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区南北纵距26.5公里,东西横距67.5公里,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全区土地资源呈“一少一多”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耕地总量少,质量差。全区耕地总面积2958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0%,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了耕地总量的55.5%,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多,仅宜农土地面积就达155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了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建立耕地储…  相似文献   

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多,耕地少,耕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占用需求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据此,我国提出并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对现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的难点,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有偿使用范围小、形式单一、以协议出让为主以及土地多方供应等弊端,削弱了城市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影响了国有土地资产在经济上的实现。分析了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及其驱动力,即适时收购、收回、置换、征用和开发、储备、供应土地,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笼头放水的土地垄断供应局面。这将有利于城市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培育、城市化的有序发展和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作为土地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在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建立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法律支撑体系、土地收购价格评估、土地垄断供应与市场供需关系、资金筹措、风险防范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 概况 谢坝,中国一个极其普通的乡村。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乡,南距宜宾市区26公里,北距自贡市区约45公里,“内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中心村距高速公路出口处0.89公里。2002年,全村辖8个联合社,552户,人口1820人,面积719.6公顷,耕地220.5公顷(田76.5公顷,土144公顷),小二型水库一个,山平塘5口,森林面积313.3公顷,森林覆盖率43.2%。  相似文献   

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确保十几亿人的吃饭. 我国有耕地面积近20亿亩,从总量上看不愧为世界土地资源大国,但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又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是:一方面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却在逐年递增,人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横县是广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粮食、糖蔗、茉莉花生产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依据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和耕地供需平衡分析,确保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140.7万亩(93.8千公顷),共设一级保护田2138块,二级保护田682块,将保护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并按有关法规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是规划的基本目标和重要指导思想.以经济发达、人地矛盾突出的江阴市为例,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县域耕地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该规划的科学编制、土地用途管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规划的动态实施过程中:规划要在“切实保护耕地”思想的指导下调整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以“占补挂钩”思路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开发,保证县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余;要在划分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实行用途管制,并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利规划的动态实施,促进县域土地利用乃至县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结果,截止到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5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二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致使我国人地矛盾尖锐,危及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土地供给,缓解经济发展中土地供求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资源、环境、人口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耕地,是国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从我国人多地少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等客观国情考虑,耕地保护形势不客乐观。因此,在对土地概念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立体开发的新思路,并从大资源观出发提出了积极寻求替代资源、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建强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6):20-20,11
1、甘肃省的比较优势表现 甘肃省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项,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现有耕地面积348.8万公顷,占可用土地面积2731.41万公顷的12.77%,人均耕地2.08亩,居全国第6位,尚有近186.67万公顷土地可供开发复垦利用.省内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项,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业资源丰富.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项,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项,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与特殊的气候、生物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发展甘肃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预示着国家对粮食政策和粮食安全的评估将发生重大的转变,由注重粮食产量、粮食总量转向注重培养和保护粮食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向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上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的数量及其利用率;二是水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三是粮食的基本生产条件;四是粮食的增产技术和科技储备。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上述4个方面想办法。一、保护定型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我国必须以占全球土地面积6.4%的可利用土地、占全球7.2%的农田,养活占全球…  相似文献   

12.
《榆林科技》2007,(5):I0002-I0003
黄蒿界乡五合村地处靖边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属北部风沙滩区,土地平坦、水资源丰富,有13个村民小组,334户、1976人,总土地面积66000亩,其中耕地8000亩.林草地4.5万余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格单元法的基本农田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各地在进行基本农田划定时,重点考虑的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保护任务,而忽略了地区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本研究借鉴土地适宜性研究的思路,运用网格单元法进行空间分析,提出依据土地适宜性指数和现行基本农田划定的思路,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为例,依上述划定方法,对都安县基本农田划定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安县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32870.18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31%;县域地苏乡、澄江流域及刁江流域范围的耕地因适宜性高而划定比例较高,县城周边、道路两侧的耕地因适宜性低且开发需求高,划定比例相对较低.上述基本农田划定模式,有助于发挥不同区域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进而达到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互协调的效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茂兰自然保护区耕作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2.2×10^4ha,耕地640ha,人口8547人,人均耕地0.075ha。保护区11个旱作土种(121.2ha)粮食生产力可产玉米747.14t;35个水稻土种(517.5ha,保灌面积30.67%)的生产力是3755.07t,即全区的粮食现实生产力为4502.21t。扣除应当交的国家定购粮8.5%,人均净占粮食482kg。按国家小康标准人均占有粮食400kg和温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该城市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面临的压力,并对压力条件下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途径进行了探讨,以寻求真正保持耕地增量的持续性的途径.研究认为:在压力条件下,保持耕地资源贮量增长的切入点是改变原来偏重于追求数量的思维模式,实行以追求质量为主的显性土地开发整理与革新耕地利用方式的隐性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根据土地变更统计资料,对湘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维持耕地数量与质量是保护耕地资源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庆焕 《广东科技》2006,(11):30-31
四、我国土地、水和森林资源状况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2003年,我国拥有耕地仅18多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约为世界人均耕地4、05亿亩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的耕地总量为29亿亩,人均耕地为11.16亩。  相似文献   

18.
刘慧 《科技信息》2011,(31):I0325-I0325
近年来,在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从严的形势下.如何利用仅有的土地资源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有待破解的难题。东明县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占用与保护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在现有耕地不减少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使每寸土地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实现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现的目标。应依据区域功能差异性,实施有区域差异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并重视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使土地政策尤其是耕地保护政策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可预知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压力背景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程为区域耕地系统的状态规定了调控目标;论文根据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程,初步设计了解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区域差异问题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珍惜每寸后备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近年中央明确提出耕地动态平衡的原则。国家土地局有关报告和负责人讲话,以及中国政府《粮食问题白皮书》都反复强调了开发后备资源问题。但垦荒的环境影响,未能被同时强调。各地在执行这一方针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当前土地管理十分强调“占一亩,开一亩”。有的地区已将动态平衡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但考核常常流于考察数字的平衡,垦荒简单地被用以抵销占用耕地对政绩的影响。垦荒质量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实质性问题,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