率高于Simple VOA算法与ABOD算法,并且适用于大数据流上的异常点检测.  相似文献   

12.
肖威  方娜  邓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734-6741
为了挖掘电力负荷数据中的潜藏信息,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针对电力负荷强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优化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优化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确定输入因素,再将负荷数据运用VMD算法结合样本熵分解为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ction,IMF)和残差量,更加合理地确定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其次,根据过零率将这些量划分为低频和高频,低频分量使用LSTM网络,高频分量利用IPSO-GRU网络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重构得到电力负荷的最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常规模型,该混合模型可有效的提取模态特征,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精确地短期负荷预测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和机组最优负荷分配交易奠定基础。因此,提出了一种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并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构建修正后的误差序列对初始预测序列补偿。首先,运用VMD算法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为多个相对平稳的模态分量;然后,将每个模态分量输入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合并得到VMD-LSTM的预测结果;最后将残差值输入SVR模型中构造误差序列,来修正后一日的VMD-LSTM预测结果。通过实际案例测试,实验结果对比其他模型结果有更低的预测误差,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经网络无线定位方法,存在训练耗时长,定位结果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无线定位算法。采取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的方法得到训练数据;把同一位置测得的数据划分为一个样本子空间并提取样本子空间的特征,以样本子空间的特征代替原来的训练数据;利用矩阵近似及矩阵扩展的相关理论改进核极限学习机算法;将处理过的训练数据利用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进行训练,得到定位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数据集下,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训练用时短、定位速度快;在相同噪声干扰情况下,此算法定位预测误差小。经验证,该算法不但能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定位速度,还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学习数据的深层特征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超参数较多、模型可解释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将深度森林模型引入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领域。在多粒度级联森林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多粒度窗口扫描方法,调整窗口大小与滑动步长,使模型能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提取电力负荷数据的周期性特征。此外,改进深度森林输出层的计算方法,将输出结果由离散的类向量改进为连续的预测值,进而提高模型的精确度。最后在中国东北电网的实测数据中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从实验结果可知,改进深度森林算法在较高预测精度的情况下能取得更高的准确率,并且相较于深度神经网络具有更快的学习速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在线预测问题,结合多变量相空间重构以及多核函数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策略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的短期电力负荷在线预测综合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多变量相空间重构还原真实电力系统动力学特性;然后将核函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将组合核函数的构造问题转换为权值系数的优化问题。进一步将延迟时间、嵌入维数、LS-SVM参数以及核函数权值作为整体参数向量,利用混沌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对训练数据预测精度的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的预测模型参数。最后通过滑动时窗策略将得到的预测模型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在线预测,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需要更深层次发掘负荷数据中隐藏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分解技术的二次模态分解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用于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测。所提算法先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再将CEEMDAN分解后分量中的强非平稳分量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同时用中心频率法对VMD分解个数进行优化,然后将两次分解后得到的负荷子序列送入LSTM中进行预测,并将所得分量预测结果进行叠加。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精度和模型性能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面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和不平稳序列时导致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完全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C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 LSTM)相结合的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充分考虑影响光伏出力的太阳辐照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空气温度4种环境因素,通过CEEMD将气象因素特征曲线分解为多模态特征数据,准确捕捉其不同的时间尺度和频率特征,进而充分保留环境数据的不平稳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LSTM网络对多模态特征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旨在保留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和不平稳特征,为后续建模提供更准确的输入特征。最后,通过对分解后的信号开展训练,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自适应调整预测模型参数,迭代生成特定场景下的预测模型,从而灵活应对实时环境变化,得到相应功率预测结果。本文在海南一孤立海岛分布式光伏电站37kW子阵的8个月气象和功率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留环境数据细节和局部特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在不同气象条件均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有效提高了光伏短期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