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芸辉 《松辽学刊》2007,28(2):34-3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项新兴的技术.该技术以自然生态为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目的.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成本低廉、效率高、易建造、方便使用并对环境无伤害等优点,因此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综述和评价了三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漂浮植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混杂系统.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分布特性、影响因素及代谢特性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湿地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文博 《河南科技》2009,(10):63-64
近几年来,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工业废水、含多种污染物但浓度很低的降水径流水、难降解有机废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其他任何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本文选用新型材料海泡石作为基质,配以在人下湿地中使用尚少的植物香根草,研究潜流式人工湿地床处理小规模城市生活污水CODcr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松辽学刊》2004,25(3):22-24
本文将自然湿地的功能、价值与其辟为稻田的人工湿地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是稻田湿地的价值远远不及自然湿地.呼吁社会不要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并提出了稻田养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污水效果,研究采用表流人工湿地-聚砜(PSF)膜处理含油污水,结果表明:经过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后,含油污水中的含油量、COD、总氮、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3.51%,55.82%,49.70%,54.70%和61.6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出水中的平均含油量、平均COD含量、平均总氮含量、平均氨氮含量、平均总磷的含量分别达到Ⅰ类,Ⅲ类,Ⅲ类,Ⅲ类,Ⅱ类.  相似文献   

6.
入湖口湿地的应用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选择高原湖泊水环境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入湖口现场地形建设人工湿地,以前置沉淀生态塘+表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工艺,处理上游河道来水及沿线面源污染,污水经过净化后再进入湖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入湖口三级湿地净化后,水质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变,提高了湖区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入湖口湿地的合理布设可实现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景观营造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分析武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河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湿地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暴雨和洪水等气象灾害多发、土壤贫瘠、水质污染严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规模小等劣势;也面临国家鼓励湿地公园建设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等机遇,具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大、管理落后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湿地文化资源,协调湿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建设的关系,鼓励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经营,完善湿地保护规章制度及加强湿地管理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根系泌氧及其在湿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能够使植物根际溶解氧及其微生物分布发生变化,并对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根系泌氧的特点、原理、影响因素,对目前根系泌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做了相应的对比,阐述了根系泌氧在湿地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RS,GPS,GIS等技术手段,以闽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景观多样型、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标,分析研究了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沿海、近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受到了地貌的支配;近海和海岸湿地具有比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更高的生态功能与价值,是闽江下游地区湿地景观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济西沼泽湿地、玉符河河流湿地以及白云湖湿地为例,建立各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趋势模型,预测三类湿地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济西沼泽湿地总面积趋势为逐渐增加,玉符河河流湿地(包括沿河流的人工湿地)总面积逐步减小,白云湖湖泊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松北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次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水体检测,使用评分法和相关加权营养指数法对松北湿地水体进行富营养化状态评价.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的分析,得出松北湿地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承裁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承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结论:1)承载力只是针对承载主体而言的,是承载主体的内属物或固有物,是一种能力,其本质是一种阈值或度量尺度:2)承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承载主体本身,又受承载客体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3)湿地承载力因认识与理解的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不同,可分湿地资源承载力、湿地环境承载力和湿地生态承载力,但这三者均以湿地系统本体为基础,并在时间、空间和人类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4)从湿地生态承载力角度进行湿地承载力计算,比单独从资源或环境角度计算更为合理与完善.湿地生态承载力强调从系统整体上来探讨承载力问题,充分考虑了湿地资源承载力、湿地环境承载力和湿地生命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山包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山包湿地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大山包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能充分反映亚高山沼泽湿地生态安全的21项指标,构建了大山包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是4.756 6.研究表明:当前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为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湿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行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对湿地生态安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千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千河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水文调节方面得分较低和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水质和污染物净化得分较低外,千河湿地生态功能整体状况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秋季于呼兰河腰堡镇大坝、呼兰河东港村支流,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以及呼兰河三电厂支流,共设10个采样点进行标本采集,并初步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经过鉴定发现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128个分类单位,分别属于7个门的54个属.其中硅藻门共发现浮游植物2纲4个亚纲11目17科20属62个分类单位,藻类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门最多,其次是绿藻门和裸藻门.所鉴定的种类大部分为普生性种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嗜酸性种类如Gomphonema augurEhr、Ⅳavicula subtilissima Cleve.:嗜碱性种类如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1979-2006年间的一系列卫星影像,研究了扎龙湿地土地覆盖的数量变化,速度变化,趋势变化及引起这些变化的水的空间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景观中性模型中的SimMap模型来模拟湿地的景观格局.在不受任何特定生态过程或自然地理过程的限制条件下,随机模拟不同集聚水平下的湿地景观格局;同时选取相应的景观指数来比较真实景观和随机景观的格局变化.研究发现,真实景观和模拟随机景观相比更复杂,更破碎.从斑块数目大小这类指数来看,真实景观的斑块密度较大,平均大小较小;从各种形状指数来看,不同景观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但近些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度的消失,湿地退化严重.本文选择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保护中的问题,即东北地区湿地退化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最后提出了东北地区湿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