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亳州涡河大桥桩基工程,文章进行了皖北地区粉质黏土地质条件下灌注桩后注浆试验;分析讨论了压浆试验装置的布设、压浆工艺、载荷试验的方法及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粉质黏土的特点采用三次循环压浆法压浆,运用荷载箱法测试原桩和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采用理论方法计算桩基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试验表明,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提升了41.7%,桩基力学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文中给出的控制影响后压浆桩基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后压浆技术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桩基现场原位试验,分析研究了后压浆技术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浆液的作用消除了桩端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影响,使土体固结,强度增大,改善了柱的传递性能,使桩侧摩阻力增加,轴力衰减速度加快;桩侧极限摩阻力提高50%以上,达到桩侧极限摩阻力时的沉降增大6倍以上,为桩端阻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沉降距离;相同沉降量下后压浆桩桩端阻力提高幅度较大;浆液对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综合影响提高了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桩底桩侧后压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冲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对其试验结果做了分析,指出该技术能大幅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4.
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桥梁桩基中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吨位桥梁(苏通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桩基中的应用情况.共21根对比试验桩,压浆桩的最大桩径为2.5~3.2m,最大桩长为125m,压浆后极限承载力高达上万吨.基于试桩的测试结果,对桩压浆前、后的承载力、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承载特性作了分析.尽管后注浆工艺中压浆管的型式、压力、水泥浆用量、压浆持续时间等各不相同,桩尖处土层情况也不相同,但压浆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桩基的极限承载力,但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有所不同.基于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符合规定压浆条件的压浆后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大桥基础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桩底沉渣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问题,探求在武汉长江I级阶地特殊地质条件下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合适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压浆和非压浆桩的静荷载对比试验,在提高承载能力和控制沉降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该地区灌注桩手压浆技术和应用取得了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6.
钻孔压浆桩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的应用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钻孔压浆桩在该工程桩基工程的应用,通过单桩抗压静栽试验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和声波透射法多种方法检测表明,钻孔压浆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结构完整性好等优点,可以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钻孔桩新技术,包括钻孔桩挤多支盘灌注桩、灌注桩后压浆技术、钻孔复合桩,以及桩基设计思路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桩基施工技术,利用高压劈裂灌浆原理,在灌注桩浇制完成后,通过预埋的后压浆管路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及桩侧压注水泥浆液,使桩端的沉渣隐患及时得到根除,持力层得以固结密实,从而大大提高桩周摩阻力或桩端的承载力。钻孔灌注桩后压浆自实施至今,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新概念桩基施工技术,是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新型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某大型高速公路工程3900多根采用桩后压浆工艺的桥梁钻孔灌注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法、反射波法、堆载法和自平衡法等检测方法,并结合现行的检测规范,对基桩进行了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和评价,并用一定数量的钻芯验证了检测结果,同时对比分析了直管法和U管法压浆工艺基桩的施工质量,剖析了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工艺造成桩身缺陷及承载力不足等现象的成因,还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优劣性。研究为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工艺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压浆工艺桥梁基桩施工质量的检测技术选择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桩侧+桩端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某工程采用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施工方法,并对后压浆的10根试验桩和未压浆的2根锚桩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桩的桩长满足要求,桩身结构完整;联合后压浆桩的承载力比未压浆桩的承载力提高70%以上;将静载试验的最大荷载确定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偏于安全的,工程桩极限承载力按8800 kN设计是可靠的;使用桩侧桩端联合压浆提高桩承载力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后压浆的地层、控制好压浆量和压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技术,明显增强单桩竖向承栽力事实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把后注浆技术引用到桩基工程中,采取对桩端及桩侧实施压力注浆措施,解决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桩基承栽力、缩短工期、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都是十分有效的地基加固技术,但很少有将两者组合应用于地基处理中。本文介绍了将这种组合方法应用在某项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分析了两种桩的承载机理和特性,阐述了其方案设计和承载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表明了其良好的加固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新近堆积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爱云 《山西科技》2012,(2):119-120,122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采取振动沉模自动排土现场灌注混凝土而成管桩。在形成复合地基时,为了保证桩与土共同承担荷载,并调整桩与桩间土之间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分担比例,以及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桩顶设置褥垫层,从而形成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4.
 尹中高速公路的地基土稳定性不能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为了掌握该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特征,采用有限元软件NCAP-2D对尹中高速公路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桩间距、断桩两种情况下的破坏、位移特征。结果表明,旋喷桩桩顶处于塑性状态,旋喷桩桩顶侧向位移大于桩底,增加了基础的稳定性;当桩间距变化时,桩顶土和桩间土的塑形区范围、位移量呈正相关变化,桩顶附近发生塑性破坏的敏感区域;有断桩时,塑形区在断桩处分布范围明显较大,影响地基加固效果。所得结果对于此类公路的建设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Sutong Bridge is a cable-stayed bridge across Yangtze River with the main span of 1088m. This article outlines technical challenges, key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uch as scour protection, lowering steel cofferdam, construction platform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 of pylons, fabrication and damping of long cables, erection and control of steel box girders.  相似文献   

16.
干振碎石桩加固技术是十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但很少用于处理未完成自重固结过程的新近填土。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某工程新近填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阐述了其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和加固效果 ,分析了适合新近填土地质条件的干振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新近填土地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南路328号地块的高层超限办公楼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等复杂情况,从可行性方面选择机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的嵌岩桩基础、后注浆非嵌岩桩基础、复合桩筏基础和可控刚度桩筏基础4种形式,从基础造价估算、施工技术、施工周期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比、论证基础选型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方案.通过5根试验桩,在桩径和桩长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不注浆和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的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桩端桩侧后注浆旋挖灌注桩方案的施工技术安全可行、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并得到试验桩的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βsi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18.
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桩底压力注浆工艺实现了岩土加固与桩基工程的有机结合·现场进行了3根持力层为砂卵石注浆灌注桩和1根非注浆桩的静载压桩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桩端注浆使摩擦桩转为端承摩擦桩,桩周附近的侧阻与端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相同的桩顶位移情况下,注浆桩的端阻超前发挥,而侧阻发挥滞后,但是当非注浆桩的侧阻发挥到极限后,注浆桩将具有强劲的后继的端阻和侧阻·  相似文献   

19.
以舟山市定海某住宅楼收偏加固为实例,阐述了错杆静压桩基础托换加固技术和截桩纠偏结合基底掏土纠偏技术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基础沉降不均匀房屋的综合治理,在居民不搬迁的情况下,把住宅楼倾斜扶正、使住宅楼的基础得到加固,达到了加固基础和纠偏房屋的目的。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舟山地区以后的房屋纠偏加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