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作为经典著作,为其做注的很多。但对于一些字词的注释,由于时代、各家学识和经历的不同,注法也不尽相同。现选取周振甫的《文心雕龙今译》、王志彬的《文心雕龙》、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郭晋稀的《文心雕龙注释》、王运熙和周锋的《文心雕龙译注》和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就所发现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字词,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以得出最合适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2000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度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大致归为三类:(1)对古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2)对现当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3)近五年对《文心雕龙》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并对这三类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以期展现世纪之初"龙"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艺术构思问题,早于刘勰一百多年前的陆机在《文赋》中作了一番阐述。《文赋》中对于艺术构思的论述,有些方面讲得很精巧,有的还是首创的。刘勰写作《文心雕龙》,很注意吸取前人理论的精华。虽然《文赋》被他称为“巧而碎乱”,但在关于艺术构思的理论中,包括构思前的准备,构思中的想象,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作家感情的作用等问题,刘勰继承并发展了《文赋》中所提出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儒家和道家分别给《文心雕龙》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文心雕龙》体现了儒道互补的特点:它把我国古代“外儒家内释老”的人生处世态度引入文学理论,在论述文学的外部规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和现实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等方面,皆以儒家思想为主;而论述文学的内部规律——艺术审美标准、艺术特征、创作构思、艺术表现等方面,则以道家哲学思想为主,又参以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文心雕龙》中《序志》、《知音》等具体篇目入手 ,内在地疏理出刘勰的文学批评意识 ,指出从这个角度入手 ,《文心雕龙》应为一部文学批评的巨著  相似文献   

10.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和《艺概》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两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呼应关系,这种呼应在引用关系中有明显体现。文章对《艺概》引用《文心雕龙》的情况进行了梳理,有利于了解刘勰与刘熙载对于某些文艺问题的共同关注,也有利于了解刘勰有关文艺思想在刘熙载那里得到的反响与呼应。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譬况批评是《文心雕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批评论各部分,刘勰均大量使用譬况批评来阐明具体的文学创作原理及对作家创作特征作出品评。通过譬况批评方法,不但能够将深奥复杂的文学原理通过简单形象之比喻阐述清楚,使行文具有灵动之气和含蓄之美,并且可以使整个文学理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产生美学增殖,这是《文心雕龙》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宗经》篇认为"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是总结了历代文化精髓的经典。《诗经》则由于其艺术特性而最能深入人心。但"五四"新文化运动颠覆了《诗经》的经典地位,造成了《诗经》研究的偏差。今天,我们应联系经学史的发展过程,重申《诗经》的这一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旷迈不群的嵇康,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和艺术精神融成一种自然、人格、艺术三位一体的审美理想,并用一生的行为(包括被晋人称为“雅量”的死)践行了这一理想。作为音乐家的嵇康,他的《声无哀乐论》与《琴赋》凝聚着他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的美学知识,尽管他的声音湮没在传统礼乐教化思想中;①作为思想家的嵇康,不滞于物不粘于心的玄风贯穿在他的音乐美学中,“师心独见,锋颖精密”(《文心雕龙·论说》),他的音乐美学从本体论角度对音乐、艺术和人生进行思考,形成超越现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现在我们从有关资料获悉,他还是一位擅长于中国毛笔书法的书法家。这虽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的发现,但对于了解这位对中国文化艺术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来说,却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体大而思精"的鸿篇巨制,以其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南朝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历史文化背景,历来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争议很多。就《文心雕龙》文本而言,作者的创作动机自述、体例结构的编排以及以经为评判标准来论文等无一不清晰凸现刘勰崇儒宗经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