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与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在北京联合成立的"中日农业科技交流文献陈列室"创办6年来,在推广日本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利用最新农业科技文献加速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和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1991年陈列室成立以来,日本23个农业科技读物出版机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会”在镇江开幕。此次会议由镇江市政府与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及镇江市有关部门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推进镇江与日本农业科技合作。会议当天共签订5项合作协议;开展空气凤梨栽培技术、零日龄放鸭技术及优质高效葡萄栽培等三项技术合作;在句容共同设立中日农业交流中心,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日本现代农业专业。中日专家还就7个合作项目进行现场对接洽谈,并现场接受农民咨询。  相似文献   

3.
李玉明 《广东科技》2013,(16):181+176
生态循环农业是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是实现生态循环农业高效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着重阐述了广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策略,以期提高广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4.
《科技智囊》2010,(12):88-89
1.10月24日,第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大章宏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池田原久、环境副大臣近藤昭一、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作主旨发言。中日两国官员.专家、企业家1200多人参加论坛.签署了包括资源循环与低碳技术城市示范、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燃煤电厂节能诊断,城市垃圾污水零排放技术研发等在内的44个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5.
4月2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北京”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代表,围绕“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籽种产业及其应对策略”、“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农业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循环农业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如何尽快实现循环农业本土化和普遍化问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循环农业高效运行的合浦东园公司个案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技术链、产业链与循环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核心技术链决定产业链,进而影响循环农业的实现及良好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11,(1):22-22
本刊讯2010年12月7~8日,由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举办的"2010中国农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内众多研究院所、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6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循环农业文化的变迁过程,分析影响循环农业文化的经济、社会因素,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提供依据。认为重新发现和思考循环农业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农业文化功能的重视,以及对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储俊 《今日科技》2008,(9):20-20
8月28日,奥运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签约仪式存嘉兴市南湖区举行。南湖区政府与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签署了相关协议。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替代机制,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四位一体"集成化循环模式、立体农业高效型循环模式、结构优化产业链循环模式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四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10月16日新华社报道:美国照会古巴,胁迫古巴如继续土改,要减少蔗糖进口。10月17日我国红十字会发表声明,谴责日本当局阻挠旅日朝侨回国。摩洛哥颁布关于废除“丹吉尔宪章”的法令,要在六个月内收回丹吉尔。10月18日毛主席会见日共代表团。10月19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道比在我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扩大的联席会上发表演说。10月20日中国和日本两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对中日两国和两党关系问题的意见完全一致。道比主席离北京返国。我国和乌拉圭两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就交换记者等问题签订协议书。日本各地四百万人举行第七次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统一行动。10月21日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北京市委员会举行会  相似文献   

12.
正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国立农业和食品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简称农研机构)日前在一块野外隔离试验田里收获了转基因水稻,这是日本首次收获室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水稻今年5月种在茨城县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隔离水田里,日本农研机构于10月31日收获了稻谷。研究人员利用被称为"基因剪刀"的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编辑,但没有引入其他作物的基因。此次共收获了"日本晴"等六个品种的水稻。研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14,(9):54-54
2014年3月51日,《日本蓝皮书(2014)》发布会暨日本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地区的日本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代表、媒体记者等近50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于洪达  杜丽华 《科技信息》2009,(17):347-347,368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数据显示,从未来对华投资的意愿上看,希望扩大投资的意愿出现持续下滑的势头,特别是出口型投资下降明显。6月20日下午,中国日本商会在北京长富宫饭店举行《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古场文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兼白皮书调查委员会委员长田端祥久向记者介绍了白皮书的情况,以及过去一年日本在华企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10,(2):93-94
1.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循环农业研究态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国内外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我国循环农业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循环农业研究热度在近15年间迅速增加, 2004-2018年间年均论文发表量达到173篇,但目前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成果不多,即大部分发文期刊都不是核心期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3个机构的发文数量分别占到该领域总发文数量的19.69%,15.06%和13.13%,但从论文篇均被引数量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排在第1,2,3位,说明其研究成果的同行认可度较高.高被引论文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尹昌斌研究员团队、中国农业大学高旺盛教授团队和重庆大学陈德敏教授,其中,前两个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循环农业研究领域仍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探讨仍然是该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循环农业模式创建和循环技术研究也是当前国内学者重要的关注点.若要进一步深化循环农业研究,理论内涵的清晰界定、科学的效果评价、明确的循环技术整合将是该领域研究实现突破的...  相似文献   

18.
正1.8月23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助理执行干事朱内贾一行,双方就加强合作交换了意见。2.8月24日,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在北京会见墨西哥农牧业农村发展渔业和食品部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和质量服务局局长桑切斯。3.8月25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北京会见了阿根廷农业产业部农业产业市场国务秘书玛丽莎比尔切尔。4.8月25日,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农业部长会议在斯洛文尼亚布尔多召开。中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聪 《安徽科技》2008,(10):33-35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遵循“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这些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也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16食品非热加工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主办,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协办。本次会议是继2009年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首次在北京举办后再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研讨会。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参加会议人数18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