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文学翻译“神似”说混乱无序的现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神”似,指明了“神”的意义和“神似”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神的王国     
印度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的国度,不但宗教众多,庙宇星罗棋布,各路神灵更是名目繁多。印度的神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吠陀时代的神,二是后来印度教中的大神。吠陀时代的神中主要有因陀罗神(司雷)、火神、风神、霞神、太阳神、山神等等,一切令人类敬畏的自然现象皆可化为崇拜的神灵。其中因陀罗神被称为天神之王。他发怒时,电闪雷鸣。天神的  相似文献   

3.
“神判”即“神明裁判”,又叫“神断”、“神裁”、“天罚”、“巫术裁判”等等。“神判”是一种世界性的法律文化现象,是初民社会原始宗教意识的表现形式,它“几乎是所有古老民族在诉讼审判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方法。”[1]在古代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古老法典和民族习俗中;和西方早期口承法律文化时代的日耳曼民族习俗以及他们的成文法典中,我们都能看到神判以及神判的痕迹。本文拟就中西神判问题作一对比探讨。一、神判的性质及其阶段性1、神判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结合的“适应性行为”。神判是一种信仰的制度化模式,马克·布洛克在论及神判…  相似文献   

4.
日本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自己出色的文学创作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日本”与“暧昧的日本”。川端康成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其中,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和大江健三郎“畸婴体验”对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川端康成对“唯美”与“感伤”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大江健三郎对西方“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梅山神——过山瑶的狩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山瑶是一个山地民族,在远古时代“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神灵谱系里,梅山神是他们狩猎生活中的信仰主神,也是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从事狩猎生产的保护神和精神偶像.本文拟通过对瑶人在狩猎过程中围绕着梅山神所演示的一系列繁杂的梅山信仰礼仪与祭祀程式,分析梅山神与森林动物及其瑶族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孙月琴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7-18,33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什么,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写作学界研究的重点。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如杨为珍主编的《写作人徐怀章的《散文创作技巧论》等都持这种看法。那么“形散神不散”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吗?认为“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散文名“散”,应该写得散,而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外散内不散,即“形散神不散”。我们看一看散文的“散”字是不是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中国古代,散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古人根据“非韵即散”、“非骄即散”的原则,把陈诗、…  相似文献   

7.
从神象演进的范式看希腊神话的特性及其文化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神象“三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的演进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无我”、“混我”与“准我”)发展的关联为视角的观照下,希腊神话的神象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兽形神、人兽神的缺席与人形神的延席,其二,人形神的“形神俱灭”。这两个特征孕含着西方文化相应的两大特色:“二分”文化与思辨理性。  相似文献   

8.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④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梅辰 《世界博览》2023,(21):74-75
<正>印度国博中展示有许多象首人身形象的石刻造像,它们千姿百态,甚是可爱。这位象首人身的印度神被尊称为“象头神”,名叫“伽尼沙(Ganesha)”,是个标准的“神二代”。他的老爸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他的老妈是雪山神女帕瓦蒂。拥有这样家庭背景的伽尼沙,无疑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高富帅。  相似文献   

11.
张志果 《科技信息》2007,(21):226-227
海德格尔说古希腊神话世界是由“天、地、神、人”这四个元素组成的统一体。要了解这个世界,除了要看希腊罗马神话外,代表古希腊口述文学最高成就的荷马史诗,也许是必读的经典。两部史诗讲述了精彩动人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些神明和英雄或战争或历险,不同的的行动带来不同的情绪,于是有悲、有喜、有怒。本文就试着分析一下其中的一种即愤怒产生的原因,捎带探讨一下愤怒产生的后果和解决途径,以及愤怒在故事讲述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牧人 《小学科技》2009,(7):28-29
长白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旅游风案区,它有许多奇事怪物,“神炭”便是其中之一。 “神炭”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当时英国诗歌现状、华兹华斯本人的思想、宗教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拟人化"应是指18世纪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诗歌中为了追求形式浮华而机械抱定古希腊、罗马作品中对神的人格化.同时,因为"拟人化"的对象涉及神的形象但并无真情实感,所以华兹华斯认为此法亵渎了他崇高的基督教信仰与情怀,偏离了万物有灵论和神的观念的本因.  相似文献   

14.
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现象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替神灵说话或传达神的旨意的宗教活动。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试图分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特点,以及产生闽西"神媒"原始宗教特性文化源流,从而为客家的形成是中原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形成的学说提出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一、人是具有多种属性的生命体19世纪后半期的西方社会,随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长足进步,对人的认识,对生命本体“内核”的观念,与历来文学所表现的人有着极大的区别。如果说,古希腊文学中展示的人是形体美与力量美的象征,文艺复兴文学  相似文献   

16.
从《易经》直到杜甫、殷番等有关“神”的说法,是严羽“入神”的先声和渊源。“入神”说包含了严羽最高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理想,认为只有李白、杜甫之作才达到“入神”这一“诗之极致”的境界。“入神说”对明清、近代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叙事首次出现于战国晚期,它有别于以歌谣为主体的抒情文学以及源于巫官文化的史传叙事,是故事性、虚构性和寄托性的有机整合。文学叙事的初步发展,标志着个体文学创作时代的来临。以辞赋文学为代表,屈宋首创的人神之恋是文学叙事的典型主题,人神之恋最初表现为“以性娱神”和“性梦之爱”两种叙事模式,文学叙事的本质和意义,最终决定了人神之恋的基本特征以及后来相关文学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般著作都将《庄子·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一句中的“神”字解释为“精神”或“精神活动”,本文认为,这样解释不仅与文意扦格,译文别扭,而且与庄子所要阐述的哲学思想不符。这里应解释作“思维”或“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老子》“浴神不死”所在为其通行本第6章。其中,作为喻体的“牝”是具有空间、母性特征的事物,与之对应的比喻本体“浴”也应当具有这种特征。它的本义是指“江海”,引申为“虚空”。“浴”是该章主语,“神”、“不死”是修饰词,是对它的描述。该章节论述了道体虚空的本质与作用,传统解读有误,需要修订。  相似文献   

20.
成都锦江区顺江社区的人们至今也不知道抠神姓啥名谁,何许人士,时间长了也就无人刨根问底探个究竟。倒是哪有危难哪有急,谁跳楼了谁落水,甭管开门或关气,只要一拨119,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助的,没错儿,准是抠神。“抠神”!街坊近邻都这么喊,渐渐地抠神在辖区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