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发生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日本外务相重光葵访问美国的事情。重光葵访问美国的要求,是日本政府在四月一日向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提出的。日本希望重光葵能在四月上旬到华盛顿和杜勒斯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一、向美国政府“解释”日本政府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包括日本希望和中国扩大贸易的意图;二、削减日本对美  相似文献   

2.
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和美国总统里根于5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这是自1951年旧金山媾和以来第23次两国首脑会谈。东京报刊评论认为,经过30年的历史演变,日美关系已迎来“巨大的转折”,“迈进了新阶段”。美国舆论也认为会谈结果不仅对今后日美双边关系,而且在国际上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次宣布“同盟关系”人们知道,日美关系在迄今以前相当长的时期中,虽然不能不受重大国际问题的影响,但主要是被当作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来看待的。根据日美安全条约,日本承担其本国防卫,同时在“共同防御”下接受美国的“军事保护”。这个关系的实质,随着美国经济的停滞不振和日本经济实力的相对增长而逐渐有所变化。它经过一个日本对美国“依附”、“协调”、“经济竞争”以至“战略合作”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细川首相于2月中旬肩负重任,首次出访美国。美日两国首脑就多方面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在有的问题上比较融洽,但在最主要的议题——美日贸易问题上却谈崩了。崩在美国坚持要日本接受用以衡量日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数值指标”,而日本方面坚决不接受,大声对美国说“不”。这样,过去美国坚持施压、日本被迫让步的“模式”,在这次美日首脑会谈中没有能够行得通。  相似文献   

4.
美国霸占冲绳是目前形成远东紧张局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在冲绳修建导弹基地,使冲绳成为它在远东的永久性侵略跳板,美国军事当局不仅加紧步骤强征冲绳的土地,而且日益露骨地加强对冲绳的军事殖民统治,充分暴露了美国要长期霸占冲绳的野心。从7月1日起,随着远东美军司令部的撤销,美国在冲绳设立了“高级专员”,这不啻是长期占领冲绳的宣言。在这以前,6月21日在华盛顿发表的美日会谈公报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再次强调,只要远东还存在“紧张局势”,美国在琉球群岛就“有必要继续保持现状”,而对于日本在这些岛屿的地位则只承认它握有“残存的主权”。在这次会谈中,美国连日本首相岸信介所提出的归还冲绳行政权的最低要求也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要示增加防卫费用的真相 3月,我作为外务大臣访问了美国。国会已在讨论防卫问题,另外还有伊朗、阿富汗问题。我觉得需要同美国政府领导人直接会谈,交换意见。3月19日从日本出发访美,同国务卿万斯会谈,并且共进午餐;直接用英语谈了三个半小时,对于日美之间的主要问题,几乎都谈到了。后来又同国防部长布朗会谈了一小时。布朗部长提出要求,希望日本的防卫能力有“扎实和明显”的增强。在最近的国防争论中,有人说美国对日本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对日本国内舆论是十分清楚的,它的要求也是有分寸的。说到具体数字,不过是希望防卫厅的“中期业务计划”提前一年于1983年完成。完成这个“中期业务计划”时,防卫费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我同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肯尼迪于本月16、17两日访问了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他打着“争取进步联盟”的招牌,说此行是为了“加速西半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为了策划对古巴的新的侵略而去的。在华盛顿宣布这次“访问”的前不久,美国  相似文献   

7.
在菲律宾国内的一片反美声中,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尔到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天(10月5日和6日)的国事访问,同美国总统约翰逊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大肆渲染,说这次访问和会谈“反映了菲律宾和美国若干年来存在的特殊友谊和合作的精神”。但是,来自马尼拉的反应却迥然不同。《马尼拉时报》尖锐地指出,这次访问对菲律宾人没有什么好处;它“纯粹是给美国的竞选宣传帮忙。根本谈不上获得了成就或讨论了实质问题”。《马尼拉纪事报》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联合公报“是为在菲律宾的美国人发表的”,“大部分菲律宾人都感到很不自在”。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自11月16日至30日先后访问了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和泰国。池田这次访问东南亚,是继箱根会谈之后,美日垄断资本进一步勾结的发展。在箱根会谈时,美国代表要求日本在亚洲外交、安全和经济方面“多负一些责任”。显然池田东南亚之行,就是推行这个美日“合作”和日本“多负一些责任”的一个步骤。东南亚从来就是日本“南进”的目标。日本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上有所恢复以来,从未忘怀东南亚,一直多方通过贸易、贷款、  相似文献   

9.
国际札记     
「最沉重的一拳」帝国主义者一直在不惜采取一切卑鄙手段来挑拨中苏两国的关系,美国宣传机关不是说「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就是瞎(?)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是所谓苏联的「侵略」,他们甚至还妄图把苏联从各方面给予我们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巨大的慷慨援助也硬说成是「侵略」和「控制」,并说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有「摩擦」。但是现在,中苏会谈公报就在这方面重重地给他们迎头一棒。合众社在中苏会谈公报发表后的第二天从伦敦发出的一条电讯承认:「苏联最近的、也是最沉重的一拳是昨天晚上打出来的。」就是这一「拳」,使他们在中苏两国会谈公报和同时发表的几个重要文件面前,不得不可耻地自打嘴巴,承认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纽约时报」十月十三日刊载记者施密特的华盛顿电讯说:  相似文献   

10.
美日重建冷战后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克林顿顺访韩国后,于4月16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两国首脑会谈后发表了一份酝酿已久的“联合宣言”。美国驻日大使蒙代尔称,这次首脑会谈也许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克林顿这次出访不仅重新确认了“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基本框架,而且有可能对美日两国面  相似文献   

11.
时事概览     
正波兰总统到访华盛顿,重提要美国在波兰设立永久军事基地9月18日,波兰总统杜达到访华盛顿,在当天下午于白宫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他表示在与特朗普的会谈中提及,希望能在波兰境内建立美军永久基地。波兰方面可以将基地命名为"特朗普堡"。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说,美方正从对两国的军事保护与建造成本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2.
一月二十九日到二月五日,邓小平副总理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邓副总理与卡特总统进行了友好诚挚的、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会谈。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华国锋总理和卡特总统都接受了邀请,将进行互访。邓副总理还先后在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软和西雅图等城市进行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3.
集中代表日本卖国垄断资本的岸信介政府,不顾日本人民的坚决反对,悍然决定1月19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政府签订新的日美“安全条约”——“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互相合作并保障安全条约”。这是岸信介在1957年6月访美时同艾森豪威尔发表的公报中所叫嚣的建立日美关系“新时代”的根本支柱,是日本继1951年9月吉田础  相似文献   

14.
1985年4月15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遇刺身死一百二十周年。他是在耶稣殉难日倒下的,不过他并没有向人们许诺天国虚幻的精神安慰,而是现实地为奴隶们打开枷锁,为开拓者铺平了致富的道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被美国人民称为“合众国之父”,是新时代国家领导者的楷模。在世界人民心中,他的名字也是与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斯坦顿所说:“他是属于一切时代的”。马克思曾高度评价林肯总统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一张新牌——“禁飞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曾在7月份扬言,对萨达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时隔1个月,“考验”果然来了。在经过几番舆论宣传和警告之后,布什于8月26日宣布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禁飞区”的计划。英国《独立报》评论说,这是“勒紧捆住萨达姆的绳索”。海湾地区局势再度紧张。机会来了当7月底伊拉克农业部大楼核查风波暂告平息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贝克正在华盛顿同伊拉克反对派代表团进行会谈。代表团中有两名什叶派领导人。他们在美国游说,讲述萨达姆如何正在南部残酷镇压什叶派穆斯林。美国官员对伊拉克反对派说,美国准备对遭到伊拉克武装部队空袭和地面进攻的什叶派穆斯林居住地区提供保护。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更进一步透露说,美国准备要求安理会授权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伊拉克政府对什叶派的镇压。  相似文献   

16.
3月11-13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美国作了为期5天的访问。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敦促美国发挥积极作用,采取新步骤,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一是争取美国增加对埃及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也就是他和美国总统里根、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财政部长贝克等人进行会谈的主题。访问的结果表明,在中东和平进程上,里根没有接受穆巴拉克的建议,而在增加援助上,美国未能满足埃及的要求。尽管如此,穆巴拉克说,他对会谈“没有感到失望”,认为会谈还是“非常富有建设性,非常有益的”。穆巴拉克总统这次访美是他第五次访美。埃及对这次访美是十分重视并作了充分准备的。在穆巴拉克访美以前,埃及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埃及与多数  相似文献   

17.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于2月21日至3月3日到苏联去进行了十天的访问。陪同他前去访问莫斯科的英国代表团团员包括外交大臣劳埃德,外交部首席副次官迪安和外交部助理次官墨莱、奥尼尔和安东尼·朗博耳德,内阁秘书布鲁克,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侯普、北部司司长布赖姆劳,贸易部负责人荷南以及英首相的私人随员等共三十人。麦克米伦抵莫斯科后,受到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访问期间,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谈,并且访问了基辅和列宁格勒。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于3月3日结束,并且发表了公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于苏英会谈公报都表示欢迎。麦克米伦的访苏是为大家所注意的一件大事。英国首相在这个时候对苏联进行战后十四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     
麦克纳马拉南越之行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偕同一大批美国军政要员,于3月6日午夜匆匆赶赴西贡。3月12日,这一帮人马又急忙赶回了华盛顿。麦克纳马拉之流仓皇奔波于华盛顿—西贡之间,为的是要解决约翰逊政府“头等头痛”的南越问题。麦克纳马拉南越之行的具体任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二点:一是判断那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二是断定美国还要采取什么更多的行动。其实,南越局势早已羊明。美国合众国际社说得很清楚:麦克纳马拉日益频繁的访问,“一直是”南越“不断恶化的局势的晴雨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     
在东风继续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力量超过帝国主义势力,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势力,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出席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了会谈。会谈发表的公报说:“会议参加者一致确认,国际事态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发展的整个过程,完全证实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于1957年11月在莫斯科通过的两个宣言的各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论点的正确性。”公报又说:“会议参加者确认自己忠实于两个宣言的各项原则,认为两个宣言是现代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宪章,是它们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纲领。”  相似文献   

20.
“马歇尔计划”本来是美国在二次大战后“援助”欧洲穷朋友的,如今一些爱说俏皮话的美国人把一项拟议中的计划,叫做“日本的马歇尔计划”,而美国成了“援助”对象。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一个美籍日裔实业家,据他说,日本的大企业主也许愿意向美国提供100—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