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徐明伟 《科技信息》2009,(18):323-324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十年超速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转轨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袁象,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频频出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显严峻。而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关涉到学生自我的发展、学校信誉的评价、家庭期望的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等,因此,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政府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教育改革滞后、求职者竞争以及就业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合作的不协调,造成了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现阶段实行的就业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局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对现行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每年迅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社会大肆宣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学校在临大学生毕业时进行各式各样的培训、大学生自身恐慌,仿佛大学毕业生就业真的就成了一个难题。本文从政府、学生、社会舆论三大角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实行了所有毕业生全部面向人才市场的就业政策。随着高校扩招和新建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创业教育研究也成为了热点。  相似文献   

5.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2,(33):236-236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益凸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充分发挥高校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促进就业政策的执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6.
张巍 《科技信息》2012,(6):36-36,38
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在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中明确提出:“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把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结为高校扩招是个伪问题.目前,许多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机构尚未寻求到科学合理的工作路径,尚未健全各部门统一协调的管理工作职责,不能形成完善的、富有针对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科技信息》2009,(25):157-158
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已并非鲜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的蔓延,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共产党执政效用的评估意义非凡。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政府加强政策力度,毕业生不断提高就业能力等措施为大学生就业增加砝码。  相似文献   

9.
栏目主持人程基伟,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研究专家.4月13-27日,笔者作为专家参与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通过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进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周活动,就国家近期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在线回答了毕业生提问.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涉及就业政策本身的问题外,还有很多涉及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三方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野 《科技资讯》2006,(1):61-61
随着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在逐年攀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了280万,2005年达到了320万,预计2006年将达到420万。据教育部2001年的估算,2001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预计52万人待业;2004年预计69万人待业。2005年预计79万人待业;根据趋势分析2006年应届毕业生更不容乐观。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不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问题出在哪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对策?通过平日同学生交流及深入的调查了解,本人深有感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1999年高校的扩招,2003年开始,我国大规模扩招后的大学生陆续走出校门,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到2006年413万,2006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02年的近3倍,人数呈爆炸性的增长,而岗位的增幅却远远落后于毕业生的成倍增加,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显,大学生就业问题业已成为继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引起各界关注。今年两会中,在民生领域,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2.
黄巍 《科技信息》2013,(14):80-80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愈发趋进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数量愈发庞大。就业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求职群体,现实世界能否为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中国将有650万大学毕业生,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政策,收效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究竟要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它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来自大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为此,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又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入手,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大学生就业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曾维佳 《科技信息》2011,(7):I0125-I0126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Web的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正是针对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式,为学校做好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负责就业管理工作的老师使用,向毕业生提供一些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及相关的政策信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就业。本系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地方高校也开始逐步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该体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就业服务导向弱化;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就业服务队伍素质欠佳等。如何有效地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有所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及家长的深切关注。是什么因素阻碍着大学生就业渠道畅通,在严峻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该怎么做,本文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央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的首位,政府报告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就业人群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关乎我国整体就业稳定。文章以往届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就业稳定性调查。调查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程度、离职原因、职业规划教育等角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稳定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