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崇苗 《科技信息》2007,(14):61-61,106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的不良品质,而温馨、和诣的家庭情感氛围是一种有助于儿童成长发育的“生命激素”;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会形成孩子任性等心理特征,而棍棒“教育”也会造成儿童懦弱和粗暴的性格;父母科学合理的期望会使孩子形成健康上进心理,而期望过高、指责过多,则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压抑的心理;生活中满足孩子合理需要,会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在孩子心理发展上有着关键性的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探讨,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有积极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为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天下的父母都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龙”,但不少孩子学业半途而废、不务正业乃至走上邪路,根源就在孩子发生了早恋这个问题上。做父母的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十分之一,就应趁早从正面引导、教育他(她)们。一、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修饰,常对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小天使,一个生活在天庭快乐无忧的小天使。我今年8岁,是天王最最宠爱的孩子。我经常在天王的怀里撒娇并问天王他为什么爱我?天王总是回答,说我是最漂亮最可爱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在我的脸上有着最最天真灿烂的笑容。有一次我问天王:“你是如此地爱我,是不是我很像你。”可天王却说:“不,孩子,你像你的父母。”我很迷惑,我不知道父母是什么。天王说:“孩子,父母就是生你的人,他们在人间,你是他们的孩子,你从人间而来,才来到天王这里。”我又问:“那我为什么不在人间,为什么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天王说:“人间会有很多的无奈。你的父…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们都认为孩子比大人重要,父母对待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倍爱有加,吃穿住行都得依着弦子。若是孩子过生日,要么在酒店操办三五桌,邀来亲戚朋友庆贺,要么在家里大摆“宴席”,约来一两桌孩子的同伴共度欢乐。  相似文献   

6.
电子     
<正>中国儿童手机悄然面世在人潮集中的游乐场所、大商场,如何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让孩子自由地玩耍,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痛的问题。于是,不少手机企业努力研制和生产出一种儿童手机。通过这种特制手机,儿童可以随时和父母联系,使父母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动向,同时,这种手机又能够通过一些功能限制来避免儿童过多与外界联系。目前,已有一些儿童手机在广州联通等运营商网络中试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怕什么     
生活中多数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害怕烦恼什么,往往处理不好,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决定他们的前途。因此,为人父母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最怕什么事件。据儿童心理学家近期发现,儿童在生活中最害怕的事件是: 一、自尊心受到打击。许多家长不了解儿童的自尊心,往往对他(她)们一点过失,就训斥“蠢猪”或“笨蛋”。这是对孩子的最大侮厚。孩子们认为,被人瞧不起是丢脸的事,绝多数孩子认为被同学瞧不起,如考试成绩差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且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的行为。对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校园的教育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流动儿童为被试,初步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群体中欺负与受欺负现象较为频繁;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差异,受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流动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系;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欺负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望子成龙”的基础是“望子成人”。“望子成人”要求父母怀着一颗平常心 ,顺应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促进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这应该是贯穿家庭教育始终的主旋律 !孩子是爱与智慧浇铸的“合金”。他是完整发展的个体 ,基于这种完整性 ,家庭教育应该是完整的 ,而非残缺的。他是健康和谐发展的个体 ,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健康的 ,而非病态的。由此 ,望子成人也便具有了这样的内涵 :完整的教育和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高老头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到头来却遭到女儿的抛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败对现代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极具教育和启迪意义。家庭教育不应是无原则的爱,溺爱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影响健全人格塑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父母应通过正确的方式策略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人生     
《科技潮》2003,(4)
孩子心理营养父母责无旁贷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却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据统计,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其实,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是由他生活环境一点点浇灌而成的。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任何人。如果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当时的心情、身体状况,甚至是取决于打麻将的输赢,那么,孩子便会感到这个世界完全无  相似文献   

13.
孩子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发现孩子撒谎,家长总是很气愤、很失望。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因为孩子这么小就会撒谎,家长很容易会把撒谎的成年人的所有恶劣的行为和自己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大多数家长会马上戳穿孩子的谎言,并且会惩罚孩子。这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变得撒谎更频繁、更老练。谎言也越编越“圆满”。  相似文献   

14.
阚小英 《科技信息》2010,(21):340-340,275
本文通过对一个“问题行为儿童”的日常表现的观察,阐述了对于问题行为儿童幼儿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来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了解他、尊重他,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把学生抱在怀里,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这就是教师的角色——要像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孩子,要像爸爸妈妈一样耐心教育孩子,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孩子谈心、交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已成为许多父母最感棘手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什么是问题孩子、问题孩子与家庭的关系、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配合小学语文三下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专题设计的口语交际校本课程。由于在此次教学前我们曾组织学生参加了省里的书信大赛“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不仅收到了学生的信件,更阅读到许多家长的回信,发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对爱的感触是不同的。令我触动极大的是父母对孩子难得几次的打骂,孩子都可以一直记得,却忘却了生活中许多细节的关心,甚至很多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常常视而不见。同时也发现了有些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令学生产生了困扰,并由此与家长产生误解和隔阂。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父母教养行为和方式的机制及特征。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通过对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近年来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中呈现的从宏观系统走向微观具体的研究特征,进一步探究了教养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向君 《科技信息》2009,(32):I0304-I0304
目前,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家长的这种需求,使以培养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于是,小孩子们就听凭父母的安排,背起了书包,穿上了舞鞋舞衣,拿着书画用具,拎着乐器,跟随着父母来回奔走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里。当前社会上,有许多父母大都信奉“艺多不压身”的观念,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在各类“班”里培养特长,如果自家的孩子不上这些“班”,自己脸上无光,心里也不踏实;一些家长就给孩子报班,仅凭自己的意愿,不分优劣,贪多求全。然而,培养孩子的特长,不能遵从父母的主观意愿。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20.
孩子成才是成千上万个父母所梦寐以求的,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比如让孩子学电子琴、学书法、学英语、参加各种形式的辅导等,父母真可谓费尽了心机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然而其结果并不像父母所企盼的那样,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出现厌学或严重的行为问题。笔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幼儿教育“误区”中的“误导”所致。现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只重视幼儿智力开发而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不好的孩子,却有不好的教育。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幼时的教育就好比在白纸上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