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传统的平面与电子媒体,其把关人的身份也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对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注入了新的意义。本文对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身份转变、目前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版的《穆斯林的葬礼》为版本依据,对男主人公韩子奇的14个身份符号进行分类后,阐述其中承担文本建构功能的社交性身份符号的身份认证、修辞定型、身份符号的重叠与隐现以及伦理性身份符号的建立和缺失、伦理身份符号的三次揭露以及他们在承担文本建构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女性身份的广告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是一种符号形式,是各种符号构成的有意义的、情景化的、建构性的社会活动.身份是一种符号潜势,其本质是施为性.女性身份在广告话语中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当代社会以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掌握对话语符号资源的控制权,这种权力的不平等造就了广告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了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突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晋中民间艺术背铁棍的发展为例,从地方感的研究视角出发,关注了民间艺术的调适与建构。通过研究,发现独特的文化环境塑造了背铁棍的地方性,背铁棍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符号,从仪式到展演的变迁中建构着地方性文化。同时,背铁棍作为民间艺术,凝练了社会记忆,强化了社区的内部认同。本文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中地方性文化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民族志样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秦腔服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表现内涵,以地域文化为视角,针对秦腔服装的穿戴规制、款式造型、颜色搭配、装饰元素等,从陕西关学思想、历史文化符号及民间艺术等方面逐层分析秦腔服饰所受的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表明,秦腔服饰艺术在思想观念上富含崇礼尚节的关学气质;在艺术造型上注重写意渲染,恣意张扬秦地民间艺术的绚丽;在创新运用上擅用历史文化元素,激活艺术想象,彰显厚重、深沉、质朴、务实的陕西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符号消费为主的社会,文化产品的精神性本质使之成为最主要的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与核心。“云南十八怪”从地方性现象演变为云南省特有的文化符号,成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具有差异性、可变性、多样性的特点。文化符号的本质赋予“云南十八怪”产品开发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开发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从景德镇民窑技艺到陕北窑洞民间艺术 ,方李莉博士关注的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传统社区的民间艺术常常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紧密相联系 ,通过各种艺术资料 ,艺术人类学者可以推知一个社会表象的特点 ,认识艺术在不同社会中的本质意义 ,从而达到人类学文化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的信息互动和电子杂志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纷纷寻求向电子媒体转型。电子媒体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聚拢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数字化平台强势支撑下,电子媒体的出现必然会打破传统媒体市场的细分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美学符号、身份的确认中体现的符号象征意义及微笑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蒙娜.丽莎》中体现的能指与所指概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符号的本质是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对于符号的形式,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符号的意义,我们要认识到它不仅包括符号的实在意义,还包括符号的功能意义。从广义的符号定义看,句法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符号。  相似文献   

12.
伏羲是一个历史时期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文化符号,伏羲的传说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作为伏羲故里的伏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伏里土陶民间工艺因产于伏里而得名;伏里土陶是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达到发展的顶峰。如今,这一古老艺术青春焕发,正以传统工艺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跻身于世界民间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主题学研究理论,从主题、母题视角探究民间艺术,是当代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研究的新视域。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宗教艺术有密切联系,是这三种艺术的基础,具有母型性质。民间艺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具有典型的文化矿藏性质。从多维度思考,以主题学视角探讨民间艺术,研究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演变的文化路径和真实脉络,是更立体地看待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研究民间艺术相关主题、母题,不仅能丰富中国艺术史学体系,而且更有利于深层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真正做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学因素,改善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通过调查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状,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共同成员身份、文化规范、刻板印象及偏见等因素在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即促进共同成员身份形成,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文化多样性认识等.  相似文献   

15.
多样人口的聚集是形成城市多样性的基础,城市多样性的本质是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能力.详细阐述城市多样性所包含的3个层次的含义,使之成为能够指导城市规划发展的原则之一,并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三产业规划为例,说明城市多样性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间职业画师,李耕的绘画体现了民间审美趣味,具备民间艺术"俗"的特征,但是他的绘画价值、形态和精神追求却具备了主流文人画"雅"的特征。立足于当今雅俗蜕变、新旧交融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画师身份、文人画体式、雅俗兼融意趣三个方面为李耕绘画进行艺术定位,为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瞬息万变的生命现象,给数学提出了大量复杂运算与许多用数值不易表示的变化,推进了数学打破传统结构。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和方法,运用到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以mRNA长链为模板,合成翻译蛋白质肽链的过程中,其三联密码符号,即核苷酸的4种信息符号U、C、A、G,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序变化,同时传输遗传信息.这里用数学理论和方法,例证20种氨基酸排序变化的多样性,致使蛋白质肽链结构的多样性,以至生物性状、生物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兰卡普”的探讨和分析,旨在说明这一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发展这一民族民间艺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具有原始艺术特征的河南民间艺术淮阳“泥泥狗”,实质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它造型古拙、粗犷、怪诞、抽象变形,纹饰符号繁多、自由随意,色彩浓郁、古朴厚重、视觉冲击力强,反映了农民淳朴的心态和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类知识产权不仅是以法律形式表现的符号,同时也是基于法律符号之上的身份符号,两者共同作用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在科技类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交织共存,从身份上和法律上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理顺国家法和民间规则的社会认同,反思知识产权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的有效平衡,有利于消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促进国家进步社会预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