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3.
为研究轻型组合桥面进入非线性受力阶段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薄面层层间力学响应,以组合板试验为原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钢-UHPC-薄面层的有限元模型.在已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组合板受弯全过程分析,将实桥设计车辆轴载通过UHPC层顶最大名义拉应力等效转化为组合板荷载,重点关注等效荷载下UHPC-薄面层层...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桥梁铺装层的现状,分析了桥面铺装层常见病害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桥面铺装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不同桥面加固方案对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的改善情况,对比了钢-UHPC组合桥面和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桥梁疲劳性能.基于连续一周的应力时程数据,采用线性累积损伤准则计算了各疲劳易损细节的最大应力幅、等效应力幅和疲劳剩余寿命.建立有限元模型,对2种方案加固后的桥面刚度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了车流量及温度变化对疲劳易损细节... 相似文献
6.
在有限元建模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得到UHPC层最大拉应力、表面局部挠跨比和栓钉最大剪应力等结构设计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探究结构设计指标与各自的关键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UHPC最大拉应力、表面局部挠跨比和栓钉最大剪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对近似计算公式进行统计检验、经验判断及足尺模型、推出模型试验检验.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指标近似计算公式,其线性相关与回归效果显著,且定性分析与一般工程经验相符,3个指标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7.
针对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桥面连续结构开裂等病害,围绕桥面连接板的横桥向应力问题,采用线弹性理论和板的偏微分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桥面连接板挠度和应力的分布函数,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桥荷载试验.通过比较理论解、有限元解和实测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解和有限元的有效性.根据得到的分布函数,发现横桥向和纵桥向上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钢梁端部位置的连接板的上缘.此外,还分析了连接板区域尺寸变化对横桥向应力峰值的影响,包括纵梁端部距支座的长度、纵梁的间距以及连接板区域整体尺寸变化.结果表明:较小的纵梁间距和较长的纵梁端部与支撑之间的距离会导致连接板中的横向拉应力峰值增加,并提高横向拉应力在总应力中的占比,从而导致桥面连接板早于设计荷载开裂.因此对于纵梁间距较小、梁端长度较长的钢-混组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结构,仅计算其纵桥向受力性能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危险,建议按照本文方法考虑横桥向应力对桥面连接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平整度不仅关系到桥面铺装的质量,而且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是体现施工队伍施工技术的操作水平。而桥面砼要达到平整,最好是依靠优良的施工设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质量管理,采用性能优良的水泥砼摊铺机,无疑会使桥面平整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交异性钢桥面-RPC薄层组合铺装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解决钢桥面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损坏两大棘手问题,本文提出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桥面组合结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柔性铺装,组合铺装体系中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变、竖向位移降幅分别为54.8%,78.9%和39.1%;组合铺装体系结合面抗剪试验及钢桥面-RPC悬臂梁抗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60℃)不利条件下,RPC与沥青磨耗层界面抗剪强度为1.3MPa;RPC与钢板抗剪栓钉承载力为66.75kN;在拉应力幅值7.5~14.5MPa条件下,钢桥面-RPC悬臂梁承受200万次疲劳荷载没有出现裂缝.研究结果显示,薄层组合桥面铺装体系,有效降低了铺装体系应力应变幅值以及局部竖向变形,且铺装层各结合面抗剪强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影响混凝土体变因素的分析,推导出桥面连续的一联长度计算公式.在保持桥面平整顺畅及行车舒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伸缩缝宽度;改变传统的伸缩缝结构位置,将其从原桥梁端部移至距梁端60 cm处,称之为“桥面滑动伸缩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