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测定了PMTA、MBO、MBI的普通拉曼光普(NRS),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研究了几种唑系缓蚀剂防止银器文物变色的表面成膜过程,复合缓蚀剂组分与银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其防变色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MTA、BMI和MBO与银表面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由于杂环结构的差异,不同缓蚀剂在银表面上呈现不同的吸附取向,形成了更为致密密的防变色保护膜。在成膜溶液中,pH值较小时有利于缓蚀剂吸附,处理时间不少于120min。成膜溶液和含缓蚀剂的硫化钠溶液中,银电极阴极极化时(外加阴极电位≤600mV的测试范围内),复合缓蚀剂的SERS响应均随电位负荷而增强,表明其可有效防止银在腐蚀介质中的变色行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按正交法设计的紫外光照曝露等加速大气腐蚀实验 ,研究了用于防止银变色的唑系复合缓蚀剂成膜处理的工艺 ,并评定其对模拟文物银试片的防变色性能。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Nyquist图 ,讨论了防变色作用的电化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缓蚀剂 PMTA、MBI和 MBO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银试片在 5 0°C、p H 3.0、组分 MBO∶ PMTA∶ MBI为 1∶ 1 .7∶ 3(摩尔比 )、复合缓蚀剂浓度为 0 .0 1 89mol/L的溶液中 4h成膜处理后 ,经 48h硫华气氛和 36h紫外光曝露腐蚀实验 ,无色斑出现 ,表明缓蚀膜明显地提高了银试片的抗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按正交法设计的紫外光照曝露等加速大气腐蚀实验,研究了用于防止银变色的唑系复合缓蚀剂成膜处理的工艺,并评定其对模拟文物银或试片的防变色性能。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Nyquist图,讨论了防变色作用的电化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PMTA、MBI和MBO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银试片在50℃、pH3.0、组分MBO:PMTA:MBI为1:1.7:3(摩尔比)、复合缓蚀剂浓度为0.0189mol/L的溶液中4h成膜处理后,经48h硫华气氛和36h紫外光曝露腐蚀实验,无色斑出现,表明缓蚀膜明显地提高了银试片的抗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维生素M(VM)的FT-拉曼光谱及其在银溶胶衬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归属了各拉曼特征谱带;考察了不同pH值对VM在银表面的吸附状态和SER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M在银表面的吸附发生在COO-基团,并且VM分子的C=O与银发生电荷转移后形成负离子自由基,碳氧双键打开,同时受VM分子吸附在银胶表面的影响,苯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扰动。以维生素M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1337cm-1处的峰强度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求得线性回归方程Y=5.142E-2 330×X,在1.0×10-5~1.0×10-4mol.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测限为5.0×10-6mol.L-1.结果表明,维生素M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峰数量少,灵敏度高,是定量分析痕量维生素M的很好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SERS技术研究VM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Johin-Yvon U-1000型显微拉曼光谱仪对一种新合成的缓蚀剂在金、银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金、银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这种缓蚀剂以S-Me键倾斜地吸附于金、银溶胶表面,与金、银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单分子膜,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分子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银表面上PVP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PVP分子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及该分子在活性衬底银镜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并对它的拉曼特征谱带进行了初步的指认.通过对比PVP的常规拉曼光谱和SERS谱,发现PVP分子是通过杂五环和羰基同衬底银表面吸附的且PVP分子与银原子之间存在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7.
利用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FT SERS)研究了萘酚绿B(NG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在银胶体系中, NGB分子1436,1358~1333,1080~1043,987,672 cm-1等处的拉曼信号有较显著的增强, 表明NGB以萘环吸附到银胶粒子的表面. 加入ctDNA之后, NGB分子的部分SERS带发生位移, 或强度进一步增加, 部分SERS带信号趋于消失, 说明NGB分子可能以静电力作用键合到DNA沟槽和通过插入作用等两种不同的模式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研究了4-二甲胺基偶氮苯的SERS光谱,对其拉曼峰进行了指认,并得出了它是以二甲胺基吸附于银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的毗啶等四种喇曼活性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的实验研究工作及所得到的 SERS 光谱。研究了电极表面增强效应的淬灭、保存和再生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对喇曼活性分子的喇曼光谱表面增强效应有较大影响,电极的外加电位对表面增强效应也有较大影响。最后,对SERS 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起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上测量了糠醛分子(Fu)的正常拉曼谱(NRS),同时又运用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糠醛分子的振动光谱,计算时采用了B3LYP混合泛函和6-31G基函数组,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符合了实验测量结果。还报告了糠醛分子在固态银纳米颗粒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最后对糠醛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可能吸附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adsorption model of molecules or ions on substrat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present the findings of our research work with regard to the potential dependence of the SERS spectra for 4, 4' -bipyridine (bpy) on the silver electrode and the adsorption model for bpy adsorbed on the silver electrode surface. We find the intensities of the SERS spectra with all Raman shifts can be changed by changing the applied potentiat and reach maxima when the applied potential is ca. -0.70 V (Vs. SCE).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pyridine ring of bpy adsorbs directly on the silver electrode surface via the N-atom.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上获得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常规拉曼散射(Normal Raman Scattering,NRS)光谱以及其吸附在Ag纳米颗粒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C、H、O)和LANL2DZ(Ag)基组水平上对SA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并计算了SA分子的NRS光谱以及其吸附在Ag纳米颗粒上两种不同构型体系的SERS光谱.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对比,发现SA分子通过羧基吸附构型比羧基与羟基共同吸附构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更好.最后,利用Gauss View可视化软件对其振动模式进行了详细指认.经分析得出:在银溶胶中,SA分子是通过羧基倾斜地吸附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栗黄枯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abala vishnou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的病毒粒子蛋白(Virion Protein),简称TV—NPV—VP,在不同pH值条件下于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将TV—NPV—VP在中pH值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谱)与它的一般拉曼光谱(OR谱)作了比较分析。样品在不同pH值条件的SER谱反映了其不同的吸附特征,说明分子的表面几何状态随pH值的不同而改变.TV—NPV—VP和银胶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增强机理具有短程特征.  相似文献   

14.
The molecular orientations ofp-nitrobenzoic acid (PNBA) on the surfac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 mirro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and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the mixed system of silver colloid/PNBA/ethanol, the orientation of PNBA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silver mirror was observed, and it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cooperation effect of the adsorption to surface active sites on silv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aqueous molecules. This result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tudying surface-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 technique used in this note is feasible to get the SERS spectra of some molecules insoluble in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环腺苷酸和腺苷酸在电极上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激光拉曼光谱方法对环腺苷酸和腺苷酸在银电极和金电极上的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粗糙的银电极和金电极上都可以获得环腺苷酸和腺苷酸的增强拉曼光谱,并探讨了拉曼峰强度与电解电位、电极材料及激光照射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试验中银镜制备的一种新方法.本法制镜无需加热,在室温下即可进行,还原液与银氨溶液的用量比适应范围比较宽,吸附效果好且对分析结果无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形貌特征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通过在不同表面形貌的生长基底(利用酸刻蚀和碱刻蚀处理所得)上生长银枝晶,实现银枝晶分枝密度的调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三种银枝晶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从银枝晶生长机理入手,分析了银枝晶生长过程及其生长过程中硅基底表面结构产生的影响。以R6 G的低浓度水溶液作为被探测物质,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器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建立了相邻银枝晶分枝间隙距离与“活性热点”分布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实验工作主要为新样品和新电极材料的研究,SERS光谱的应用研究也在逐步展开,银电极表面吸附吡啶、六氢吡啶、硫脲和硫氰酸钠分子(离子)的SERS光谱研究已有报道,实验研究给出影响SERS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因素较多。本文就苯甲酸 KCl水溶液系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获得的银电极表面吸附苯甲酸根离子的SERS光谱作简单介绍。一、样品配制和银电极预处理  相似文献   

19.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技术,但制备高活性和低成本的SERS基底仍然是一大挑战.采用低成本的商业数字视频光盘(DVD)作为载体,用电化学技术原位合成金-银(Ag-Au)复合纳米结构作为SERS基底.通过电化学粗糙化技术,无需添加硝酸银(AgNO3)和四氯金酸(HAuCl4)前驱体溶液,就可以在DVD光盘上的沟槽状金银反射层表面上得到Ag-Au轨道团簇形态.经过一系列表征和优化,研究了Ag-Au复合纳米结构的SERS性能.结果表明:这种DVD衍生的SERS基底对不同的拉曼探针分子均表现出优异的增强性能、高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88%)和出色的稳定性.这种简便高效的制备方法以及较高的SERS活性,使得DVD衍生的SERS基底成为开发便捷和一次性传感平台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