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而且提出了一个目标、四大工程、四个计划、四项改革。《决定》中所定的目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作为“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戴体,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住。由于受“学科本住”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在普通教育的影子下发展,一直在“没有职业特色”的状况下膨胀,一直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环境下生存,“学科本位”甚至成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桎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思路、崭新的面貌引领职业教育事业向前迈进,既是我国现时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之精髓。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承上启下,为行业、企业一线培养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张桂群 《科技信息》2012,(36):70+73-70,73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职业教育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培养纯粹的职业人或者是技能机器人,人们在经过职业教育之后,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做一个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社会人。本文分别对“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进行阐述,指出了两种教育观的区别以及相对于“能力本位”的“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钟捷 《广东科技》2013,(22):212-2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面临着重大的体制改革,职业教育体制中的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处于改革浪潮中。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包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社会已经来临,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职教人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首先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提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必须实现转变,并且分析了如何实践,帮助我国职业教育达到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知识传授与企业技能训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双元型”、“学科结构化”、“行动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范式的逐步转化。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是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培养完整和谐发展个体;破除理论实践脱节,突出“零距离”教学特色;整合社会多方力量,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的整体需求与职业类型要求,多种教学范式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孙修楠 《科技信息》2012,(36):I0127-I0128
“诱恩探究”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探究”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笔者将其精髓实践于职业教育教学中,选择性地借鉴原有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反馈评价机制验证“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可行性。本文主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创造了“职业角色探究法”,为一些受实训条件限制的基础理论性质的教学内容提供情境模拟的探究方法,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产品流程化的思维模式,为发展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关于职中综合课程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职中综合课程模式的思考狄车涛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必须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新的课程模式为依托。江苏省八五课题《职业中学课程体系研究》中提出“三线两段宝塔形”综合课程模式,即课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也已成为社会共识。文章阐述了对学生“积极激情精神”的内化教育和“六个意识”的培养,以期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繁重任务面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务之急是走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认识的误区,提高“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认真分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并着力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适应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解决好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盛英淼 《科技信息》2009,(22):138-139
本文对高职院校“重技能培训、轻创新教育”的现象进行理性反思,提出“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结构模式。技能培训与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左膀右臂,创新教育应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骆宾 《科技园地》2005,(2):46-46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中讲到“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只有我们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2022年5月,修订的新《职教法》施行。新《职教法》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的法律定位,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重大突破,为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习贯彻新《职教法》,需准确把握其创新亮点,同时谨防对其误读、偏读。  相似文献   

14.
王贤纲 《科技资讯》2006,(9):205-206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作为国家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展开。这是职业教育难得的展示实力、体现作用的机遇,可以说是英雄用武正逢时。国家为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造出了强势,职业院校应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发展模式”,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含义、内涵和特点,以期为学习、研究“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越来越多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职业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职业教育更加呈现出它的鲜明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正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夹缝”位置,  相似文献   

17.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1):85-85
接苏高教会[2006]12号文,我校原党委书记唐成海主持的课题“吕凤子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实践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吕凤子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职业教育家,也是我校丹阳校区(原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的创始人,对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4月,“吕凤子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实践研究”被立项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度校级重点课题”。以学校原党委书记唐成海高级经济师为主持人的课题组在资料收集与挖掘、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形成阶段性研究论文10篇,其中5篇论文已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镇江高专学报》的“吕凤子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专栏正式发表,另外5篇也已列入刊发计划。在此基础上,该课题参加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申报。经专家评审,日前已正式获准立项。  相似文献   

18.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区域的角度看问题,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一要保护,二要竞争”。  相似文献   

19.
清末及民国时期对于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国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关系的争论,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数次的摇摆和反复,究其原因,依然是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流弊使然。  相似文献   

20.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适合于职业教育。本文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数控系统的教学教改实践作了经验性的总结,为职业学校的数控系统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