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非开普敦最古老、最有名的纳尔逊山饭店里,有一批不领薪水也没有休假的“员工”,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吃”,而且吃的是垃圾。哇!这到底是什么特殊“员工”?答案是蚯蚓。纳尔逊山饭店养了成千上万的蚯蚓,专门用来处理垃圾,经济又实惠,可以说是另类的环保高招。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的动物有千千万,那么,在它们的活动中有没有行为准则呢? 这里,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些问题:鼹鼠同时发现了一只甲虫和一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究竟应该先捕食甲虫,还是先捕食蚯蚓?两只田鼠见了面,它们可以打上一架,可以和睦相处,也可以互不理睬、分道扬镳,它们又该怎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呢?像这类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在野生动物的生活中几乎比比皆是.它们是凭什么作出对自已有利的决定的呢?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动物有千千万,那么,在它们的活动中有没有行为准则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些问题:鼹鼠同时发现了一只甲虫和—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究竟应该先捕食甲虫,还是先捕食蚯蚓?两只田鼠见了面,它们可以打上—架,可以和睦相处,也可以互不理睬、分道扬镳,它们又该怎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呢?像这类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蚯蚓     
为什么雨水和震动会诱使蚯蚓乖乖地爬出洞,至今仍是一个谜。根据这个道理,海鸥和海龟很早就学会了以爪子拍打地面,一旦蚯蚓出洞,瞬间便葬身其腹。为什么新西兰克赖斯特氏吉飞机场灾祸频传,原来人们都认定是海鸥的罪过,是这些又肥又壮的飞鸟被吸进飞机的涡轮成为一颗颗"炸弹";现在细查,发现蚯蚓对灾难也负有责任,因为波音747客机的巨大震动声把蚯蚓们逼出地洞,吸引了大群大群的海鸥,有如此丰厚的美食,海鸥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动物千千万万,动物的眼睛更是各式各样.如蚯蚓没有眼睛,但它靠散布在皮肤上的感光细胞能感到光的强弱:如水蛭的身体里,感光细胞聚集成群,形成"眼点".  相似文献   

6.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叫“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千姿百态的蚯蚓家族生物学家统计,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在蚯蚓的家族中,有“巨人”,也有“侏儒”。南美洲蚯蚓属于一种大蚯蚓,体长达2100毫米,宽24毫米。我国的保宁环毛蚓体长700毫米,宽24毫米,体节有184节,看上去真像一条大蛇。而有些蚯蚓个儿很小,…  相似文献   

7.
蚯蚓体内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蚯蚓体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蚯蚓体内溶栓酶、抗氧化酶、抗菌肽、抗肿瘤成分、消化酶及溶血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增强:目标基因在抗衰老方面更加活跃 几年前,分子遗传学家马可·A·索菲亚的学生拿着一盘蚯蚓问过往行人他们认为这些蚯蚓有多大.多数人说,它们只有5天那么大.他们并不知道索菲亚已经修补了这些蚯蚓的基因.这些蠕动的生物的健康状况完全像刚出生5天的样子,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出生144天了--这是它们正常寿命的6倍.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水,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不能生存,但有些却能在没水的情况下生存。这些生物无水时,表面上象是干枯死亡了,但一旦获得水份,它们就会复活,而且丝毫没有损伤的痕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是一种糖“特利赫罗”的缘故。科学家在这些干枯的生物身上发现这种糖的含量很高。他们认为这种糖起了不使这些生物的细胞完全干枯的作用。一旦接触到水,水份就逐渐渗入细胞,并使细胞恢复生机。这个研究小组对一种小蚯蚓进行了研究。无水时它会变得十分干瘪,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水时又能复活。它在逐渐变干时会产生大量的这种糖。由于这种蚯蚓太小,科学家无法直接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10.
一条蚯蚓被切成若干段,每段都可再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否一段不完整的蚯蚓中就包含有一条完整蚯蚓的全部信息呢?  相似文献   

11.
酪蛋白平板法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金霞  赵晓瑜 《自然杂志》2004,26(3):184-185
根据蚯蚓纤溶酶能水解酪蛋白(Casein)的性质,建立了酪蛋白平板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的方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相比较,酪蛋白平板法具有铺板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23μg,而纤维蛋白平板法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53μg.  相似文献   

12.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就是"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  相似文献   

13.
天山冰川作用流域能-水-质平衡和水文流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尔泗 《科学通报》1993,38(10):925-925
本项研究基于1986—1989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开展的高山冰川作用流域气候、水文和冰川综合过程观测试验,探讨高山冰川区能-水-质平衡过程及其和水文流量形成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天山冰川消融和水文流量模型.该模型把气候变量和冰川作用流域的物理过程联系起来,而又把该过程和径流的形成联系起来。将常规气象要素输入模型,经过流域响应模拟,再模拟计算出流域出口处的逐日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4.
爱不释"身"型 澳大利亚的袋鼠妈妈是天生的"慈母",作为有袋目动物的杰出代表,它特殊的身体构造为小袋鼠提供了世界上最温暖、最柔软的摇篮. 袋鼠通常怀孕40天左右产小仔.刚生下来的小袋鼠没有发育完全,还没有人的小手指粗,像一段蚯蚓似的蠕动着.为了能让小袋鼠爬进育儿袋里,母袋鼠半仰着身子,尾巴从两腿之间伸出来,用舌头从尾巴根部向着育儿袋方向舔出一条潮湿的"小路".  相似文献   

15.
“这就是蚓螈,一种如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然而,恐龙在几千万年前就死光了,蚓螈却还隐秘地生活在地球上”,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着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在若干记者的好奇目光中,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这句话,笑着说:“它们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不过,你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嘴巴,有眼睛.它们还吃蚯蚓呢.”  相似文献   

16.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10):10-1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授粉昆虫正在减少,授粉昆虫数量的减少明显影响了生态系统稳定、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没有小小的昆虫,我们会失去农业命脉所依赖的大部分授粉服务;没有蚯蚓,有机物质在土壤中传播的过程就会中断;没有虾、蟹及鱿鱼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人类就会失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一种此前不为人知的苍白色食肉蛞蝓,日前在英国南威尔士一座花园中被发现。这种面目可憎的蛞蝓以蚯蚓为食,它吃蚯蚓就像吃意大利面条一样。生物学家分析,它很可能是通过进口的盆栽植物来到英国的。这种夜行掠食者拥有锋利的牙齿(见大图右下角所嵌小图),能够撕裂猎物的皮肤。在攻击猎物时,这种蛞蝓的体长可达13厘米。它一点一点地吞下猎物,当蚯蚓的一头仍然活着时,另一头则已被蛞蝓的牙齿切成肉酱。科学家之所以称它为“魔鬼蛞蝓”,是因为它模样恐怖,而且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8.
爱不释"身"型澳大利亚的袋鼠妈妈是天生的"慈母",作为有袋目动物的杰出代表,它特殊的身体构造为小袋鼠提供了世界上最温暖、最柔软的摇篮。袋鼠通常怀孕40天左右产小仔。刚生下来的小袋鼠没有发育完全,还没有人的小手指粗,像一段蚯蚓似的蠕动着。  相似文献   

19.
张仁 《科学通报》2009,54(5):674-674
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是一个整体.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泥沙, 流域环境决定着进入河流的水沙条件, 而水沙条件变化又进一步影响河床演变过程. 以前泥沙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河流输沙与冲淤上, 而对流域面上的侵蚀产沙重视不够. 河流来水来沙条件是通过流域水土流失研究以及利用原型观测和经验方法得出的. 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至今还处于小流域的经验估算阶段. 因此, 加强流域泥沙研究, 从根本上揭示流域产流产沙与河床演变及江河治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钱宁院士最早开展流域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关系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 他通过观察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淤积现象, 认识到黄土高原粗泥沙来源对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升起主要作用, 并初步划分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来源区的范围, 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本人在黄河综合治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承担了“拦减粗泥沙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影响”的课题, 对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土壤侵蚀和输沙特性开展研究, 揭示了来水来沙减少对下游河床冲淤和演变的影响规律. 这些成果是基于对水文资料分析和河流水沙模型计算得出的, 但也需要从流域泥沙角度深入研究河流来水来沙与河床演变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9,(1):6-6
最近,科学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现了几种“超级蚯蚓”,这些蚯蚓竟然能消化铅、锌和铜等重金属。它们以当地废弃矿场的重金属废料为大餐,这些重金属经蚯蚓消化并排泄后变得易于被植物吸收。如果割掉这些植物,就能净化当地的土壤。DNA检测发现,重金属似乎还促进了这些“超级蚯蚓”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