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笑对死亡     
人世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是走向死亡的起点,死是生的最后终结。人生只有两极:生与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都希望长寿,甚至想长生不老,秦始皇就是如此。他派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长生不老药,后来听说东瀛扶桑有,竟派三  相似文献   

2.
您听说过"息、壤"的上古神话吗?传说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受命治理天下的洪水,但效果不甚理想。有一天他从天帝那里偷了一件宝贝以湮灭洪水,结果天帝派祝融去杀鲧。死之前,鲧把腹部剖开,生出了大禹。于是,大禹就拿着这件宝贝继续治水。这个宝贝就是"息壤",一种可以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也有类似于"息壤"的东西——干细胞。它的存在和发现,有望让人类"长生不老"的终极梦想靠近现实。"当然,万物有生必有死,绝对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以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3.
吴再丰 《科技潮》2001,(6):50-51
人类自有社会以来,不论是帝王贵族还是高贾富豪,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都想长生不老。古代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去海外寻觅长生不老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但是,自然界中生物自然寿命长短与生物物种在漫长的进化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遗传特性密切相关,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极限。那么,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奇闻怪事》2013,(9):8-9
江苏如皋是个有名的长寿之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很常见。据统计,这里的百岁老人多达251名。在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丹,没想到徐福在海上遇到了狂风大浪,找来的长生不老仙丹全撒在了如皋,从此这里的水土有了一种灵气,长寿老人就特别多。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而长生不老的人特别多,那么真有这种"不老仙丹"吗?据悉,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两种不同的阐明,一种说是劳动,另一种则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文章试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说法的梳理,认为前者是从生物学角度揭示人的本质问题,后者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揭示人的本质问题,二者殊途同归,从不同的视域来说明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过中年就逐渐开始衰老,这是不可抗拒的人生规律。古往今来,许多帝王苦于人生短暂,总是千方百计探求长生不老之术,然而终不尽人意,未获永生。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虽不能永生,其寿命日见延长,正是“人过七十不稀奇”。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比例大增,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说人是一种动物,这是事实.人在构造上是哺乳类中的一种,生活上的许多方面都得服从生物学规律.但如果把人简单地看做只是一种动物,这就不妥了."只是"的提法与事实也不符合.另一极端论点是主张人是超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完全不服从生物学规律.这个论点过去曾在苏联流行一时,认为这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已知的已达二百万余种),种类纷繁,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又各自具有一些独特的化学性质;从一种有机化合物转变成另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途径、机理又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觉得这门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本质不易掌握、特別难记.无怪有人戏称有机化学为有“记”化学了,这说明了记忆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9.
美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观的,才能构成对象化,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去创造,将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就能创造美,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实现出来,变成美的形象,就是对象化。毽球运动的课题是毽球,人将自己的力量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毽球运动的美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0.
潘冬子 《科技信息》2009,(18):208-208
美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观的,才能构成对象化,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去创造,将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就能创造美,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实现出来,变成美的形象,就是对象化。毽球运动的课题是毽球,人将自己的力量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毽球运动的美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当代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各种混乱表述的学理分析,试图提出一种讨论美学问题的本体论语境.认为"美的本质"在其原始发生过程中从属于"人的本质",因而可以把美的起源问题放到哲学中去研究;另一方面则应把美的"本质论"问题与它划分开采,这也就是美学本体论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宁梅 《科技信息》2012,(26):284-284
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在改善人的情绪状态、消除疲劳、治疗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下降,体育研究过多集中在学科规律、体育产业、体育体制等方面时,我们有必要回归体育的本质,对体育的基本功能"强身健体、调节情绪"进一步加深认识。借助体育这一手段为促进人的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到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去,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飞跃。这正是毛主席对于科学发展规律的概括。基础理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习,一种是从专门的学科去作系统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一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的。比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本质探     
在任何一种课程改革中,教学实施都将成为其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那么,对教学本质的思考也成了重点所在.而一定的教学本质观首先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这一基础上的,教育应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关注其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和社会存在的人的协同发展.与此相应,教学本质亦应在关注主体间性的哲学思考之上,走向对话性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说得简单点,语感就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所谓直觉,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指的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由于直觉是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一种心理过程.因而直觉具有层次性,所以,语感也就有层次之分.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审美(中心主旨)趋向.这就是直觉的表现,也即顿悟.  相似文献   

16.
<正>英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但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规律.要是能掌握些规律,对于英语学习者去理解和使用它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本文拟从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这一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拙知浅见,以求正于方家.英语中不少普通名词是由专有名词演变而来,这个过程称为换称(antonomasia)即词原先为专有名词的指称转为普通名词的指称.如(braille)盲文一词原是法国人布莱叶(Louis Braille)的姓氏,他在三岁时双目失明,一度专攻音乐,1826年起为盲人教书,1829年创造了一种供盲人书写,  相似文献   

17.
唐僧不是肉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书中的妖魔鬼怪对唐僧肉垂涎三尺,是啊,吃一口能长生不老,那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十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律是事物内部普遍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办公自动化是新兴事物,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回顾我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个中滋味,相信凡是过来人都有不少切身 体会.这里不惮浅陋,推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十大关系”供诸君斧正,同时也希望能作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今后的系统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人在实践中构成自身,那么这个构成性的实践不仅是人与自然的交道,同时也是人与人(社会)的交往。如果说“自然技术”意味着技术理解的一种可能性,是以“人与自然”为基础,那么在“人与人(社会)”的概念中则蕴含着另一种技术理解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被描述为“社会技术”。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分析这一技术,深入理解社会技术的本质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化学中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的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