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政策方面论述了始自汉武帝,经过汉昭帝,大成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时期,西汉政府对西域民族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移民屯田是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央政权的“移民实边”始于西汉,年代相袭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罗马历史上,土地问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罗马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例如军事扩张、土地改革、退伍老兵的安置、罗马公民权的扩展、奴隶制经济的兴衰等问题,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4.
<汉书>记载西汉中垒校尉拥有"外掌西域"职权,后世学者对此却提出了质疑,有学者指出"西域"当为"西城"或"四城(门)"之误.但笔者详查史书,未能见到证明中垒校尉掌"西城"或"四城(门)"的确凿史料.随着近些年西汉考古资料的大量出土,班固关于西汉中垒校尉"外掌西域"的记载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5.
唐、清两代是古代西域边塞诗繁荣的两座高峰且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清两代西域边塞诗的比较分析 ,指出唐代主要开创了边塞山水诗 ,清代主要丰富了边塞风俗诗 ,两代都对西域的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试析西汉时期发生在西域的三次矫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在西域发生了三次著名的矫制事件。本始三年,常惠擅自征兵攻龟兹,宣帝为抑制霍光势力,未赏罚常惠。元康元年,冯奉世矫制发兵平定莎车。因儒生势力的牵制,冯奉世未封侯。建昭三年,陈汤矫制发兵诛杀郅支单于。此时保守势力占统治,使陈汤最终被免为庶人。他们三人建奇功于异域,却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对这三次矫制事件的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把握西汉的西域政策。  相似文献   

8.
吐蕃自开皇二十年(600年)崛起于青藏高原以后,积极向外扩张。其对唐西域的征伐几乎与吐蕃帝国的兴衰相始终,对丝绸之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认为,吐蕃在唐西域的活动,阻隔了中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10.
两汉以来官方关于西域的历史文献有其特殊的书写模式,在这种书写模式下所记录的西域,是中央朝廷对西域的一种官方历史记忆,它们是在某个特殊群体的主观"意图"下被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关注的不是两汉官修史书中"西域传"所记的事实,而是古人为何要保存某种记忆,即探究古人的"意图"及其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沙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源自新疆并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但是沙陀早期是一个处于西突厥统治之下的弱小民族,作为夷狄其本身并无文字传记,这为我们系统了解沙陀早期历史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地复原沙陀早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汉唐王朝是中国历史最鼎盛的时期,唐人心目中最值得追忆与回应的就是汉朝并因此形成一种汉代情结。这种情结,既源于唐人文教科举中的历史追忆,又与史地交集背景中的大唐气象遥相辉映,更有意义的是,唐人的这种情结在与经营西域方面体现得最充分。  相似文献   

13.
《西域地理图说》与哈佛大学藏《回疆志》具有渊源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图中注记及李文田与缪荃孙的交往等,就这一前人较少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哈佛大学藏《回疆志》实为李文田抄录自缪荃孙所藏西域地理书,原书经李文田题注,名之为《西域地理图说》.光绪十九年八九月间,李文田从缪荃孙处借书,初抄录于北京北半截胡同,数年后李氏抄本被李氏后人携带至广州,至迟至1940年在香港展览时仍为李氏后人保存,其后入藏民国政府国立中央图书馆,再辗转典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而缪荃孙藏西域地理书则以《西域地理图说》之名,藏于原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两部典籍分藏国内外且书名各异,但实出同源.  相似文献   

14.
赖正史《汉书》、《后汉书》使汉代西域诸国的人口概况能为世人所知。本文统计了两汉西域诸国的户数、人口、胜兵情况,测算了各国的"户均人口"、"户均胜兵"、"胜兵人口比"、"户均胜兵率"状况,并据此做出一定推断。  相似文献   

15.
罗涛 《当代地方科技》2011,(9):41-41,45
肉刑是中国奴隶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因其耻辱刑和中间刑的双重性质,汉文帝废除肉刑,并没有提出具体完善的新刑来代替。自其废除之日就不断有复议肉刑的呼声,特别是魏共有三次复议肉刑的讨论,东晋元帝时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本文结合当时具体历史环境,总结这几次复议肉刑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肉刑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文帝废除肉刑后建立起来的新刑罚体系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使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以都护府为最高行政机关,下辖军事和行政两大管理系统,官有定员,职有专任,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利。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这一带都得以施行。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促进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户籍管理是一国财政之根本,从户籍登记的内容、户籍的变更到管理责任是一国户籍管理的重要方面。从汉至唐户籍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法律形式及功能的转变,以及儒家思想在法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对《钦定西域同文志》一书中两处地名释译不妥之处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由汉至唐,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对汉、唐婚姻法律制度的比较,从婚姻制度在律中的地位发展可以得出礼在律中的不断深化,且宗法精神也对律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使规定婚姻的律法有不断刑法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开封的城市建设施工中不断发现古代遗址.遗址地层包含物丰富,其中陶模最具特色.唐、宋、金、元等朝代的地层中均出土有陶模.这些陶模造型除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外,在题材、形制、材质及表现手法上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