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为了分析某一微型轿车的操纵稳定性,在Adams/car中建立某微型轿车多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转向盘角阶跃、稳态回转、转向盘角脉冲、蛇形仿真试验,输出主要评价参数的曲线,分析其操纵稳定性,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应用Matlab软件的语言和图形功能,在频域和时域内对二自由度车辆多状态变量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低速时,车辆动态特性呈过阻尼状态;高速时,呈欠阻尼状态,各状态量响应在工作频带内出现谐振,恶化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软件仿真,研究某型大吨位矿用自卸车分别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表征操纵稳定性的各状态参量的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情况.计算前、后轮胎,悬架系统等主要结构参数变化时,车辆各状态参量的响应情况,得出这些结构参数对矿用自卸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具体车型分析影响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ADAMS软件的多功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且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文章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多功能车(MPV)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环境模式下对表征车辆操纵稳定性能的时域响应与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仿真,为改进、优化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操纵稳定性是是现代高速汽车行驶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车的行驶稳定性以及驾驶安全性。该文在Adams创建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选取操稳工况及评价指标、最终进行敏感因素分析以及多目标协同优化,为整车数字样机正向开发提供参考,为正向设计及物理样机调教提供重要指导。通过对牵引车关键部件优化,操纵稳定性指标约能提升20%以上,优于对标车水平,对车辆市场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前后轮转向比为定值和实现最优控制的两种四轮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在建立四轮转向车辆操纵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四轮转向车辆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前轮转向车辆做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四轮转向车辆在中高速行驶时均显著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但前后轮转向比为定值的四轮转向车辆会加重驾驶员负担,而最优控制四轮转向车辆会使驾驶员保持原来的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7.
基于比例控制的4WS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基于比例控制的4轮转向(4WS)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针对不同车速时的驾驶员模型跟随车辆轨迹、汽车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以及前轮转角的瞬态响应进行了闭环仿真分析,并与无控制的前轮转向(FWS)汽车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驾驶员模型下,主动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优于前轮转向汽车,采用闭合曲线跑道比采用蛇型道路进行仿真更客观地反映控制效果和车辆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大客车结构和栽荷分布的基础上,根据乘员人体工效学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起了考虑乘员人体和纵向制动力的大客车14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同时还给出了应用该模型对大客车高速制动:屎纵稳定性进行仿真的一些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横向稳定性的安装位置较大地影响客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Unitire侧向力模型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建模和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行汽车操纵稳定性建模和仿真,总结了非线性和线性Uni Ttire侧向力模型。基于平面假设,建立了考虑轮胎非线性和线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二自由度模型,提出了基于线性和非线性Uni Ttire侧向力模型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算法。在常用车速60 km/h下,对某轿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获得了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侧向加速度的时间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和非线性Uni Ttire侧向力模型仿真的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侧向加速度是不同的,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应关注轮胎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轿车底盘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定量评价标准,建立了直接生成操纵稳定性评价值的ADAMS函数;用ADAMS软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虚拟正交优化设计。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操纵稳定性参数正交优化中的应用,不仅使仿真模型与集中质量模型相比提高了精度,还分析出整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零部件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优的一组设计方案。由于是直接对具体零部件的优化,整个设计过程适于在企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FSAE赛车侧风稳定性,依据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FSAE赛车模型及比赛赛道模型.通过与2010年中国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中车载信息系统所采集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侧风进行了模拟,利用虚拟试验分析了赛车的侧风稳定性.通过对侧风作用下的三自由度赛车模型的分析,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得到了悬架主要结构参数对侧风稳定性影响的灵敏度,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赛车的侧风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菱形新概念车制动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计算,模拟出车轮不同顺序先后抱死时菱形新概念车在干扰力和干扰力矩作用下的质心横向位移和航向角.仿真结果表明,在干扰作用下,当中轮最先抱死后,若后轮比前轮提前抱死后,则整车将出现航向角和横向位移迅速增大的不稳定工况;若后轮最先单独抱死,则情况加剧.提出了避免失稳的解决方法,为菱形新概念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菱形新概念车转向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三轮模型分析了菱形新概念车的转向性能,并推导出转向稳定性因子和横摆角速度增益传递函数.通过8自由度非线性模型的仿真,分析了菱形车的阶跃转向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菱形车在高、低速时具有快速、稳定的转向响应特性.与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菱形方式布置车轮除了在低速时具有灵活的转向特性外,高速时具有与传统车轮布置方式相当的动态转向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转向运动干涉”的传统校核方法的弊端,在充分讨论和分析汽车转向运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解析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涉及的原理和数据结构作了相应论述,并简单介绍了应用此方法所建立的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5.
轿车行驶中转向轮定位参数呈非线性变化,若其变幅过大将影响操纵稳定和轮胎磨损。以定型轿车为目标研究定位参数变化规律,可实现定位结构参数优化。剖析目标车型结构及动态特性,在Hypermesh限元网格划分前处理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横摆臂并进行处理,导入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中的Car模块建立符合动态实体的前悬架三维刚柔耦合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导入ADAMS/car进行模拟试验,确定优化目标。根据前悬架侧滑理论,进行了双滑板侧滑试验,得到车辆侧滑量与前束值的函数关系,并利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对其验证。得到最佳匹配的前束角与外倾角,调整初始定位参数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前束角变化量下降19.09%,外倾角变化量下降39.94%。  相似文献   

16.
交通仿真系统中的纯微观跟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目前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跟车模型忽略车辆个体性能差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纯微观跟车模型,该模型以某一扫描时刻为基点,根据前、后车辆在当前时刻的状态,考虑前、后车的加减速性能,以后车“紧密”而又“安全”地跟随前车行驶为原则确定后车在下一扫描时刻的加速/减速度,纯微观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不同性能车辆跟车行为,而且具有模型标定相对容易、适用范围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特征根的跨坐式独轨车辆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建立了跨坐式独轨车辆的横向动力学方程 ,并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所有轮胎的径向刚度以及走行轮胎的侧偏效应和纵向滑转 .根据动力学方程的特征根分析了跨坐式独轨车辆转向架的运动稳定性 .分析结果表明跨坐式独轨车辆的转向架存在不稳定的蛇行运动 ,其临界速度取决于转向架本身的结构及参数 .特征根分析还表明 ,只有当导向轮胎和稳定轮胎同时贴靠轨道并且其径向刚度要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转向架的运动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统计能量分析法进行轿车内噪声的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了一个统计能量分析(SEA)芭轿车内室噪声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400-5000Hz频率范围内的空气噪声和固体噪声都适用于统计能量分析方法,SEA模型的计算与车内声压水平实测值精度在主要频带达到3dB以内。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汽车组合仪表性能仿真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和控制局域网络CAN开发的汽车组合仪表仿真控制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及配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的轿车内室噪声优化与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一个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用于轿车的内室噪声的仿真计算,400-5000Hz频率范围内SEA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车内声压水平实测值的误差达到3dB以内,基于此模型进行了轿车内室噪声的优化与控制研究,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