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分析了祥子身上浓郁的封建思想意识,并指出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是造成祥子悲剧结局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祥子种种遭遇的象征意义及其畸形市民化过程的解读,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及城市市民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中祥子生命中的几位女性的存在可说是祥子作为男性存在的一种命运文化的阐释。他对虎妞身上的母性依恋,是对家的温暖的寻找;对小福子精神理想的依恋,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夏太太性欲望的依恋,是沉沦的开始;而妓女白面口袋则是祥子对现实逃避的麻醉剂。从寻找母爱、理想的回归、迷茫的探寻、女性的痕迹四个角度分析了祥子与其生命中女性的隐形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悲剧的角度分析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及主观原因 ,尖锐地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是穷人的地狱这一严酷的事实 ,同时也指出祥子企图用个人奋斗的方式解放自己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必须找别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试从祥子这个主人公入手,全面深入地挖掘《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以往论者所关注的经济上的无法翻身。他的悲剧除了买车愿望不能实现的事业悲剧外,还包括屈从虎妞及不能与小福子结合的婚恋悲剧和最终丧失生活理想、善良品质的“人”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具体根源有刘四爷的有序剥削、孙侦探的无序掠夺、虎妞的婚姻讹诈等等,总之是那个“虎”吃“骆驼”的“动物世界”。老舍先生对祥子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是具体生动的,又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6.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自私的,他的悲剧在于他把理想和信念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只关注对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当维系他生活下去的三个维系,一是买车的理想,二是性的维系,三是身体的维系,在经历一番生活和现实的磨砺和打击之后,不断削弱,直至最后断裂,祥子陷入了彻底的人性堕落。如果说祥子是被当时黑暗的社会以及城市的文明病所吞噬的话,那么他自私的性格特征和缺乏自信的生活态度是他有此遭遇的主要内因,这个内因越是强大,祥子才越是会被社会和城市的文明病所吞噬。  相似文献   

7.
探讨分析《骆驼祥子》中动词重叠的形式、语言意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类型等 ,从一个侧面研究动词重叠这一现代汉语里出现较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悲剧形象。祥子原是一个破产的农民,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生活无着,十八岁那年流落到北平的十字街头,渴望在这“首善之区”寻找一条生活的出路。在北平,凡是以卖劳动力能挣钱的事,他几乎都干过了。最后,看到拉洋车容易挣钱,就以此为自己的固定职业,想在二、三年或三、四年内,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自由车夫。“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  相似文献   

9.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是作为一个隐性主题存在于文本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一部社会人性批判小说。作品中融入的老舍的"本土化平民特质",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人道主义"关怀。文章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塑造的再解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老舍这种对普通人的理想、品格和尊严的高度尊重的创作态度,进而追溯了小说独特的非主流视角和平民化创作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祥子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在畸形结合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而终归失败,在绝望中扭曲了灵魂而堕落成走兽。祥子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次失败,他被他所生活的社会所淹没、所吞噬,这必然导致他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三个方面分析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人物形象。首先论述作家对这一人物性格牲及道德素质的基本刻划,接着结合作家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他对现实生活的透彻把握来谈人物塑造的成功原因,最后分析了作家倾注于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深厚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他真实地描绘了"老实,规矩,要强"的人力车夫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3.
从祥子作为中国社会早期城市打工者的形象入手,结合他的现实处境、个性特点、需要层次和新时期文学对当代打工者的描写,剖析了祥子的需要和冲突,揭示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舍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婚姻悲剧,揭示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提出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出路在哪里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可以延续到我们21世纪的市场化经济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19.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从主人公身份来讲,祥子和五龙在进城之前都是传统的农民。《米》和《骆驼祥子》的叙事借用了“农民进城”的模式,展现了淳朴农民被城市异化的过程。打破文本的界限,以互文性的视角来观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在小说的人物设置上,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叙事中所担负的功能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甚至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同时,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示欲望(米、车)对人性的束缚,性的压抑来表现主人公的生命之痛。在人物生存状态上,祥子与五龙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