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中一系列造型与构造的探讨,揭示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即建筑技术决定建筑艺术;建筑艺术能动地影响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是民族文化和科技的表征,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论证了建筑正是在不断地解决技术与艺术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矛盾运动是建筑发展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当今社会也愈加重视对古建筑的修复。结合实践经验,从若干分项工程详细论述了古建筑维修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在说起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史时,往往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黄河流域的古建筑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同时,在位于长江流域的古建筑文化随后也进入到高度发展的阶段。尤其到了隋唐及北宋时期,他们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发展中的分枝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众多的古建筑文化的分枝当中最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魅力的当数徽派古建筑文化。本文除了对徽派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学习做了一次小结之外,主要是对学习过程中近年来师生间的艺术创作作了总结性的陈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而且中国古建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已经十分成熟,完整。  相似文献   

5.
曲建 《工程与建设》2012,26(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7.
归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理内容,提出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是;技术上,建筑要适应自然,改善自然,利用自然;艺术上,建筑要追求自然美,分析了岭南古建筑、近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物质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古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包罗万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建筑风格中透析不同的文化。中西方的古建筑就有着很多的不同点,而这些不同的建筑特点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和西方国不同的文化。首先,本文对古建筑做了个简单的介绍,然后,从多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古建筑的不同特点,通过这些特点进一步透视不同的建筑风格给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带来的不同影响。文章引用了很多的例子作为论据来支持文章论点。  相似文献   

9.
邓云 《科技信息》2012,(23):484-485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本文从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和规律入手,由黄州青云塔的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雷技术,希望对古建筑防雷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的阐述,论述了建筑技术对建筑艺术发展变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艺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古建筑形式不是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整合、融合才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留给我们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结构与造型及装饰工艺经长期发展而成的协调统一的艺术体系。它是世界上古老的、成熟的、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造型特点来自结构的内在要求。中国古代建筑常由若干单体组合成群,形成有层次、有主从、有韵律的空间布局,用逐步展开和先后对比的手法增强艺术效果。常常形成对称布局,但在非对称布局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建筑有丰富的内部空间处理手法。空间的垂直分割和水平分割互相贯通穿插,极为灵活多变。中国古代建筑,除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艺术处理外,还采取多种材料用于装饰,发展成为多种专门工艺,重要的如木雕、石雕、砖雕、金属件、镏金、琉璃、镶嵌、织物、编竹等工艺,作为建筑和陈设的装饰手段。中国古代重视色彩效果,并且发展了壁画和木构上的彩绘,以及琉璃、金箔的色彩和光泽特性的运用,形成绚丽多彩的风貌。中国古建筑遗产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是发展现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基址、台基和屋顶形式方面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列举了龙山文化以来的考古、文献等方面资料。指出了中国古建筑形式从三代起至清朝末期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而其观念亦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和探究古建筑与观念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古建筑大屋顶的观念渊源,作为古建筑观念研究引玉之砖,为目前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参数化设计与三维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建筑的数字化研究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结构和构件的分析,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参数化描述,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用VB编程生成宫殿建筑三维模型的脚本文件,在AutoCAD中运行后生成古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以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文明于世,是东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建筑史和文化艺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安全防火措施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古建筑的火灾原因和火灾危险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古建筑的七点安全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筑的三维信息数字化是三维建模、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古建筑文物保护、虚拟仿真模拟、数字娱乐开发等应用领域的基础工作。随着近几年测绘技术和几何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建筑三维数字化方法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针对中国古建筑体量大、部件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对三维建模工作带来的具体影响,学术界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中国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类型和特点,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中国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的要求,深入分析现有古建筑三维数据获取方法和理论技术基础,对比不同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场景,提出针对中国古建筑三维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可为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8)
由我国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先生编著的《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已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诫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北京四合院保护、研究、设计、施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专业学术技术著作,内容涉及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文化、格局、风水、空间、构造、装修、装饰、设计、施工、保护、维修等诸方面.是迄今为止包含内容最全、技术艺术信息含量最大、涉及范围较广的一部有关北京四台院的专著。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居住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悠久的发展历史、优越的居住环境、规整的组合群体、有序的空间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文化变化过程的背后,通常伴随着环境变化的存在。建筑是具有时代性的产物,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很多。回顾上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对建筑艺术有深刻影响的三次经济转型。分别从三次转型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修缮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原始材料、尺寸及工艺进行维修的项目。由于影响古建筑修缮的要素繁杂多变,因此,对修缮技术与施工管理有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修缮原则,针对修缮工艺及施工管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提高古建筑修缮质量,促进古建筑修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坐落于苏州市虎丘山巅的虎丘塔,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虎丘塔中所蕴含的建筑选址技术、选材技术、塔的构造技术等诸多技术,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研究。在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较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倾斜原因以及所对应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唤起大众对我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