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22年12月5日,欧盟、七国集团(G7)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石油设置每桶60美元价格上限的决定生效。同日,欧盟对俄海运石油的禁运也开始生效,不过某些欧盟国家通过德鲁日巴管道进口俄原油暂被豁免。  相似文献   

2.
正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美国无力履行条约义务以及美对俄采取敌意行动威胁战略稳定为由,下令暂停履行美俄于2000年签署的《钚管理与处置协议》(PMDA)。随后,俄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重申上述原因,并强调如果美国不停止以人权问题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为由对俄制裁,俄罗斯将不会考虑重启协议。这标志着美俄又一项双边合作陷入停滞,双方对抗的强度进一步升级。10月31日,普京签署联邦法律,暂停PMDA效  相似文献   

3.
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对我国输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5月2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正式开始对我国输油。北京时间当日凌晨3时10分左右,来自哈方阿塔苏站的原油抵达我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历史性地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据报道,通过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国输送的原油中,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  相似文献   

4.
正据俄罗斯能源部网站消息,5月28日,俄罗斯与巴基斯坦签署"巴基斯坦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协议。俄能源部长尼古拉·舒利吉诺夫表示,该协议的签署将使俄罗斯近期开始实际落实该项目。在新冠疫情冲击、天然气市场疲软等复杂形势下,俄罗斯为何与巴基斯坦合作推进"巴基斯坦溪"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弘 《世界知识》2020,(7):46-47
2019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因在石油出口价格问题上意见不一,未能如期签署新的石油买卖合同,俄方遂于2020年1月1日暂停对白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随后,在普京和卢卡申科两位总统的干预下,两国公司达成临时供应协议。1月4日,俄恢复对白的石油供应。虽然断供仅持续几天,但仍构成俄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反映出两国传统关系也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近几个月来,中俄原油管道项目问题的变数不断增加。国内外不少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其间各种说法不断,闹得沸沸扬扬。9月24-25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访华,中俄两国总理举行了第八次定期会晤。会谈时,针对人们特别关心的原油管道项目问题,俄总理表示,“俄罗斯政府将履行协议,信守承诺”。然而,对于这一表示,人们也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启程访华前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华小记者》杂志的联合采访时,就中俄能源合作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了解能源合作的重要性,欢迎中国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我想坦诚地指出,在确定石油管道方向时我们将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我们希望发展东部地区,当地将筹划并实施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型项目。最终确定管道走向时将从这些考虑出发,同时我们也将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在访华期间,普京又表示,中方希望得到稳定的能源供应,俄方也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可靠稳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能源市场,没有任何政…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中美双方经过通宵达旦的谈判,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而且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部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有较大地提高,这可能会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从长远的趋势看,中国与美国签署农业协议,加入WTO,对中国的发展将会有整体性效益。从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也是有利的,可以增加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当然,在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4日,《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之后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共同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法律制度框架。本文对这五大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进行评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在今后相关谈判、法律制度完善的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19):43-45
故事得从2000年谈起。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土库曼斯坦,在与土总统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中方愿积极推动本国企业参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销售活动。双方商定,将根据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情况,对建设土库曼斯坦至中国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7月29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会见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双方宣布恢复美菲《访问部队协议》。美菲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菲律宾因而成为美国在亚洲构筑的军事同盟体系中的一环。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签署)、《访问部队协议》(1998年签署)和《加强防务合作协议》(2014年签署)共同构成了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底,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国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文件,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降低关税进程,对7000种产品逐步削减和取消关税。根据协议,中国和东盟中的六个老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将在2010年把绝大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零,而四个东盟新成员(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则在2015年实施。对于可以保留的少数“敏感产品”,双方也对其关税水平做了约束和削减。国际舆论认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正式…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03年第21期《石油管道之争背后的中俄关系不均衡》一文,对事件的原由作了较深层次的分析,但作者通过某个侧面举例,断言“中国人的‘俄罗斯情结’和俄罗斯人的‘中国情结’都进入了‘终曲’阶段”,未免言之过分了。2003年9月我去俄罗斯访问,接触了各阶层的俄罗斯人,他们对中俄关系的状况是比较满意的,对中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对中国的蓬勃发展深怀敬意,当然也为两国关系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而忧虑。至于在我们中国,从中央领导人到普通群众,也都发自内心地关注着俄罗斯走向振兴的历程和中俄关系的发展。上述文章将石油管道铺设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与中宇通信日前就全球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中国电信网间互联网通信及结算等问题签署协议。此次互联互通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电信转变职能和调整后,自信息产业部1999年8月发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后按照该规定签署的第一个互联互通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与电信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宇通信是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在中国区域内运营全球和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信运营商,负责为中国区域及周边国家提供“无缝隙”覆盖的优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中宇通信与中国电信签署的互联互通协议,保证了全球星手机…  相似文献   

15.
<正>8月7日,《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UN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greements Resulting from Mediation,以下简称《新加坡调解公约》)在新加坡开放签署。6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签署仪式,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首批签约方签署了公约。该公约此后将在联合国总部开放供各国签署,并将在至少三个成员国批准  相似文献   

16.
<正>伊朗媒体2023年1月15日报道,伊朗将在未来数月内从俄罗斯接收一批苏-35战机。近几个月,俄与伊朗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加强两国贸易、能源、军事合作。2015年俄出兵叙利亚后,俄伊在维护阿萨德政权生存的共同目标驱使下,升级彼此政治和外交关系,两国间经贸往来也日趋紧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新态势。  相似文献   

17.
1991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I),规定在七年内将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约30%。1991年底苏联解体,该条约没有按时执行。199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规定双方在今后十年内把各自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1,(4):8-9
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2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条约内容保持不变。声明说,俄美双方当天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声明表示,作为两个核大国,俄美承担着特殊责任,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有助于在严格维持利益平衡的条件下保证军控领域必要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紫晓 《科技潮》2005,(11):18-20
2005年5月9日,中国国家遥感中心与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执行《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和伽利略联合执行体关于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的誊承包协议,从而拉开了中国与欧盟在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上的国际合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正1987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签署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在其生效后三年内,双方将销毁从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导条约》的签署有着显著的时代意义,被后人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条约签署之时,苏联与美国及西方关系走向缓和,双方在军控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蜜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