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中,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解放生产力,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不相容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在经济发达、而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也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限制或废除商品经济.还不具备公有制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客观前提,因此,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可以相容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把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就要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进行再认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们对“个人所有制”与“私有制”、“公有制”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有失偏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发达个人所有制”和“共同所有制”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与“个人所有制”本质上的一致性,进而阐明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将共同发展,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有企业与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国有企业是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主体力量,改革国有企业是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便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奠定微观基础;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使其布局和结构发生转变,以便更好地找到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仅指公有制,它们的内在属性和外在经济关系有质的不同,又与公有制互联互通。所有制结构关系整个社会发展大局,理论上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进行重新认识,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理论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留给我们许多深刻思考。(1)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公有制实现形式不具有直接的社会性质。(3)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4)公有制的生命力不在于量的盲目扩张,重要的在于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存在的必然性出发,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特殊性和优越性,进一步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各民族之间和各地区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关于所有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构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公有制观,首先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社会化的若干含义及相互关系,其次必须准确理解生产资料的法权占有与劳动占有,区别劳动占有与劳动人民占有,马克思的公有制是劳动占有的公有制(劳动公有制)。基于这一理论前提,作者讨论了若干热点问题: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与生产力水平,重建个人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个体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与计划市场,马克思的“失误”,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融合,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对立,可以相互兼容,并且只有在动态发展中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国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融合生长产生了疑虑.本文通过对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生长的客观基础及其实现途径作了系统的分析,试图澄清人们的疑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从1978年到1992年,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的最初思路,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取向的重大突破,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邓小平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创举,对两的结合及如何有效结合,谁适应谁等一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研讨,深化认识,本首先在概略阐述两结合的形成及其促进生产力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划清两个根本界限。一是划清公有制为主体与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二是划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的界限。在健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互补共进的关系,促使它们有机结合,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从现实出发,从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的实践出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原理、新结论和新判断辩证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单纯的所有制形式不能决定这种经济成分的社会性质,而主要看这种所有制的经营者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我国目前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有制表现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现阶段更多地表现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要体现公有制主导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即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等。因此,要加快国有经济的改革步伐,改造成含有国有经济成分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股份制经济,使公有制主体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展开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核算水平的提高,已使现代产权制度摆脱了私有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和对资本力量的约束,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利用商品经济,通过国有资产资本化,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调整经历了一个利用限制-改造-消灭-承认和鼓励发展的曲折历程。社会主义事业从理论到实践的曲折轨迹表明,所有制结构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三种经济形态的依次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