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晓文 《科技信息》2009,(8):234-234,237
傣族佛寺不仅仅是傣族文化教育和史料收藏的场所,还是集中展示雕塑、壁画、金水漏印、剪纸等艺术的场所,对传承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文波 《科技信息》2012,(12):280-280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新石器时代告别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傣族制陶的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成坯有无转轮、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方式。焙烧有露天焙烧、封闭半焙烧和窑内焙烧等方法。但傣族的原始制陶术已处于"濒危"的边缘和即将消亡的状态,亟待拯救和保护。本文陈述了傣族制陶技艺中最突出的慢轮手工制作过程,提出了传承和发展傣族制陶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韩燕 《科技信息》2013,(34):210-210
傣族传统广场舞是原生态的民族广场舞,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条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现代广场舞的推广,使传统的广场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传承方式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是植根于人民大众间的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从物质传承和非物质传承两方面,论述民间文学的传承体系:文字传承、符号传承、现代化物质媒介传承、亲缘传承和行为传承。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讲述了1961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事。反映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感。"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承研究入手,探讨了新时期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田野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阐述了活态传承的不足,进而从建立黔西北民族文学继承人机制,优化"活态"传承的生态环境及市场化应用与生产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斌 《科技信息》2012,(36):I0102-I0102
孟连县佤族民间文学系世代口头创作和传承之文学,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内涵深厚,反映了佤族的生活、性格特征、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学宝库,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广大的傣族群众对小乘佛保持着最虔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小乘佛教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小乘佛教的教义、教规、禁忌影响着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义促使傣族思想意识,日常习俗了发生了变化。本就小乘佛教对德宏傣族习俗所产生的影响作一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是中国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长期以来文学样式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丰富的文学资源。近50年来,裕固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专家和学者,出版了大量研究论著。总结成果,发现不足并展望未来,对裕固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哈是一种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村寨中的傣族传统的曲艺说唱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当代傣族章哈的演出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在保持传统仪式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变化,演出形式保持了演出前的仪式、演出的形式和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应和等传统方式,而表演涉及的题材则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发展和传承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C以来,包括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克里斯蒂娃、弗莱、哈罗德·布鲁姆在内的理论家就此话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自从近代以来,中国废除了八股文,文言文,以白话的形式进行书写文章开始,汉语言文学的日常应用越来越少,逐渐仅存于某些特定的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见证,不能够因为短暂性的缺乏应用而使其消逝,而在如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之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逐渐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以重保健、讲和谐、爱自然、追求美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通过论述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探索傣族饮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基础,傣族特定的生态环境,笑逐颜开的自然风光以及宗教意识等孕育了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直接体现,紧束裹身的筒裙,柔美轻盈的体态,淡雅幽静的气质,具有多种曲线美的舞姿等构成了傣族舞蹈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迎春 《科技信息》2012,(34):I0097-I0097
孟连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点,居于怒江水系与澜沧江水系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民族和文化,生活在云南的九大傣族支系,在孟连就有4个支系。孟连傣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孟连成为研究傣族文化的黄金宝地。  相似文献   

19.
张海珍 《科技信息》2010,(36):I0254-I0254
娜允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傣族小镇。其文化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傣族聚居区已经是仅存的了,显得弥足珍贵,具有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洛文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域文学,它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开设“河洛文学”课程源于河洛文学的重要文学史地位,它既是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地域视角出发,要选择具有地域文化身份的河洛作家和具有浓郁河洛文化色彩的作品,呈现河洛文学的地域文化传承,并重视河洛地域“小写”的乡邦文学.同时,还应以河洛文化为贯穿主线,防止对河洛文学的人为割裂与偏废,并把品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实地采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