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湿地科学是由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融汇的边缘交叉科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成演化规律及保护与利用的科学.中国湿地研究最早起步于全国范围内沼泽和泥炭资源的综合考察,目前则更多在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滨河口湿地、海岸红树林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方面开展了基于生态过程的研究工作,在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系统综合研究、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恢复及工程湿地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未来我国湿地研究还要进一步界定湿地的科学概念,建立完善的湿地学科体系;加强湿地水、土、生物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强化湿地生态水文、湿地对全球变化影响与响应、退化湿地恢复的理论、技术与途径研究;开展湿地保护、管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湿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西安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环境的变迁,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及湿地在西安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经过对遥感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场测量和人工调绘,系统分析研究西安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功能等基本状况.结果首次对西安湿地进行了分类,查明西安地区湿地面积为900.9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9%,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822.0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91.24%,人工湿地面积为78.91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8.76%.结论天然湿地面积每年以0.83%速度减少,天然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湿地资源在逐年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衰退,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地区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地球之肾,也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时湿地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日渐加剧,其中,黄河中下游小浪底大坝的建设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区域水文水资源的现状,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多种干扰之下湿地的保护与恢复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河南沿黄湿地为例,从景观格局变化、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入手,评述人为干扰影响下湿地变化特征,探讨了湿地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湿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环境特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安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环境特征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基于湿地特征功能重要性的研究多,湿地演化过程机理研究较少;湿地单因素研究较多,湿地多因素耦合研究少。结合国际国内湿地科学发展和安庆湿地研究现状,今后安庆湿地研究应侧重于气候变化与湿地响应、湿地退化与机制、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湿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环境特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安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环境特征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基于湿地特征功能重要性的研究多,湿地演化过程机理研究较少;湿地单因素研究较多,湿地多因素耦合研究少。结合国际国内湿地科学发展和安庆湿地研究现状,今后安庆湿地研究应侧重于气候变化与湿地响应、湿地退化与机制、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曹淑莲 《科技信息》2009,(27):I0391-I0391
本文简要介绍中国湿地的资源状况,湿地保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研究,搞好国际间的合作,坚持走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能够把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为能够被生物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土壤酶的分解作用普遍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的限制性步骤,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时空格局、影响酶活性的环境因子、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湿地净化功能中的意义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强调应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土壤酶的作用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原因是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制定利用与保护湿地政策的关键.采用ERDAS、ArcGIS等软件对1991年、2005年7月的湖北斧头湖区遥感影像图进行解泽,确定斧头湖湿地类型现状,描述湿地类型动态变换.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湿地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其中湖泊及滩地面积缩减较为严重;(2)研究区内居民点面积处于加速扩张过程,是湿地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3)研究期内不同湿地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人工湿地类型双向动态变化较为明显,湖区湿地受人为干扰较严重.长江水位变化及长江入湖口堵塞是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围湖造田与精养鱼池扩建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西安浐河下游地区进行的湿地恢复工程,调查研究湿地恢复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湿地水文水质特性,为中国西北地区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获得水文资料和湿地恢复区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湿地恢复区的水文水质变化情况.结果 湿地水文过程受到浐河径流特性的影响,需要工程清淤措施来调控补给水源,湿地出水流量6×106 m3/y,湿地水位在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阶段性涨落变化的趋势;湿地对浐河水质改善明显,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6项监测指标从原来的V类或劣V类水质改善达到或接近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结论 以浐河为水源,将分布在河道外侧的采砂坑重建为湖泊湿地的方案可行,在恢复湿地地表径流的基础上,湖泊湿地得以重建,恢复区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为西北地区的湿地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杭州湾湿地是华东重要湿地之一,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介绍杭州湾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指出当前杭州湾湿地保护中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天然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建议加强湿地立法,建立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大九湖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不可多得的亚高山沼泽泥炭湿地,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建国以来,大九湖湿地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发,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遥感为主要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恢复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中游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影响,长江中游湿地生态呈现恶化趋势,江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必须大力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采取积极的生态恢复措施,据此,提出了长江中游湿地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南海湿地生态环境,提出一种新的南海湿地生态长效补水优化控制方法。针对包头市南海湿地景区,依据圣维南方程组建立水动力模型,通过双扫法完成数值计算,构造水量及水质模型。求出各网格的水位和水流变化情况,将质量守恒方程与动量方程作为依据进行补水,保证补水后南海湿地符合质量守恒方程,实现南海湿地生态长效补水优化控制。对其进行离散处理,通过有效差分法中的追赶法对组成不同网格的方程组进行计算。在求解的过程中,若对流过程占主导,则求解过程中采用高阶空间离散较为合适。若扩散过程占主导,则采用低阶空间离散。选择控制点,研究水质变化情况、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发现所提方法能够改善水质及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的一种主要生态系统,其储存碳的功能对全球碳的循环和平衡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湿地碳固存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已有一定研究,但对不同湿地恢复方式对碳固存影响的研究较薄弱,而恢复湿地的固碳功能是湿地碳研究和保护的前提。本文基于文献调研,从湿地碳固存的含义、湿地恢复与其他自然因素对碳固存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恢复对碳固存影响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趋势,为湿地碳固存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泊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碳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湖泊湿地退化等限制了其碳汇功能的发挥。笔者梳理了我国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与成因,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环境污染对湖泊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总结了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增汇途径:①通过水环境修复技术去除内源和外源污染物、提升湖泊湿地水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途径提高湿地植物和土壤碳储量;②生物修复可直接提高植物碳储量,进而通过植源碳的输入和微生物作用等过程提高土壤/沉积物碳储量。水文修复和生境修复技术可为生物修复营造有利的水位和生境条件。未来应强化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其碳库的协同关系及机理、水质特征对湖泊湿地碳演化规律的影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饱和度和碳汇计量核准系统的研究等,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概括了洪湖湿地所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江湖(河)关系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分析了变化环境对洪湖湿地的影响及洪湖湿地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恢复对策和建议,以便能够为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Mapping wetland changes in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8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ed by substantial field investigation in 2009.Based on these maps,we analyzed the 2008 wet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d wetland changes and their drivers over the past 30 years.(i) There were about 324097 km 2 of wetlands in 2008,for which inland marshes or swamps were the most common wetland type (35%),with lakes (26%) second.Most of the wetlands were in Heilongjiang,Inner Mongolia,Qinghai and Tibet,occupying about 55% of the national wetland area.(ii) From 1978 to 2008,China’s wetland area continually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y about 33%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wetland map.This wa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increase in artificial wetlands,which increased by about 122%.Inland marshes accounted for the main loss of total wetlands from 1978 to 2000.From 2000 through 2008,riverine and lacustrine wetlands constituted the main wetland loss.Fortunately however,the rate of wetland loss decreased from 5523 to 831 km 2 /a.(iii) The change ratio of lost natural wetlands (including inland and coastal wetlands) to non-wetlands has decreased slight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From 1978 to 1990,nearly all natural wetlands (98%) lost were transformed into non-wetlands.However,the ratio declined to 86% from 1990 to 2000,and to 77% from 2000 to 2008.(iv) All Chinese provinc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atterns of wetland changes,which could relate to the driving forces of such changes.Tibe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other provinces,as it was one representative example in which there was a net wetland increase,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nd decreased human activity since 1990.Incre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considerable wetland loss in most eastern provinces,and artificial wetland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湿地破坏严重,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缺少中央立法、湿地内涵与外延不明确等,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