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压力降型脉动发生的机理方面作了分析,用小扰动法计算了压力降型脉动发生的界限,同时用试验数据加以验证,还比较了3种不同布置的U型管的脉动界限。  相似文献   

2.
在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进行了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在较宽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热负荷、进口和出口节流对于立式螺旋管圈内水动力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类管圈中存在压力降型、密度波型和热力型脉动,同时建立了描述系统极限状态下各参数相互关系的极限状态方程式,得出了预测极限热负荷的经验公式。为该类型装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质量流速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50 kg/(m2.s)的低质量流速下,采用31.8 mm×6 mm的6头内螺纹管,在高压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随着进口压力和质量流速的增加,发生脉动的界限热负荷增加,垂直并联管的界限热负荷总是大于倾斜并联管,说明垂直并联内螺纹管的稳定性更好;过冷度对脉动发生的界限热负荷和脉动周期的影响出现不同的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给出了两种条件下发生不稳定性脉动的起始点无因次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4.
卧式螺旋管汽液两相压力降脉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宽广的参数范围内试验研究了卧式螺旋管内汽液两相压力降脉动,获得了均匀加热条件下压力降脉动的周期,振幅特性及脉动发生的界限,并首次研究了沿流动方向不均匀加热条件对卧式螺旋管内压力降脉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压力降型脉动发生的界限预报关系式,为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和螺旋管式热交换器及锅炉反应器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低质量流速水冷壁所采用的内螺纹管及锅炉设计参数,在高压汽水两相流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并联内螺纹管中两相流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并观测到了压力降和密度波两种形式的脉动.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上游可压缩容积、出口节流度和不对称加热对两相流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试验表明,在垂直并联内螺纹管中,压力降型脉动出现在干度较低的水动力曲线负斜率段,为两管整体脉动,而密度波型脉动出现在干度较高的正斜率区域,呈管间脉动.同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均相流模型得到了不稳定发生的界限关系式,为超临界锅炉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水冷壁的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灵敏度特性分析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流体流过振动着的U型管时,在U型管的两侧产生方向相反的科里奥利力,U型管在此力的作用下产生扭转,扭转的幅度由U型管两侧的检测器信号的时间关莱反映,它同流体的质量流量成正比,同系统的扭转刚度成反比。该文从力学的角度出发,忽略流量计中的诸多其它因素,如阻尼对管壁的作用等,只考虑科氏力对U型管的作用,分析计算了该流量计的灵敏度,系统的计算为传感系统的设计和后续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垂直U型管弯管段沸腾传热特性的试验结果。试验在高压电加热水回路装置上进行。试验得出,在U型管弯管段下行段中部到上行段15°间发生传热恶化,引起管子内侧壁温飞升,而在管子底部上游15°处,飞升值最大。管子内侧与外侧的壁温差随质量流速、热负荷、含汽率和压力而变。为消除U型管壁温飞升,在106bar压力下试验了三种管内扰流子结构型式,具有很好的效果。试验确定了三种扰流子型式的阻力特性,得出了单相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用Chisholm方程求得了双相流摩擦压降倍率与含汽率的关系,建立了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大型合成氨装置 U 型管转化气废热锅炉爆管问题,在高压电加热水回路试验系统上研究了垂直 U 型管弯管段沸腾传热特性,得出了发生传热恶化的规律和壁温飞升特性,提出了用管内扰流子及改进 U 型管结构来消除传热恶化,以保证U 型管废热锅炉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新的描述“U”型管式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导热模型.分析地下岩层的温度分布、井下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量变化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以及岩层温度剖面变化对热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超超临界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流动不稳定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的流动不稳定性,采用一维单通道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几何结构、热工参数的超超临界锅炉的流动不稳定性通用数值计算模型。在试验验证结果符合良好的基础上,对沁阳发电分公司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系统低负荷(40%额定出力负荷)运行的部分典型回路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动态流动不稳定发生时,热负荷线密度对进出口流量振幅及其稳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前墙的最短管9回路、左侧墙最长管32回路及上炉膛受热最强管107回路,随着热负荷扰动强度的增加,进出口流量脉动的振幅也逐渐增加;9、32、107各回路线密度分别为3.389、3.520、3.172 kW/m,热负荷线密度越大,对应典型回路进出口流量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脉动振幅越大,回路流动状态越不稳定。该结果可为超超临界锅炉的设计及低负荷安全运行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蒸汽发生器U型管换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元件U型管在换热过程中的破损、渗漏等事故,分析了U型管结构特性和流动特性在换热过程中的影响.分析指出,换热过程U型管机械性能的降低是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冷热流体在换热流动过程的回流和紊动冲击则加速了事故进程.这充分表明有关蒸汽发生器定压升温和汽化过程的传热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MW核供热堆(NHR-200)主换热器的设计工况,针对其传热管振动时流体弹性不稳定、旋涡脱落和湍流激振的主要机理,依目前换热器设计所通常采用的防振判据,对主换热器传热管振动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NHR-200主换热器在其设计工况下运行时,不会发生流体弹性不稳定所导致的大振幅振动,如果运行偏离设计工况,那么U型管的弯管区是首先引起注意的区域;在设计工况下,传热管各区不会产生疲劳破坏,传热管的相互碰撞和剪切与磨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换热与阻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及传统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进行了壳程和管程的传热及阻力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壳程换热系数分别提高50%~80%和90%,壳程阻力减少15%~20%;螺旋折流板与波槽管结合使用,换热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传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2.01~2.11倍,是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1.15~1.6倍.  相似文献   

14.
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螺旋管束流动诱发振动的实验研究结果,及冲刷螺旋管阵流场的观测结果,提出了一种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的解析模型,获得了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分析所需的流体力系数,给出了螺旋管束拽力方向静力不稳定分析的解析表达式。解析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型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同一地埋管热交换孔中,用De32的双U和单U型埋管换热器,及De25双U和单U分别进行了现场热响应对比试验,研究其换热性能的差异;并且在同一场地中用De25与De32的双U,以及De25与De32单U型埋管进行了换热性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在地层条件、回填材料、PE管内循环液流速等均相同的情况下,双U与单U型,以及De32与De25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单U型埋管换热器单位长度换热量比双U型低20%左右,De 32管比De 25低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1^#管和3^#管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流速范围内相差不大;4^#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的变化曲线最为平坦;2^#管是4根管子中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最大的一根管子.  相似文献   

17.
以微型Capstone C30燃气轮机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热源,研究涡节结构强化管、酒窝结构强化管和光管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涡节型结构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6~2.1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3~1.5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4~1.5倍;酒窝型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2.1~2.5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8~2.0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9~2.1倍。分析了涡节型强化传热管和酒窝型强化传热管较光管传热性能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谭怡  阎昌琪 《应用科技》2005,32(6):56-58
对3个采用整体针翅管的滑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试验,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滑油冷却器具有良好的强化换热效果.当换热管数量减少1/2,在相同的油质量流量下,强化管冷却器的换热量是光管滑油冷却器的1.06倍,换热系数是光管滑油冷却器的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