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电脑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电脑控制汽油喷射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实质,导出了电脑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性能优于化油器式发动机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套应用逆向差速器作为动力耦合机构的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结合了电机低速性能佳、低噪音的优点与发动机高速性能佳、能源供应链完整的特点,依据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功率需求以及驾驶员的不同车速需求,规划了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模式.本文重点分析了混动模式下的运动情形,采用功率键合图方法进行建模并推导其系统动态方程式,应用Mat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依据BSFC将发动机设置在最佳经济转速内运行,控制HEV各动力组件的动态参数在高效率范围内运行,逆向差速器动力耦合机构满足车辆后轮需求功率,可实现低污染、低能耗的目标;应用功率键合图方法可准确地模拟车辆在NEDC2000行车模式下发动机、电机/发电机的性能变化曲线,该方法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多能量耦合的动态建模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机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高速发动机离合器轴承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算法.采用异步电动机发电状态实现大扭矩加载的方法,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试验机转速和扭距进行控制,完成对离合器轴承的结合、脱开及疲劳等性能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运行可靠,完全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甲醚(DME)发动机PRVI燃料喷射系统和电控系统,运用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面向对象技术,编制了DME发动机电控系统MAP图处理软件.文章阐述了MAP图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在油泵试验台上,对编制的MAP图处理软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软件实现了发动机最佳控制MAP图的制取,减少了电控系统与发动机匹配的工作量,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5.
变频冷水机组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深圳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空调系统概况及采用的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规格性能,分析了变频冷水机组的节能原理,讨论了由整流模块、IGBT模块、电压检测装置、驱动模块、CPU微处理器等组成的变频调速器的基本结构及其控制原理、控制流程、控制部件和VSD工作原理图,对变频冷水机组实际运行的节能效果及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负荷百分比为80%时可达到节能35%的最佳有效果,同时机组运行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机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电喷系统中供油量的确定不仅能同发动机工况相适应,而且同环境及汽车有关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相匹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电脑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中影响供油量的诸因素及其基本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该系统可用于化油器发动机的改造.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控装置可以使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得到有效改善,CO减少了99%,HC减少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进行节能控制,必须在减少液压系统能量损失的基础上,在保证供油量和作业功率的前提下,考虑发动机功率的合理利用,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液压系统变量泵排量和发动机运行工况按“理想节能控制特性”进行联合调节的节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推进船舶中主推进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环节,以目前最新的控制技术——直接转矩进行了原理分析,同时利用仿真软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定性的仿真研究,给出了完整的仿真系统图和仿真运行结果,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定子磁链在一个范围内收敛于一个圆形;转速呈周期变化;仿真结果不仅符合控制原理,且可以看出其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在转矩曲线上还可以反映出转矩脉动情况和平均转矩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该系统的优良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效果,按异步电动机简化等效电路图推导出功率因数与转差角频率的关系,设计了新型的带功率因数自动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为提高控制性能,提出一种解决非线性控制的方法。解决了功率因数与转差角频率及转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线性化问题。为了避免负载变化造成最佳功率因数点的移动,增加了抗负载扰动环节,保证系统运行于最佳功率因数点。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轻载和欠载时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在整个调速范围内运行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研究对电控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进行柴油机电控系统标定的方法。获取了供油量和供油提前角脉谱 ,使 6 110型柴油机的性能总体上得到了改善。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对原机改动小 ,实用性强的特点 ,研究表明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应用它可为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改善提供潜力  相似文献   

12.
精准的性能模型对发动机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尤为重要,其精度主要决定于发动机部件特性图(Map)。这些是发动机制造商的专有信息,是在昂贵的试车测试中获得的。但同种类型发动机由于装配尺寸和制造工艺的误差,个体发动机部件Map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压气机Map的变化尤为明显。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压气机特性图生成方法,通过贝兹曲线的通用方程来表示压气机的转速特性线,将控制贝兹曲线形状的控制点参数表示为无量纲转速的多项式函数,以完成压气机特性图上转速特性线的生成过程。最后利用发动机试车数据,在建立的涡扇发动机性能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并对比了使用不同控制点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性能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柴油机缸内雾场测量方法为目的,设计改造了适用于缸内雾场测量的单缸柴油试验机,并研制了器和试验机喷油系统同步工作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以曲轴转角为基准的同步拍照,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了缸内雾场的激光全息测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检测汽油机转速单一参数来进行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自适应控制的方法。从实用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汽油机分电器的基础上,将微机自适应控制和原发动机分电器开环控制结合起来进行联合控制。当汽油机处于稳定转速和缓变速时,由微机进行自适应控制;发动机运行在急变速工况时,则由分电器单独控制。这样既能保证点火系统可靠工作,又改善了原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toTron平台的汽油发动机控制器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MotoTron控制器快速开发平台,开发了面向实际应用的汽油发动机快速原型控制器.在MotoTron平台的开发软件MotoHawk中建立了控制器系统框架,配置了底层软件,并定义了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在Matlab/Simulink中,开发了汽油机控制策略,包括电子节气门控制、空气量控制、喷油控制、点火控制和附件控制等;在台架上进行了发动机起动测试,验证了发动机控制各功能模块.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起动迅速、可靠,工况转换平稳,各工况的空燃比可控,实现了发动机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硬件资源(MC68376),开发了基于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应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OS,通过对OS的应用,建立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分层结构;针对OS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发动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S是一个高效的实时内核,能够满足整个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通过OS的应用,保证了发动机主要控制参数的刷新周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领域知识地图构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过载现象普遍存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而提升信息和知识检索的准确性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 领域知识地图能够为知识检索引擎提供领域知识关联信息,以提升知识检索的准确性. 针对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提出了一种半自动化的领域知识地图构建过程. 该过程采用领域专家定义领域特征集的方法来提升领域特征集的全面性和独立性,进一步采用潜在语义分析技术(LSA)消除领域特征集中存在的语义交叉. 通过分析领域知识相似度的分布,采用优先去除中距离的策略构建最终的知识地图. 最后给出数控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混合支承的智能控制的在频域内设计一线性多变量控制的方法。该设计使用了优化控制理论。对典型的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的干扰力和力矩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用于优化控制系统。对未使用和使用控制器的结果进行比较后表明 ,发动机混合支承系统在很大的频率范围内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振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摩托车发动机从化油器技术向电控燃油喷射技术转变,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在某型号摩托车单缸化油器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对原机型进气系统、点火系统以及喷油系统进行了改进,通过自行设计的摩托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实现了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电子控制.控制系统采用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运用模块化软件控制程序实现了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对点火和喷油等执行机构进行精确控制,并利用该电子控制系统对点火时刻及空燃比参数进行了标定和优化.实验表明,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后,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