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2):2-F0002
3月30日上午,在厦门市人民会堂召开的“厦门市科技进步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我校荣获“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筼筜湖综合治理工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筼筜湖的历史变迁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与厦门西海域相通,过去曾是天然避风海湾,称筼筜港,港湾面积达15 km2,每当夜幕降临,停泊在湾内的渔船灯光闪烁,形成厦门八大景之一的“筼筜渔火”。二十世纪70年代的围海造地,使筼筜港成为一座基本封闭的内湖,称筼筜湖。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湖区已是垃圾遍地、污水横  相似文献   

3.
陈斌 《厦门科技》2003,(6):32-36
一、筼筜湖的由来与现状 筼筜湖原称筼筜港,位于厦门本岛中西部,老城区西北端(1971年因海堤的围筑使之由海湾变为人工湖),原为海湾的筼筜湖面积约8平方公里,海水自由进出,是一良好的避风坞。筼筜港盛产鱼虾,是厦门主要水产基地,自然风景优美,白天可见白鹭戏水,夜晚渔船星罗棋布,素有“筼筜渔火”之称,是厦门八大景之一。据厦门市建委组织实测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筼筜湖现有湖面积171.55公顷,以湖滨中路为界,被划分为内湖和外湖(见图一),其中外湖88.5公顷,内湖54.7公顷,其余面积为上游水体(含龙舟湖14.7公顷、松柏湖11.45公顷、江头湖2.2公顷)所占据。筼筜湖为狭长型湖道,东西最长4公里,南北最宽约400米,最窄约150米,汇水面积36.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700万立方米,汇水范围内的降雨,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少量农田排水是其补给水源。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是国务院明确定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提高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是其重要内容。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厦门目前正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根据国家环保部2010年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5.
厦门,临海凭风,风光秀丽,她的美丽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厦门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不断加重,汽车污染对城市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汽车尾气这一“看不见的污染”。正在悄悄威胁着厦门这座随处“看得见美丽”的城市。加大力度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群健康.促进厦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是当务之急。综观国内和国际的城市建设和治理经验.推行简易工况法.改进汽车尾气检测工作.无疑是合宜之举。  相似文献   

6.
科技中介的定义及对厦门市发展的作用 科技中介作为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厦门市的科技中介.对于推动厦门“科技之城”的建设、提高厦门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挥特区优势开创厦门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是厦门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然而厦门市的人才瓶颈制约非常明显。据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牵头研究形成的《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及(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表明,相较其它城市,厦门市人才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必须努力突破人才引进的瓶颈.充分利用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其它优势进一步吸引人才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这些年发展迅猛,从“小厦门”到“大厦门”。并把加快岛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城市水务随之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增大发展的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厦门城市水务发展所要面临的不单是要化解积极发展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城市水务主业发展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而空间形态战略规划是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在对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厦门市陆域和临近海域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和走廊发展相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厦门空间形态战略规划为促进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沿海城市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受厦门市邀请,国际能源专家.德国政府能源规划顾问白瑞华(Raoul Bunschoten)于今年10月14日在厦门宾馆举行“厦门低碳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会。本文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只是想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提出一些供商桂的措施。为实现厦门低碳城市规划目标而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黄静 《厦门科技》2006,(3):60-62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座温馨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绵延迤逦的海岸线勾勒出厦门风姿绰约的岛屿轮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加上特殊的地域文化和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04年。厦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1616.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0.67亿元。基本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海岸带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厦门市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授予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过去的两年时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全面启动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建设“创新厦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综合配套改革敢为天下先:率先启动市区联动,协同创建创新型城区;快速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岛内产业升级。岛外制造业集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政府管理和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城乡一体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体现了特区先行先试的气魄。  相似文献   

13.
<正>厦门旅游业的现状厦门是我国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厦门的定位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推动厦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厦门市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及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厦门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缘湾位于县黄路以东、仙岳路以北、环岛路五通至墩上段西南.南邻湖边水库.湾内拥有厦门最大的湿地和温泉资源。根据《厦门市“十一五”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五缘湾总用地达到12.56平方公里,划分为7个功能区,以生态人居、休闲商务为定位.将建成厦门最具魅力的“新客厅”。目前特色商业街、湿地公园、营运中心等已经初具规模,为提升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家和厦门市“十五”计划的精神 ,分析厦门产业结构现状 ,提出厦门产业升级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厦门市为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863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十分之一。厦门目前的主要城市供水水源为九龙江北溪左干渠.在厦门东部供水工程建设之前.九龙江北溪引水水源只供到厦门西部的海沧、杏林以及岛内.厦门东部同安区和翔安区主要依靠汀溪水库作为水源。根据中央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布署.厦门市作为龙头城市.正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而东部地区又是发展最快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厦门服务外包业发展现状2010年2月,厦门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是继2009年1月国务院确认首批20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后,在国家严格控制示范城市数量的背景下,唯一获得批准的城市,体现了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厦门市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意味着厦门市在国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抢占到了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落实“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厦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厦门市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厦门协会)一行12人.于2010年12月22日一28日赴台考察、学习与交流。在台湾中华保护智慧财产权协会的热忱支持和协助下,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