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鸟趣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2):50-50
纺织能手 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织布鸟”,这种鸟筑巢很有意思。他们精心选择一些细草、柳树纤维等柔软的材料筑巢时,雄鸟在外,雌鸟在内.互相分别从里往外.用嘴将细草、柳树纤维穿来穿去,像梭子一样来回传递,秩序井然。不出几天,经他们精心织成的一个个吊鸟巢就会高悬于树枝上,像鸟的空中摇篮.人们称这种鸟为精巧的“纺织能手”。  相似文献   

2.
粉红河海豚     
为了研究一种叫做“粉红河海豚”的亚马孙河淡水海豚,一支科考队走进了亚马孙河流域的马米洛1哇自然保护区。走进保护区夜里,在科考队宿营的村庄下了一场暴雨,随之而来的洪水淹没了村里的玉米地、香蕉林,甚至还淹没了河边的吊脚楼。两米高的小树完全被淹没在水下,飞鱼像鸟儿一样从枝杈间飞过。闪电撕裂了天空,粗大的树枝被劈作数段,连同上面的动物一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室外的黑夜充斥着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如果你仔细倾听,在这各种声音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种悦耳的啼叫声。“咔、哈哈”,就像一只大鸟在歌唱。巴西人将发出这种声音的生活在巴西亚马孙流域的动物称做“botos”,其实,botos并非鸟儿,而是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射手”的鱼,这种鱼具有一种非凡的本领,能够像水枪一样突然射出一股水柱,将昆虫之类的小动物从河边的树木上射杀下来,因此它们也被叫做“射水鱼”。射水鱼的体重可达750克以上,身长约25厘米,最长可达40厘米;射水鱼体型扁平,呈匕首状,雌雄区别不大;身上长有黑白相间的纹饰,是一种巧妙的伪装色,能够确保它们在红树林的水下植被中自由穿梭,然后悄无声息地向猎物发起突然攻击。  相似文献   

4.
电发光纤维以色列一家公司制造出了一种纤维,通电后会发光。这种纤维易弯曲,可制成各种色彩,从纤维上发出的光很均匀,使用时间超过5000小时。它们可广泛应用于制作路灯、广告牌及警示标志等。发光塑料日本最近开发出一种发光氯乙烯材料——潜光塑料。该塑料是用易透光的塑料和特殊的荧光粉制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1,(1):51-51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与美国宇航局共同合作测量了KIC11026764恒星释放光线亮度的变化,这颗被称为“贯索四”的恒星体积是太阳的两倍。该恒星距离地球4989万亿千米,它产生的“星震”就像一种乐器颤动一样,能够从表面至内核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6.
在浩瀚的水世界里,有一种三兢兢角.它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鱼巢“建筑师”。这种鱼的雄鱼在向雌鱼求婚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施工、建造一座坚实漂亮的“新房”,以招来雌鱼。三棘棘鱼的雄鱼成熟后,为了寻求配偶,就要精心建造“新房”,开辟产卵场所。’‘新房”的“地基”选择在水草空隙或岩石地带的坑洼间,这要求水深适度,并经常有水徐徐流动。选好了地点,雄鱼便像”建筑师”一样开始破土动工。它在备料时收集一些水草的根和茎以及其他植物屑片。然后,从自己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粘液,把所需的材料粘合在一起,再用嘴将材料衔来街去…  相似文献   

7.
杨茉 《科学之友》2006,(5):54-54
“击鼓”求爱在春天产卵期,雄性黑线鳕鼓起气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击鼓那样,以此引起雌鱼注意。当雌鱼被这种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鱼便会加快发声,直到这种声音成为一种嗡嗡声为止。如果有几条雄鱼同时向一条雌鱼求爱,那么,谁“击鼓”时间长,谁就会赢得雌鱼的爱情。婚前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科学家首次用新近发现的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纤维。为研究这种超导材料性能,研制组制成的第一根纤维直径为1/4~1毫米,长仅4厘米,他们表示能够制成更长的超导“电线”。这种超导材料纤维由铋钙铜氧化物制成,  相似文献   

9.
龙夫 《科学之友》2007,(2):30-31
古希腊神话中虚构的那些妖女的歌声,是古人对于那些不时由深海中传来的奇异的声音的惟一解释。那时,海洋的深处被视为一片永远寂静的国土,在里面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哑巴”。两千年过去了,人类学科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海洋声音学。人们于是知道,海一点也不“哑”,它能用千万种声音“讲话”:宏亮的、甜蜜的,甚至还有人耳根本听不见的。在每一个懂得这种语言的人听来,这种声音是在讲述一篇关于海洋深处生活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同根异命     
(一) 研究所里,人都到齐了,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惟一相同的是“繁忙”——忙得不可开交。人很多,却没有多大的声音——墙上的声音除杂器显然是被改进过了,效果不错。我走到凯茜身边,轻声问道:“怎么样了?”“一切顺利,先生。”她也像别人一样,忙。忙得顾不上抬头,只是开了口。  相似文献   

11.
鸟趣     
纺织能手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织布鸟",这种鸟筑巢很有意思.他们精心选择一些细草、柳树纤维等柔软的材料筑巢时,雄鸟在外,雌鸟在内,互相分别从里往外,用嘴将细草、柳树纤维穿来穿去,像梭子一样来回传递,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2.
一位有标准身高(165厘米)和体重(57.5千克)的中同男性“病人”,被一群身穿白大褂的人簇拥着推进了华西医科大学的一间放射室。放射机缓缓地从“病人”的头往下移动,屏幕上随之出现了头骨、腔穴,接着是心、肺、肝,最后是肠道。显示结果表明,这位“病人”身体健康,一切与常人无异。但“病人”还是被无情地抬上了另一台放射治疗机接受超剂量的“放射治疗”。接着,“病人”又被卸成八块,像拆积木一样被弄了个七零八落,穿白大褂的“医生”小心翼翼地从那一块块“人体”剖面上取出了不少米粒样大小的东西,放进了特殊仪器。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13.
据Bridgestone公司报导,该公司已开发出并商品化一种光导纤维,这种纤维不是用常用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的,而是采用硅橡胶制造的。通过这种光纤的传输强度随纤维的弯曲角度而变化,或随加在纤维上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建筑物将能“穿上”可变形而且能够产生能量的“外衣”,看起来就像是穿上了蓝色粗斜纹棉布。发展这种“外衣”的加拿大公司说,“外衣”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形状随意变形,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能产生太阳能的有效区域面积。发明者希望这种可创造能量的材料能使建筑师在设计复杂、有“曲线”的建筑物时,建筑物的表面仍然能够携带太阳能电池。我们可以想象有这么一天,像音响和手机电池这样的个人消费品可能也会利用“粗斜纹棉布———动力”来充电。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不一样的是,这种新式又价廉的材料并不是以刚硬的硅板为基础。实际上,它…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塑料材料,可以用于制成衣服,给穿戴者带来凉爽,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量消耗。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有机材料,可以被纺织成纤维。比起我们现在所穿的天然或者合成纤维所制成的衣物,由这种纤维制成的衣物可以更加高效地给身体降温并给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带来凉爽。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新型的纤维可以成为生活在热带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称 ,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能够自动成形的塑料可用作手术缝合线和医疗植入物。这种“智能”塑料由热塑性塑料聚合物制成 ,可被人体吸收 ,经设计后能够记忆一种特定的形状 ,当加热到体温时 ,它就会自动转化成所需的形状。参与该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说 ,这种塑料可用来制作植入物或骨钉 ,植入人体时比细线略粗一点。加热之后就会变成所需的植入物形状。由于该材料具有记忆功能 ,它能以一个松散线团的形式穿过切口。当被加热到体温时 ,材料“记起了”它设计好的形状和大小 ,然后收缩拉紧伤口。等伤…  相似文献   

17.
一种此前不为人知的苍白色食肉蛞蝓,日前在英国南威尔士一座花园中被发现。这种面目可憎的蛞蝓以蚯蚓为食,它吃蚯蚓就像吃意大利面条一样。生物学家分析,它很可能是通过进口的盆栽植物来到英国的。这种夜行掠食者拥有锋利的牙齿(见大图右下角所嵌小图),能够撕裂猎物的皮肤。在攻击猎物时,这种蛞蝓的体长可达13厘米。它一点一点地吞下猎物,当蚯蚓的一头仍然活着时,另一头则已被蛞蝓的牙齿切成肉酱。科学家之所以称它为“魔鬼蛞蝓”,是因为它模样恐怖,而且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8.
最黑的材料     
《世界科学》2008,(4):47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研制出最黑的材料。 物理学家把碳纳米管直立进行密集排列,使其像一层由碳纳米管所制成的地毯一样。这种新材料的反射率只有0.045%,比过去的纪录小了3倍。由于反射率做低,该材料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黑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动态点击     
新式人工手能模仿真手掌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灵巧的“人工手”,它上面安装了数个马达,能够模仿真正的手掌,完成许多复杂的动作。这种新式“人工手”内部装有小型的马达和电池,从而可以通过马达来控制手指完成指定的动作。假如再装上一种能够读取信号的芯片,将“人工手”与肌肉相连,就可以利用手臂肌肉的微小动作控制手腕的活动。南安普敦大学的医学家保罗·坎普尔介绍,他研究的“人工手”安装了6套马达及其附件设备,能让5个手指分开活动。这只“人工手”可以抓住圆球一样的物体;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夹紧一个物体,像用钥匙开门一样;可以…  相似文献   

20.
蜗牛在人们眼里总是慢的象征,形容速度、进展慢,人们常爱说“真是慢得像只蜗牛”。其实,根据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某些蜗牛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那么慢、那么落后。在进化方面,这些蜗牛前进的速度快得惊人,从这个角度上,完全可以说它们是飞速前进的蜗牛。一种进攻型海洋蜗牛就是飞速进化的动物。令科学家无比震惊的是它拥有世界上进化最快的基因。 锥形蜗牛的生存策略 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锥形蜗牛拥有足以毒死人的剧毒毒素。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托马斯说,观看有毒锥形蜗牛“钓鱼”的过程真是非常精彩:它躲在大石头下面,伸出它那长长软软的像蠕虫一样的吻在水中飘来荡去,饥饿的鱼会以为这是食物而被诱惑到这种蜗牛藏身之处,说时迟那时快,蜗牛会猛地向鱼刺出它那像鱼叉一样的“武器”──有刺的利齿,然后迅速射出毒素,鱼立即就会被毒得不能动弹而瘫倒,于是它便成了蜗牛的美餐。 虽然锥形蜗牛通常并不袭击人,但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仍然记录有30多起人被锥形蜗牛刺伤甚至毒死的案例。大多数锥形蜗牛是没有毒的,但也有一大种群的锥形蜗牛能分泌毒素。这种有毒蜗牛也被称作“一支烟蜗牛”,是指一旦人被它刺了以后,只需一支烟的功夫就会被毒死。 几十年来,托马斯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