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君  何林 《贵州科学》2012,30(1):50-53
基于三维软件pro/e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对工作装置虚拟样机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了挖掘机工作装置主要工作范围尺寸及在典型挖掘工况下各铰点的受力情况。为挖掘机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压挖掘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复杂过程,以某型6 t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SimMechanics对机械结构进行快速建模,从而代替运动学模型获得挖掘机机构模型.采用Pro/E软件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建立三维模型,将其导入ADAMS环境中,并对比验证作业结果.在ADAMS软件中,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液压挖掘机的工作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理论上添加的载荷能够体现在各个驱动关节处受力变化中,相比其他阶段,在挖掘阶段关节受力矩变化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应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原理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数学模型,以某型23 t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Pro/E软件对该挖掘机工作装置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用虚拟样机技术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获得挖掘机工作尺寸参数、各铰接点处的受力情况及相关受力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原理建立的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数学模型,为挖掘机工作装置仿真研究提供了便利;最大挖掘高度、最大挖掘半径、最大卸载高度、最大挖掘半径停机面上最大挖掘半径与实际作业结果相吻合,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的各液压缸受力曲线及挖掘机各关键铰接点的受力曲线,为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与产品优化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大臂常出现裂纹现象,采用3-D软件PRO/E建立了整个工作装置的实体图,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挖掘角对工作装置的挖掘阻力影响较大;工作装置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大臂与油缸的连接处;得出了不同姿态角度下工作装置的动力响应结果及受力状况,为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维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对某型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建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三维模型,并运用该软件中运动仿真模块Pro/MECHANICA对工作装置装配和机构运动仿真,从而了解了工作装置的挖掘工作范围.在对模型材料特性定义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能够检验不同工况下动臂是否满足要求.通过仿真分析可知,相对于其它有限元分析工具来讲,Pro/MECHANICA软件实现了和PRO/E的无缝集成,对复杂零件建模后的分析工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反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中主要部件动臂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Pro/E建立动臂结构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和Pro/E软件的无缝接口设计,将动臂三维模型成功导入ANSYS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NSYS软件中优化模块OPT作为研究平台对液压挖掘机的动臂性能进行优化.以动臂的体积最小(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分析优化设计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效果.通过优化前、后结果对比表明,基于有限元技术的优化分析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为同类零件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在工程机械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混合动力挖掘机执行机构能量回收的动态过程,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逼真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模型,用Simulink建立了液压回路能量回收系统中马达、发电机、动力电池模型,对动臂和斗杆势能的回收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在能量回收过程马达转速变化规律及负载电磁转矩变化规律,并对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分析.为混合动力在挖掘机的技术提升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液压挖掘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国内外已有大约20年的发展史,近10年发展特别迅速。我国在这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工作装置CAD,其中在优化设计和有限元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浙江大学机械系冯培恩教授从1976年开始研究液压挖掘机反铲装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Pro/E的的三维软件强大的CAD/CAM/CAE集成功能,具体阐述了压铸模具CAD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时帅帅 《科技信息》2011,(25):I0105-I0105,I0063
本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复振筛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建模和有限元分析。通过利用CAD/CAE技术完成了对复振筛的设计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张维兰 《科技信息》2007,(15):340-341
该系统是利用Solidworks API以VC6.0作为开发工具,基于特征设计的盘套类铸件铸造工艺CAD/CAE系统,将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与CAD/CAE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盘套类铸件铸造工艺CAD/CAE系统的生成。系统包含盘套类铸件铸造工艺CAD、铸造工艺CAE和工艺卡计算机辅助管理,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智能化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易于扩充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利用UG NX三维造型设计软件建立其工作装置的三维模型,然后倒入到ADAMS中,再利用ADAMS自动柔性化功能将工作装置三维模型转化成柔性体,建立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装置主要铰接点处的载荷曲线,动臂与斗杆铰接处最大载荷受力为230k N,此值出现在挖掘阻力最大时刻,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机械动力学结构模态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机械动力学课程中悬臂梁结构模态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的CAD/CAE软件操作知识运用于该实验,弥补了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的不足,也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大大提升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注塑模CAD/CAE/CAM技术,以STRIM100为例说明CAD/CAE/CAM软件在注塑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并对注塑模CAD/CAE/CAM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关节摩擦副摩擦磨损问题,运用假设模态法及拉格朗日运动法建立了挖掘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基于刚体以及刚柔耦合模型下对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3个重要关节的载荷变化曲线,进而基于联合仿真对动臂-底座关节摩擦副端面进行动态应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刚柔耦合的动力学分析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挖掘机的回转过程中关节摩擦副会产生剧烈的交变载荷,摩擦副端面接触压力区域分布于外圈边缘,并随着工作装置的运行沿外圈移动.所得结论为挖掘机的关节摩擦副设计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与干涉检查,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并采用正交试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综合优化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适应企业对产品进行局部更新或全新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扶手箱在挖掘机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传统扶手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从人机工程学考虑,运用CAD/CAE/CAPP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仿真技术对挖掘机扶手箱进行了全新设计.对今后扶手箱的设计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精确的几何模型是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的基础,通过各种CAD、CAE软件建模结果的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几何模型前处理的工作量。但是各种CAD、CAE软件建立的三维几何模型文件在互相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失真问题。该文针对某螺旋桨桨叶几何模型文件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和失真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叶型重构的三维模型修复技术,实现了螺旋桨桨叶几何模型的修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马剑华 《科技资讯》2011,(22):137-137,151
大型正铲液压式挖掘机的主要工作装置是由动臂、斗杆、回转机构、铲斗等几个部分组成的串联开链机构,这种构造的主要优点是:运动灵活、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是以提高挖掘机的性能为出发点,对正铲液压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机构进行分析研究,以正铲液压挖掘机的各铰点、豆齿尖以及重心为坐标,建立推广了正铲液压挖掘机性能方面分析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性能的图谱叠加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各种工况下的11张图叠加在同一张图谱上再进行研究分析,这样比原来能更加全面并且直观的反应出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挖掘性能。从而实现对正铲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20.
推拉器用于搬运置于滑板上的货物。以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为工具,对其中主要零部件进行力学分析,最终生产出实物,是CAD/CAE/CAM技术在现代企业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