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质科学作为一门探索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分支,面对当今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重大社会挑战,必须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和整治地质灾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决策依据.地质学家只有不断对岩石圈及其他层圈的组成、演化及地质作用过程,矿产资源、能源的成因及聚集规律,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全球变化的地质记录和环境变迁等,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才能担负起当代地质科学的这个重大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理学的新进展与新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奎  张永战 《科学》2002,54(2):18-21
海洋地理学是一门地理学与海洋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地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具有了更多的手段观测和认识海洋、调查研究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促使地理学更多地关注海洋领域的研究.21世纪是"海洋世纪"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海洋地理学亦因此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一、地理学和泛系观地理学是古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认识和开发自身的生存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现代科学发展由分析向着综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长足进展,突出了地理学综合性的优点。而地理学的区域性,使任何一种普适理论,不能代替具体的区域研究,使地理学的理论永远丰富多彩。正像有人说廿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一样,也有人预言,下一世纪科学的高峰可能是地理学。尽管如此,就现状而言,地理学有它自身的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乞今为止仍缺乏公认的解答。像“什么是地理学”这类极普遍的问题,不仅使年轻的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产生可以上溯到人类文化初创时期。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这门学科在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方面不断地得到革新。时至科学技术甚为发达的今天,地理学吸收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养料,开始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科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机遇: 对地质学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玉鹏  柴育成  马福臣 《科学通报》2004,49(18):1919-1924
地质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 在经历了板块构造理论革命后, 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环境变化、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科学命题; 随着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在各自领域的深化, 并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高度上相互结合, 形成了关于地球系统的新兴领域, 成为地球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面对地球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地质学家将在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记录、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固体地球内部与地球表层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现代地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互馈等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 在研究理念上, 从“将今论古”的认识过程, 发展到以地质记录为现代过程及未来预测提供启示. 我国地质学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研究积累, 如能抓住发展的机遇, 可能出现新的繁荣时期, 并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校天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科学》2007,59(5):32-34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在探索宇宙中的自然规律、促进其他自然学科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以及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级学科,天文学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来看,人是原始的、未开化的、尚具有动物天性的生物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学习过程而被社会化了的人。社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包括阶级、民族、国家、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婚姻、家庭以及教育、宗教、卫生等等。人的生活和劳动离不开社会。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社会因素中包括社会制度、居民文化素质、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心理、法律、道德观念等。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形成一门科学,叫社会医学,它对当前的人民保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社…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地球地表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 地球表层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地生物学效应是认识与解决地表环境与生命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其核心研究内容概括为生源要素的环境生物界面动力学及生态效应; 毒害污染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机体影响; 地表环境变化的地生物学响应与生命适应机制; 污染地表环境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生物修复等. 古生物学作为一门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古老交叉学科, 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应当更加关注地质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从而为研究现代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提供更多历史的借鉴. 基于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资源的优势, 提出了我国在地史时期环境变迁与生命演化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的科学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球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如荒漠化加重、环境污染的加重、化石资源的破坏等, 这些都对我国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是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地球科学以学科分化研究为主,主要分为两大主干学科,即地理学与地质学.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包括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两大部分,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刘婧  史培军 《科学》2006,58(2):37-40
地理学属于综合科学。综合性与区域性为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所以开展地理学的综合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的传统强项,具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同时。自然灾害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伴随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活动的结束,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实施,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减灾实践的科学基础,灾害研究愈来愈受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工程专家的关注,从全球、区域或地方不同空间尺度,开展对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将灾害形成与资源开发,特别是自然资源开发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本质上揭示灾害形成机理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灵魂.和谐的语文生活是构筑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和挑战.积极规范语言文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全社会合力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IPTV、网络微博、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样式的相继出现,当今社会已经完全处在了一个新媒体所营造的语境之中,对传统媒介环境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在这种新媒介语境下,作为最能体现新闻真实性与及时性的新闻现场直播,如何在求变常新中保持持久生命力并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更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把人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锦清 《自然杂志》2013,35(5):345-354
近年在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下,“网络科学与工程”与众多领域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评述大数据及大数据科学的特点和概况;然后针对当今“网络科学与工程”的最新前沿课题--“网络的网络(NON)”,讨论若干典型的NON 及其主要特点和相关课题初步进展,并提供若干挑战性课题和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SAR 对地观测技术特点与应用拓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华东  李新武 《科学通报》2011,56(15):1155-1168
从新一代SAR 对地观测机理及其应用的角度, 对新一代SAR 的技术特征与科学内容、新一代SAR 对地观测领域研究前沿、新一代SAR 研究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和新一代SAR 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我国急需开展该领域的系统研究, 使SAR 研发应用从跟踪走向创新, 提高雷达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水平, 服务国家多领域 需求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着重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进而找寻资本主义萌发于西方的精神动力,并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剖析。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化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分析,对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