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河 《科学之友》2010,(7):79-79
<正>香肠,属"腊味"食品,一般多在农历腊月前后灌制,故又名腊肠。其味佳美而富有营养,是我国传统的肠制品。据文献记载,"灌香肠"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佳肴,系用羊肉剁细,拌葱末、盐、姜、椒和豉汁,灌入羊肠烤食,现代香肠即源于此。由  相似文献   

2.
燕山常州沟组(约1800Ma)碳质压型化石及其多细胞组织的发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97-1998年,在燕山中段的河北省兴隆-宽城地区,在古元古代长城九最底部的常州沟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圆盘形、椭圆形和香肠形,即Chuaria状、Shouhsienia状和Taucuia状的碳质压型化石,或宏观藻类化石,除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外,还采用化石本体浸解法、扫描是镜法和岩石薄片法对其中部分圆盘形和椭圆形化石,即Chuaria状Shouhienia状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学研究,发现了呈群  相似文献   

3.
我国栽培食用萝卜历史悠久.在古代,萝卜被称为"雹突"、"紫花菘"、"莱菔"、"罗服".萝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冬季,人们的日常活动减少,体内易生热、生痰,多吃些萝卜,可以消食、祛痰、止咳嗽.从这个意义上说,萝卜是民间廉价的滋补品.萝卜吃法众多,生食、熟食均可,可做汤、可炖、可炒,可盐腌和制作泡菜用,也可水煮后切碎做馅,还可用来做点心. 萝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之功效.民间把萝卜称为"小人参",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之说.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丑小鸭"和"夜莺"160岁,"拇指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170岁,安徒生200岁.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小城欧登塞,他是一个20岁的补鞋匠和30岁的洗衣妇的儿子. 当他开始创作的时候,得到的评价是"就连母语的知识都缺乏".批评声在此后一直伴随着安徒生的写作,"剽窃"、"不通文词"、"虚荣"、"趋炎附势"、"妄自尊大"等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太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太原面食就以其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太原面食创始于东汉,而兴盛于唐宋,元代见于古籍中的面食有"春盘面"、"山药面"和"秃秃麻食"等20多种.到了明清,以太原面食为主的饭店已风行全国.因特殊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山西有着丰富的粮食作物资源.小麦、谷子、玉米、高梁、荞麦、莜麦和豆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大面积种植,为各种各样太原面食的产生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谈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柏林 《科学》2004,56(1):3-6
近来关于交叉科学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多处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人们谈论着"一级学科"的交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盟"甚至"融合".其实,学科交叉并非新话题.  相似文献   

7.
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个人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发生学生紧急事件,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造成"轰动"、"放大"和"辐射"效应,因此如何应对学生紧急事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高校学生紧急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霍力 《科学之友》2005,(11):36-37
当前,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已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北京、广东、河北、浙江和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措施,禁止举办收费的"奥数班"和叫停奥赛.  相似文献   

9.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10.
夏日来临,随之而来的还有令人讨厌的蚊子.对于有着"招蚊体质"的朋友们,夏天的第一"要务"就是驱蚊.除了用上蚊香、驱蚊花露水和蚊帐外,大家还会求助于网络上那些奇招.关于蚊子和驱蚊方法,以讹传讹的说法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1.
空间站,是一朵绽放在太空的美丽花朵,闪耀着人类智慧和科技的光芒.空间站又被称为"太空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一种在太空中长时间运行、支持宇航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它的目标,是在较长时间飞行的同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并接待其他航天器的停靠和访问.  相似文献   

12.
针刀医学是一门将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年轻的、崭新的、极富生命力的学科.它的诞生缩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为中西方的思想统一找到了共同点,架起了中西医沟通的桥梁,填补了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空白,从而提高了中医学的地位.由于"小针刀"的出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并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例如,用中医的整体和客观认识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就颇具代表性,这一理论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变性孪缩、结疤、粘连和堵塞"是其病因病理.小针刀恰好能够在微创伤及保持组织结构的完好状况下施治,以求解除病因得以根治之目的.一项新器械或仪器的发明总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小针刀"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突破传统的"毕业促销"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发展性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势在逼人.为此高校应在就业指导的对象、内容、形式、途径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加以调整、创新,培养学生的终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是东亚海陆气相互作用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结构特征不仅反映了西风气流与"大三角扇形"影响域季风水汽流的相互作用特征,而且凸现出该区域为全球能量、水汽的交换关键区,构成"亚洲水塔"形成的重要背景;隆升的高原地形和强大的表面辐射加热形成了局地上升对流和高耸入对流层中部中空"热源柱".研究揭示出此"热力驱动"下青藏高原高、低层互为反环流类似台风的自激反馈机制,其提供了"亚洲水塔"水汽"汇流"与抽吸动力效应."亚洲水塔"热源驱动机制有助于"世界屋脊"大气"热岛"、"湿岛"的形成和维持,使暖湿气流从低纬海洋向高原输送、汇聚.针对"世界屋脊"高原对流频繁、云降水异常特征,揭示出"世界屋脊"空气低密度条件对高原对流云的触发效应.分析表明,低纬热带海洋成为"亚洲水塔"大气水分循环的重要水汽源区,水汽源区可跨越赤道追踪到南半球.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力驱动"下大气水分循环结构类似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点,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构建出"亚洲水塔"和其周边地区独特的大气-水文功能体系.给出了西风与季风协同作用背景下青藏高原为核心区的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亚洲水塔"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大企业引起的重大污染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与大企业"名气大"、"贡献大"、"关系硬",长期脱离地方监管有密切关系.治疗"大企业病",需要从行政和法律两条途径探索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通俗读本<三字经>中,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但在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中,杨朱就提出了"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直到唐代中叶,大文豪韩愈才提出了"九品中正"之说,即所有的人都分为九类: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他的说法已经把遗传因素和基因等因素考虑在内了.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前.美同一家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纯"门色金盏花"--自然界中的金盏花只有金黄色、橘红色和棕色. 然而,许多人在一番热血沸腾之后,都知难而退了.轰动一时的"纯白色金盏花"广告也消弭在岁月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山西焦煤确定"十二五"实现"五建设"、"五翻番"、"五转型"奋斗目标,西山集团确定"十二五"实现"116611"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处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期的西山煤电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企业的新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文章着重阐述了企业战略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重点在人才战略管理和配置人员编制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举措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室内设计中普遍存在"新颖"、"时髦"、"气派"的倾向,同时,室内装饰形式与材料的"时效性"被鼓吹浮华、新奇的导向而人为缩短,大量耗用的不可再生材料瞬间变为环境污染物.鉴于此,室内设计师要从设计源头杜绝那种粗放的消费模式和扭曲的审美理念,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合一"哲学思想,围绕"低碳"节能发展目标,引导以最低的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理念,从经济适用角度倡导室内设计成为经济设计、务实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1):54-58
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科学家们的步伐,一项项新的发现和创新鼓舞着他们探索自然的热情.一波三折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们的激烈谈判充分印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在遗传分析和微生物的逆境生存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现.中国科学家合成了"俄罗斯套娃"型金属富勒烯、模拟出"电磁黑洞"、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这些成果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