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盐酸-氯化钠混合液作洗脱液,在较低酸度下,实现了15种稀土(Ⅲ)的革取色谱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  相似文献   

2.
混合脂肪酸(C_7—C_9)已被用于钴镍及其它金属的萃取分离。它是石腊氧化的产物,作为萃取剂来说,它具有来源充足,价格便宜、萃取容量大,相分层好、反萃容易等优点。近年来用脂肪酸作萃取剂,富集和分离稀土元素的研究已逐渐增多。但是有关萃取机理方面的报导还不太多,本文结合还原萃取分离铕后,铕和非稀土杂质的分离工作,研究了Eu(Ⅲ),Fe(Ⅲ)、Zn、Ca与脂肪酸的反应机理,探讨了用萃取法使Eu(Ⅲ)与Zn、Ca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稀土的分离提取方有分级结晶、分步沉淀、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萃取色谱,络合物吸收色谱,还原萃取、还原离子交换、离子交换膜、反渗透等多种工艺。目前,以溶剂萃取提取稀土的工艺具有先进水平。最近,液膜技术通过模拟生物膜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有关理论,吸取了离子交换膜和溶剂萃取的优点,使分离科学取得了新的突破。它在提取稀土方面的应用,给稀土行业注入了新的激素。把液膜提取与溶剂萃取进行比较,其明显的特点是:液膜过程的试剂消耗量比溶剂萃取至少低一个数量级,对于所用试剂十分昂贵的场合(如冠醚)或在处理量很大的场合(如  相似文献   

4.
前言以环烷酸为萃取剂分离稀土元素,十余年来有很大进展,但用于稀土之间的分离工作发表的不多;1974年以来国内成功地用它分离了钇和非钇稀土;至于对非钇稀土之间的分离未见报导。在环烷酸萃取体系中,相邻轻稀土的分离因数,以镧与铈之间较大,β_(Ce/La)2.2~2.4。我们曾研究了镧铈镨钕混合氯化物(RECl_3=0.51M)——1.8M环烷酸(氨化率48%)煤油溶液萃取体系中轻稀土的分配,测得β_(Ce/La)~2.5,β_(Pr/Ce)~1.2,β_(Nd/Pr)~1.3表明环烷酸适用于轻稀土、特别是无铈轻稀土中镧的分离。工业级环烷酸作为萃取剂有易乳化的缺点,目前均加入异味较重的C_9—C_(11)混合醇或辛醇破乳,同时也要求提供防止乳化的其它方法。为了考察环烷酸萃取分离轻稀土的性能,本文用经过纯化的一定馏份环烷酸(以煤油为稀释剂)在氨化率45%时不使用其它添加剂,在单级萃取平衡的基础上,对镧镨钕  相似文献   

5.
用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萃取分离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检测,同时考察了萃取体系的pH值、萃取的时间、离子液体的用量以及离子液体-水萃取体系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很快就能达到平衡,并且比传统的有机溶剂具有更好的萃取效果;La(Ⅲ)-TC(TC为四环素)、La(Ⅲ)-OTC(OTC为土霉素)和La(Ⅲ)-CTC (CTC为金霉素)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94.13%,51.15%和95.68%.  相似文献   

6.
为测试圆筒式离心萃取器运用于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可靠性,夹带量、单级效率、串级效率,进行了该机水洗出口(P507夹带少量HCL)试验、空白有机皂化试验、稀土萃取单级试验、稀土萃取串级试验(NS分组),结果表明:离心萃取器已基本解决混相问题,其萃取速度、萃取率、级效率均高于箱式萃取槽,且分离效果特别明显;离心萃取器的稳定性较好,平衡时间短,再加上无需冲槽平衡,体系积压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微量锌,先用叔胺类萃取剂分离锌已有报导,但多在高酸度低浓度的萃取体系下进行。而以锌还原铕(Ⅲ),用低酸度、高浓度的三辛胺萃取除锌制备铕(Ⅱ),似尚未见报导。除电解法外,这也是快速制取铕(Ⅱ)溶液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实验室中锌还原铕(Ⅲ),浓三辛胺萃取除锌的条件、萃取液的选择、不同酸度下锌的萃取率以及稀土溶液对萃取锌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我们以三氯化铕为原料、锌还原液(pH5—6)用酸饱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Rh(Ⅲ)催化KClO3-KI的反应与I2-Luminol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测定痕量铑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限达到3.8×10-6μg/mLRh;线性浓度范围宽,为1×10-5~1μg/mLRh.采用三正辛胺(TOA)萃取色谱柱将铑(Ⅲ)分离出来,方法已用于测定贵金属离子混合液中的铑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柱内反应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化学发光检测痕量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方法基于酸性重铬酸钾在毛细管柱内与抗坏血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化学发光催化活性的Cr(Ⅲ),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化学发光法检测Cr(Ⅲ)间接地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电泳缓冲液由0.02mol/L HAc-NaAc(pH 4.7)和1×10-3 mol/L EDTA溶液组成。对影响分离和检测的各参数都进行了优化实验。抗坏血酸检测限(3σ)为6×10-11 mol/L。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血液中痕量抗坏血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H4)2SO4存在的条件下,乙醇-NH4SCN体系萃取分离Ru(Ⅲ)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SCN-与Ru(Ⅲ)形成的Ru(SCN)4-很容易被萃取到乙醇相中.当溶液中(NH4)2SO4、NH4SCN、无水乙醇浓度分别为0.30g/mL、2.0mg/mL、0.30mL/mL,pH=3.0时,Ru(Ⅲ)的萃取率达到99.95%以上.Ga(Ⅲ)、V(Ⅴ)、Mo(Ⅵ)、Fe(Ⅱ)、Mn(Ⅱ)、Al(Ⅲ)、Cr(Ⅲ)在该体系中基本不被萃取,可实现Ru(Ⅲ)与上述离子的分离.对合成样品和镍中痕量钌的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自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水样中壬基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仪器上的自动固相微萃取平台,建立了自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SPME-GC)联用测定水样中壬基酚的分析方法。对SPME的条件如萃取纤维涂层、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离子强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于珠江水样和造纸工业废水等实际水样的分析。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0μg/L,线性范围为5.0~100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n=5),回收率为83.2%~106.4%。  相似文献   

12.
铜基合金中铈及铈组稀土的测定,通常多采用铜试剂分离或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但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微量铈及铈组稀土分离富集的要求.又不利于环保.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稀土显色剂即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发展很快.其中膦酸型对硝基偶氮氯膦(简称 CPA-PN)已用于镍合金、矿石中铈组稀土的测定.本文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草酸掩蔽铁(Ⅲ)不影响CPA-PN与铈显色反应的特点,提出在氯化铵存在下,以铁作载体,用氨水先将铁、铈共沉淀与基体铜分离,再用草酸掩蔽铁,CPA-PN与铈显色,借此可测定铜基合金中0.002%~0.02%铈及铈组稀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钌(Ⅲ)的行为.试验表明,Ru(Ⅲ)与SCN-形成的Ru(SCN)4-很容易被萃取到丙醇相中,当溶液中硫酸铵、硫氰酸铵、丙醇浓度分别为0.2 g/mL、0.015mmol/mL、0.30 mL/mL,pH=4.5时能使钌(Ⅲ)的萃取率达到99.95%以上,因此Ru(Ⅲ)被定量萃取.Cr(Ⅲ)、Mn(Ⅱ)、N i(Ⅱ)、A l(Ⅲ)、Fe(Ⅱ)离子在该体系中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Ru(Ⅲ)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为萃取剂,在含有乳酸的稀土氯化物(PrCl3或NdCl3)溶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络合剂柠檬酸,研究了在pH=3条件下络合剂柠檬酸含量对P204-RECl3-LA体系萃取镨钕的分配比、分离系数及萃取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柠檬酸的乳酸体系萃取镨钕的分配比、分离系数及萃取容量明显高于单一乳酸体系,分离系数由原来的1.44提高到1.68,萃取容量由原来的25.23 g/L提高到28.53 g/L.这为研究非皂化萃取体系中稀土的绿色清洁萃取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前言自 Peppard 等人1957年发表了用 P_(204)萃取稀土以来。目前在国内外稀土元素萃取冶金中已广泛采用 P_(204)。但因 P_(204)萃取分离重稀土反萃较难,国内外开展了P_(507)萃取分离重稀土研究。据文献研究表明,P_(507)萃取重稀土顺序是 Gd、Tb、Dy、  相似文献   

16.
正丙醇-溴化钾-氯化钠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钠-溴化钾-正丙醇体系萃取分离Au(Ⅲ)的行为,实验表明,Au(Ⅲ)与Br-形成的[AuBr4-]很容易被萃取到正丙醇相中,当溶液中氯化钠、溴化钾和正丙醇的浓度分别为0.20 g·mL-1、0.20 mg·mL-1、0.30mL·mL-1,pH=2.5时,能使Au(Ⅲ)定量萃取.V(Ⅴ)、Ga(Ⅲ)、Ni(II)、Al(Ⅲ)、Zn(II)、U(IV)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Au(Ⅲ)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新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学明 《江西科学》2002,20(3):142-145
根据氟碳铈矿稀土组成的特点和市场可预测的稀土产品结构 ,应用串级萃取理论优化设计氟碳铈矿P50 7_HCl体系萃取分离流程。对 4种萃取分离流程的萃取槽级数与体积、有机相与稀土存槽量、盐酸与液氨消耗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获得新的优化的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是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并发展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为中国稀土工业获取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作出贡献,实现了中国稀土产量的飞跃,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通过徐光宪对其进行稀土萃取分离研究与应用的自我回顾,反映了科学家、政府和企业在稀土分离研究、分离工艺和稀土产业的发展等领域扮演的不同角色,稀土萃取分离研究在本土取得创新的方式,以及稀土产业缺乏专利保护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的四氯化碳溶液对镨(Ⅲ)的硫氰络合物萃取的行为,研究了温度、溶液酸度、硫氰酸铵浓度、磷酸三丁酯浓度对镨(Ⅲ)的分配比的影响,于pH4—5,[NH_4SCN]>0.9M,确定被萃取物的组成为Pr(SCN)_3·4TBP。 在同样条件下,对Nd~Ⅲ,Y~Ⅲ的萃取结果表明,Nd~Ⅲ和pr~Ⅲ在不同pH的萃取行为几乎一样,当pH为3.6—4.5时,Y~Ⅲ和Nd~Ⅲ(Pr~Ⅲ)之间的分离因素D_(Nd~Ⅲ)/D_(Y~Ⅲ)=1.55。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铱(Ⅳ)、铑(Ⅲ)在N_(235)萃取色层柱上的色层分离,考查了洗脱液组成、温度、流速对色谱峰峰位体积和峰宽的影响。采用IN HCI—3N HCI洗脱铑(Ⅲ)、5N HNO_3—1N HCI洗脱铱(Ⅳ),可以满意地实现两者的分离,十次平行实验的平均结果为:铑囘收率99.84±1.04%、纯度>99.5%,铱囘收率98.74±2.26%,纯度>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