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蕾 《科技资讯》2012,(7):10-10
本文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理论为指导,对域名注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它的出现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域名问题,域名与传统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并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纠纷,使域名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域名的介绍,分析域名与商标的矛盾及对恶意抢注如何裁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应该加强对域名的保护,对于我国法律在认定域名与传统知识产权特别是商标权的问题上如何更好的保护企业的利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域名纠纷日益增多,域名作为一种权利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我国现有法律缺乏相应规定。本文从域名的法律性质入手,分析了域名法律保护的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域名法律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域名是因特网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现阶段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域名争议纠纷,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的法理过程,初步分析了纠纷的原因、解决途径等问题,并针对当前域名保护的立法缺陷,提出了明确域名知识产权法律属性,加强域名立法,建构域名特别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域名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对域名的陌生,到对域名商业价值的把握,网络的奇妙和飞速普及让人们的认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飞跃。侵害域名权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域名的法律保护却有些滞后,各国都在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域名,主要是运用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本文主张把域名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来加以保护,归属于识副性标识权。在界定域名权的大小和力度、处理域名权与其他标识类权利的冲突时,禁止混淆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域名作为互联网用户用以确定其在网上位置的稀缺性资源,正成抢注的对象。应制定相关法律来明确界定域名抢注问题,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之前,我们应了解域名注册组织及域名抢注纠纷解决程序并加以运用,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域名这个通往网络世纪的“路标”逐渐被我们熟悉。如果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被他人用作域名注册的话,商标的注册者或使用者与域名的注册者就会出现争议。因此域名与驰名商标的保护便有了密切的联系。下面从一起发生在中国的域名纠纷案看域名与驰名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一个挑战和冲击.从域名的法律特性、域名是否可以作为知识产权客体加以保护、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法律性质及保护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完善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竺效  徐虹 《今日科技》2001,(12):40-41
因特网(Internet)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媒介,而要在网上进行不见面的交易,企业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网上名称———“域名”(DomainName)。作为一种全新的网上资源,域名抢注的纷争近两三年来频繁发生,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造成冲击。另外,域名所蕴含的利益由于欠缺权利的外衣而显得保护不足,但用任何一类传统知识产权加以规范都会“捉襟见肘”。因此,将域名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范畴已成为当务之急。域名权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一般说来,域名是为了方便记忆网络地址而赋予每一网址以包含一系列字母、数字的符号。所谓…  相似文献   

9.
网络域名侵犯他人商标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平 《太原科技》2007,163(8):32-33
分析了域名侵犯商标权的构成要件和网络域名侵犯商标权的原因,提出解决域名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对策有:提高公众的域名与商标保护意识;完善域名注册审查程序;加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制定专门的域名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概念误区所谓的权利冲突型域名争议,又称为“相同名称的合理使用”,即对同一词语(标识)都享有合法在先权利(如商标、商号权等)的不同主体在寻求注册相同域名时发生的归属争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涉及域名归属的争议一律称为“域名抢注”。但是严格来讲,“域名注册”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目前域名注册领域出现的所有法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域名纠纷问题与日俱增,其中因注册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域名而引起的冲突频频出现。目前我国还未出台规范域名注册的法律,但这是否意味着域名争议无法解决,商标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呢?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域名争议的途径。 一、域名争议的缘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0年7月进行的抽样调查,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我国有650万台上网计算机,1690万上网用户,www站点数27289个,CN下注册的域名数达99734个。我国用户在国际互联网域名及…  相似文献   

12.
商标是用以区分不同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标志。我国实行的是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制度,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都给予一定保护。但在保护力度上却明显以前者为重,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和范围远不及注册商标。对未注册商标规定的不明确、不完善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秩序,也不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这是我国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域名这一法律概念理应受到法律妥适的保护,但采取何种形式进行保护,运用何种方式维护权利却与域名的特性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域名与商标的相似性与域名进行商标性保护的可能性出发,通过分析,寻求域名商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界定域名和商标的法律性质出发,论述了域名和商标产生冲突的原因,指出了域名对商标的“网上劫持”和商标对域名的“反向劫持”是二者冲突的两种最基本形式。进而回应我国商标与域名制度的立法不足和制度缺陷,提出了解决域名和商标冲突的法律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域名是易于识记的IP地址名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与商标的冲突日益激烈。学者对域名领域驰名商标的保护已基本形成共识,而对非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则分歧较大。现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域名的法律性质出发,指出域名对商标的“网上劫持”和商标对域名的“反向劫持”是两者冲突的基本形式;其次,在分析其冲突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援用商标侵权理论、商标反淡化理论、反不正当竞争理论、域名异议程序以及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等几种解决冲突的途径;最后,针对我国现状,从域名的管理与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上发表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域名抢注”现象的发生使人们注意到域名与现行商标管理制度的冲突 ,如何解决域名和商标在交叉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交叉保护成为本文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拟从域名本身独有的特征入手 ,通过分析域名与商标法的冲突 ,以及商标与网络世界的冲突 ,初步界定双方各自独立保护的法律特征 .  相似文献   

18.
“域名抢注”现象的发生使人们注意到域名与现行商标管理制度的冲突,如何解决域名和商标在交叉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甘界中的交叉保护成为本文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域名本身独有的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域名与商标法的冲突,以及商标与网络世界的冲突,初步界定双方各自独立保护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域名与商标各自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共性和差异性带来的法律上的冲突和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未注册商标的大量存在是法律所不能忽视的现象。根据自然法理论和洛克的劳动财产权学说,未注册商标基于使用而与注册商标一样享有实质意义上的商标权。商标权具有私权性质,同时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法律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依据同时基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而非注册。《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基于自然法的精神加强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而不是只侧重于对注册商标以及少数驰名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