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社会就业压力随之剧增。究本溯源,就业政策法规不健全、人才竞争机制不合理、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宏观保障;市场应构建公平人才竞争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应提升自身整体就业素养,培养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四方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深层次的改革,国内大学毕业生的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就业难"成为众多高校和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了各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相互衔接,相互认知,任一方面衔接出现问题,就难以跳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卫国 《科技资讯》2008,(14):116-1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激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其岗位竞争更为激烈,人才的流动性很大,高职毕业生"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因此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选择了灵活的就业方式。本文对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探讨如何正确引导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芹  王亮  周利 《科技信息》2014,(8):110+120
高校"双困生"是大学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构建"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某高校体育学院为例,分析了"双困生"就业现状,探讨了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构建高校"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帮助更多的"双困"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建森 《科技信息》2011,(28):71-71,73
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代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就业趋向,采用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300人进行调查研究,并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职业价值观的3个维度上总体的得分都偏高,表现为在找工作时期望过高,且非常重视保障/保健因素,发展因素次之,声望/地位再次。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声望/地位"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在"发展"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在"保障/保健"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和以往存在差异,应视情况进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开始由"统招统分"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我国的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部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已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将围绕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创业难更是比较常见。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型就业之路,也为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应积极行动起来,争创大学生创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岗位成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需要,是需要转变和创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创业引领就业",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学校创业服务与教育水平,北京联合大学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基地"建设工作。"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基地"是指经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评估认定挂牌,以从事大学生创业培训教育、创业辅导或创业支持服务为主的专业培训机构或就业服务机构。目前,北京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6,(3):105-107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路径选择之一,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时,大学生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老百姓"。由于就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用人单位的偏见和大学毕业生自身条件、能力的限制等,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5.
董学清 《科技信息》2004,(11):25-26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山东省各级团组织创造性地运用"学士后流动站"的方式,探索出一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路,帮用人单位发现人才、助大学毕业生找到岗位,运行一年多来受到广大大学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各级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应该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及贫困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度势。据权威部门统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可能达到38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自由就业"的政策,许多大学生在价格机制调节的就业市场上反倒有了"失落感"。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择业观念,阻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次调查对石河子大学外地生源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理性就业意向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事关每一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双困"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师院校应该从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构建特色"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帮助更多的"双困"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已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